一些车高速行驶时为什么会发飘?究竟是哪些原因所导致的?

非专业但实际车评 2024-06-17 12:56:09

为什么有些车型一旦车速偏高,就有发飘不稳定的感觉?一直以来日系车似乎顶着操控差的帽子,那什么是操控?跑高速不飘是不是代表操控很好?实际上日常驾驶与操控的意义关系并不大。车辆高速行驶发飘更多是设计理念所导致的。

什么是操控好?其实道理并不复杂,操控的意义是让车子跑得更快或在高速行驶时依然能被控制的游刃有余。若只跑直线更多是发动机、变速箱、轮胎在起作用,操控的意义并不明显。而只有在弯道中才真正体现出操控的价值,同样的马力、扭矩的两台车谁的过弯极限更大(过弯速度),那么谁的操控就更好。

所以操控从理论上看并不难理解,更极限的弯道实力即是操控。但这个概念对于咱们普通汽车用户就比较远了,毕竟很少有谁会开个买菜车去攻弯,对吧?所以对于普通汽车用户而言所谓的操控性能无非就是车辆高速行驶时足够稳定、不飘,方向盘沉重些不乱晃以及悬挂适当硬一些,至少在转弯、变线时不至于让车内乘员东倒西歪。

日系车一直以来为何顶着操控差的恶名?

从如今的角度来看日系车所存在的很多问题已得到解决,而问题是解决得太晚。比如现如今的日系车如凯美瑞、雅阁同样具备不错的高速行驶稳定性,但很显然操控差的帽子一旦被扣上就摘不下来,这就如同德系车烧机油、修不好一样。从本质上看往昔日系那些操控特差的车子还是因为设计理念上的差异所导致的。

“加拉帕戈斯化”是评价日系工业最贴切的词汇,只考虑本土市场环境而不考虑国际市场的需求。如手机依然保留物理按键、大搞氢燃料电池汽车、不重视操控等等。对于日本的本土市场可能的确缺乏操控方面的相关需求(有需求的直接卖性能车去了)。所以日系买菜车在操控当面的余量很小,这方面并不如欧系、美系车。

日系车企不具备打造优秀操控车型的能力么?

操控这个概念一直被称之为玄学,实际上上限的确很高但下限其实也不低。也就是说想把一款车的操控做到极致很难,但做到不差并不复杂、也就是说想让一台车跑高速不飘其实很容易。日系具备优秀操控能力的车子其实很多,三菱EVO、斯巴鲁STI、日产GTR以及丰田牛魔等等非常多。很多实际上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车型。

所以日系车企并不缺乏把车辆操控性能做好的能力,只是理念问题。不同于欧洲路况有那么多山道要跑,所以欧系车企在设计车型时要考虑车辆在极限路段高速行驶的实际场景,但日系车却很少考虑那么多。证明自身有操控能力的车型即可,至于买菜车为什么要高速稳定?什么跑到160km发飘?难道不知道日本高速公路限速100km么?

哪些因素导致车辆高速行驶时不稳定

主要来说无外乎几点,悬挂软、方向盘转向虚位大、转向机阻尼轻、底盘不平整、轮胎太窄、底盘离地间隙大。实际上可以看出早期日系车的这种设定目的有三种,其一中低速驾驶轻松、其二省油、其三耐用。悬挂软的好处不必多说,中低速行驶时可以有效过滤掉源于地面的冲击。但高速行驶时呢?太软的悬挂会让车子不紧绷、忽忽悠悠。

方向盘转动虚位大同样如此,中低速行驶时较大的虚位可以让车头稳定,不经意的小幅度摆动方向盘并不会让车轮产生太明显的差异、不贼。这就让驾驶变得容易,但高速行驶时呢?转向虚位偏大就导致车头移动不够灵敏,若想让车头灵活那就需要驾驶着摆动方向盘时要有更大的角度与角速度,这就让驾驶变得更累。

底盘离地间隙大,早期的日系轿车离地间隙甚至比欧系SUV都大。好处在于通过性更强了,底盘耐用度提高,但问题是更大的悬挂行程+偏软的弹簧灰导致车辆在转弯、变线时支撑不足、侧倾严重。高速行驶时自然就不稳定,但中、低速行驶时不能否认这种设定的确很舒适。再其次就是轮胎窄,这是日系车普遍存在的老毛病。为了追求更低的油耗而妥协,代价就是高速不稳、有种方向盘被抢的感觉。

最关键的就是早期日系车的底盘是凹凸不平的,车底过于不平整而车顶有太平滑。这样一来车辆高速行驶时,车顶气流通过速度将远高于车底气流。那么根据博努立效应我们可知车底会形成一股上升力去托起车底(只是比喻)。不妨再看看同时期的迈腾、帕萨特,底盘被装甲、护板所覆盖,已经相当的平整。如此提高了气流行车底的通过速度从而极大的减少上升力,从而使车辆高速行驶时更稳定。

所以上述就是造成车辆高速行驶发飘的根本原因,本质上是设计理念的偏差而并非是技术层面的落后。而如今来看日系车也开始了调整,比如TNGA平台下的丰田车系就降低了底盘、减少了侧倾(如下图所示)、提高的悬挂韧性。这也使得如今的日系车也具备了一定的操控性能,至少跑个120、130km不至于发飘。只不过在如今这个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时代,日系车的这种变通是不是有些晚了?

0 阅读:1

非专业但实际车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