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河西造河”概念工程!

陆城记路 2024-06-04 01:56:35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依祁连山脉和蒙古西部沙漠,形成一条天然的狭长大通道,这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内地前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是中西方陆上贸易的“丝绸之路生命通道”,随着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打造新时代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甘肃的战略作用愈发突出。

甘肃由于深居西北内陆,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同时南部隆起的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进入,西部的沙漠伴随着西北风裹挟着大量的沙尘进入甘肃地区,形成甘肃荒原的景象,内蒙古高原阻挡了太平洋的水汽抵达,造成了甘肃缺水的现状。

甘肃的缺水现状制约着甘肃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恶劣的气候时刻威胁着脆弱的自然环境,甘肃的河西走廊经济得益于依托祁连山山脉的冰川融水滋润和灌溉,然而季节性和有限性的冰川融水,要想继续扩大环境治理范围和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已经是“杯水车薪”了。如何解决甘肃缺水问题,通过水源治理环境和提高生产,这是甘肃发展的至关问题。为此不少人提出了打造甘肃引水造河的“河西造河”概念工程!

【甘肃“河西造河”概念工程——“黄河取水”方案】: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奔腾进入甘肃中南部,在这里滋养了甘肃兰州及周边的城镇,创造了这一区域的繁荣景象。为此依托黄河流经甘肃的地理便利优势,在黄河流经甘肃地段,择址打造引水调水工程渠,并修建人工河道沿着河西走廊进入甘肃西北地区,形成一条平行于河西走廊的人工河道。考虑黄河水量有限,且黄河下游多地需要依靠黄河水灌溉和生产生活的因素,甘肃的“河西造河”概念工程黄河河段取水方案的水量极有可能出现紧张现象,为此延伸打造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外流他国的河流取水引入到黄河上游地带,通过修理人工湖、蓄水库、生态湖等进行有效蓄水和供水给黄河,保障黄河水量充足,满足取水调水的条件。

【甘肃外调供水系统工程】:为满足甘肃的供水和实现甘肃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和治理环境,通过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江交汇的丰水区域调水,通过地下管道水渠引入到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地区,通过水源补给形成大型的人工湖泊,再通过修建多条引水河道进入甘肃地区,实现水源反哺,截断各大沙漠之间的连接,实现打造西北绿洲走廊。形成以弱水河、石羊河等多条垂直于河西走廊的河道和大型人工水渠,分割沙漠之间的联系,形成绿洲长廊。

【甘肃“青海湖”引水工程】: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大咸水内陆湖泊,由于青海湖的湖水富含矿物质无法直接饮用和用于生产生活,若能够通过科学的改造,有序且科学的推进青海湖由咸水湖转变为淡水湖,最后形成我国在青藏高原的天然供水站,并源源不断供给河流。青海湖的淡化环境在于将打通青海湖至倒淌河至黄河的河段,实现青海湖由内流湖向外流湖转变,实现青海湖湖水“活跃”起来,从而减少矿物质沉淀的几率,同时从外地引过来的河水水源补充至青海湖,实现青海湖湖水充足和保障新鲜水源的补充条件。一旦青海湖变成淡水湖泊,同时能够补充黄河水源,这就为“河西造河”工程提供了充足水源。

【甘肃“河西造河”概念工程的意义】:甘肃通过在河西走廊周边区域打造人工湖泊,同时改造青海湖由咸水内流湖向淡水外流湖转变,通过打造“红旗河—藏水入疆工程”、“怒江、金沙江、澜沧江引水工程”、“黑龙江调水工程”等多条引水调水工程,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原则,将丰沛的水源补充至黄河、青海湖、人工湖、居延海等区域,实现在甘肃河西走廊周边形成交叉并行的人工河道水系,从而改变甘肃缺水问题,破解制约甘肃发展的因素,同时实现我国大西北地区的环境治理战略问题。

5 阅读:3098
评论列表
  • 2024-06-04 03:21

    学术题

  • 2024-06-06 14:02

    好办法

  • 2024-06-19 11:20

    南方暴雨溢出的水,直接用火车或者汽车车皮拉过来,只要暴雨就拉;西北每个缺水地大规模建造储水蓄水设施;戈壁地下铺设下埋灌溉系统,并多样化种植耐旱植物,减少地上蒸发。

陆城记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