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亿年前,下了一场持续3亿年的“大雪”,地球变成一个“雪球”

蝉说春秋 2024-07-03 22:21:07

一部《冰川时代》把远古冰河时期场景,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在荧幕上。

我们不禁在想,地球冰河时期真的漫天都是冰雪吗?

其实地球一共