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确诊乳腺癌,5年后我和大学男友步入婚姻殿堂

从寒说健康 2024-04-21 02:42:03

22岁那年,正在上大学的桃桃(化名)被确诊为乳腺癌。她不明白,自己这么年轻,为什么会得乳腺癌?

在福建省立医院就诊后,叶松青教授为她制定了治疗方案,如今她已经成功地活过了五年。不仅恢复健康,生活也有了新的转机——她与大学时的男友一起步入了婚姻殿堂,风雨并肩处,曾是今春看花人,磨难也是真情的试金石。

这是叶松青教授分享的真实案例,婚礼过后,这对新人也为叶教授送来了喜糖。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得乳腺癌?乳腺癌离我们有多远?它的预后如何?治疗方法又有哪些?对于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生存希望又有多大?

值此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乳腺癌互助圈有幸邀请到福建省立医院叶松青教授,为我们科普乳腺癌知识,解答患者疑问。互助君整理了内容干货,帮助0基础的姐妹们了解乳腺癌。

01 乳腺癌是绝症吗?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得乳腺癌?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CACA指南,我知你知”,希望通过传递指南的核心知识,提升公众的科学抗癌的理念和素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中国2022年乳腺癌新发和死亡病例估计已达35.7万和7.5万,分别占全球的15.55%和11.26%,乳腺癌发病率居所有癌种第二位,发病率仍然较高。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乳腺癌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情况有了显著改善。

乳腺癌并不是绝症!得了乳腺癌,仍然有“治愈”的可能。乳腺癌的治疗已形成以手术治疗为主,联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以及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为乳腺癌患者制定规范化、精准化、个性化的诊疗模式,让乳腺癌患者离治愈更近一步,是所有乳腺肿瘤领域医生们的共同目标。

图源:摄图网

为什么乳腺癌患者越来越多?

1.科普工作的加强,公众防癌意识的提高

早期筛查病例增多,以及检查技术手段的步把之前可能掩盖的乳腺问题都查出来

2.经济发展过快

①生活方式、习惯、饮食结构改变。

②女性晚婚、晚育、不育、生育力下降,工作生活中女情绪压力等

3.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增多

为什么乳腺癌越来越年轻化?

关于乳腺癌发病是否存在年轻化趋势的问题,在医学界仍有争议。更多专家认为中国所有年龄段乳腺癌发病率都在上升,年轻患者比例也因此增加。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特殊需求和挑战,中国医疗界已经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多个医疗机构成立了专门的年轻乳腺癌专家门诊。

互助君提醒:叶松青教授所在的福建省立医院有专门设立针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专家门诊呦。

02 哪些人更容易得乳腺癌?

叶松青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主要与以下5种因素有关。

1、遗传

乳腺癌的发生和许多因素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遗传。大量的临床病例都证明,如果一个女性的母亲或姨妈等近亲有乳腺癌,她本人患上乳腺癌的风险也会随之骤增。这部分风险可以通过相关基因检测进行预测,例如,BRCA1/2基因突变就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紧密相连。

2、女性激素

除遗传外,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与女性激素相关,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

首先是月经初潮的时间,如果一位女性月经初潮较早,比如八、九岁,这将是她患病的一个风险因素。

另一方面是绝经年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患者的平均绝经年龄大约在49、50岁,若有一些人直到55岁才绝经,她们将面临更高的乳腺癌发病风险。

3、生育状况

另外,生育状况与疾病风险也有关。从未生育或母乳喂养的女性,可能面临更大的乳腺癌风险。

4、环境因素

长期使用避孕药,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也可能引起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图源:摄图网

5、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也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病率。例如,肥胖、超重、长期饮酒、高脂肪饮食等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会增加患者体内的芳香化酶活性,将更多的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从而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引起激素失调,为乳腺癌提供了“土壤”。

了解这些影响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因素,我们才可以更好地预防乳腺癌,降低发病率。

03 乳腺癌有哪些症状?如何尽早发现它?

做到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愈乳腺癌的关键。

乳腺癌在不同的人群中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但应警惕这几种常见的症状。比如乳腺肿块,硬结,腋窝淋巴结肿大,甚至乳头或乳房的变化,包括乳头回缩,皮肤凹陷,溃疡,血性分泌物等症状。

1、自我检查

对于普通女性来说,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有意识的乳腺自我检查。简单易行的自查方法可以在洗澡后或就寝前进行。觅友们可以站在镜前或者在床上实施自查,观察乳腺是否有肿块,是否有分泌物,或者其他外形上的改变等。

自我检查虽然并不能完全取代专业的乳腺癌筛查方式,但有助于早期发现乳房异常,加强女性的防癌意识。我们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个月进行一次乳房自检。

图源:摄图网

2、去医院筛查,选择哪些项目、什么时候进行?

早期筛查是对抗乳腺癌的最好良药。

①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做1次乳腺X线检查或结合B超的乳腺检查;7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1-2年做1次乳腺X线检查。

若是高危人群(这里的高危指的是有家族乳腺癌病史,如姐姐或母亲曾经患乳腺癌的人),则应在30-35岁间就要开始定期做乳腺筛查。

②对于发现的乳腺结节,其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我们可以看报告里BI-RADS分类。

一、二类的结节恶性可能性极低,只需常规筛查即可;

三类结节多位良性,需要动态观察,3-6个月复查一次;

四类及以上的结节恶性程度较高,通常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04 不幸得了乳腺癌,我该怎么治?

乳腺癌可以进一步分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等不同的亚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亚型来制定具体的治疗策略,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在百年的研究探索中,乳腺癌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其中,放疗、化疗、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HER2阳性的患者则可以选择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以及部分早期高危乳腺癌患者也可以选择靶向药物CDK4/6抑制剂治疗。

为什么说年轻乳腺癌患者恶性程度可能更高?

大量研究显示,癌症类似“老年性疾病”,只要活得足够长、人人都可能发病。一个癌细胞发展到临床可见的恶性肿瘤,平均需要10-15年。当它发生在年轻人身上,说明癌细胞生长迅速,逃脱免疫抑制的能力更强,生物学特性更“恶”,治疗效果可能较差。

并且由于发病时年龄尚轻,治愈后有更多参与职场的机会和需求,对长期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高,有着生育力保护、保留乳房外形等个性化需求。因此,治疗并不能完全参考年长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诉求。

对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重视,关注其与年长乳腺癌患者的不同之处,致力于提高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这也是诊疗更精准化、个性化的体现。

05 如何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

在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达5-30%,其中以术后第二年复发风险最高。

降低乳腺癌的复发风险,关键在于接受规范的综合治疗。其次,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病情的变化,同时合理饮食、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定期复查等。

除此之外,患者平时要留意身体出现的不明征兆。

如术后或治疗后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疲惫、消瘦、体重减轻明显,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疼痛且短期内未能缓解,或者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咳嗽、胸闷、气促、憋气等症状,或者出现比较严重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都要及时就医检查。

除了以上乳腺癌基础知识外,叶松青教授也就患者的在线提问展开了详细回答。

直播间提问

叶主任好,我是一位左乳乳腺癌术后6年的患者。一共使用了17次双靶治疗,服用了5年的他莫昔芬。每次B超检查都显示正常,但钼靶显示右乳有圆形钙化,核磁共振显示右乳有多发小囊肿,最大的直径为5毫米*3毫米。请问叶主任,我应该如何处理这个情况,多久复查一次比较合适,是否需要增加其他检查?

叶松青教授解答

钙化灶有的是良性的,有的是恶性的。一般来说,单个圆形钙化点通常无需担心,需要关注的是聚集形成团块的钙化,也被称为“扫帚针”的钙化,这有可能是恶性表现。

至于囊肿,一般都是良性的,可以终身携带,只要不是特别大的都没有问题。考虑到这位患者服用了他莫昔芬,妇科检查是非常重要,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要定期观察子宫内膜是否增厚或发生癌变。所以,遇到钙化不必紧张,特别是圆形且规整的钙化一般不是大问题。

END

本次的乳腺癌知识“小课堂”就到这里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够帮到你!

如果还有更多问题想要叶松青教授答疑解惑,也可以蹲守咱们以后「“青”松聊乳癌」的直播间,或者是告诉互助君,就有机会得到专家的解答!

专家

叶松青 教授

福建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乳腺外科行政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副主任委员

《Gland Surgery》编委、《中华乳腺病杂志》特邀编委

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责任编辑:觅健互助君

0 阅读:54

从寒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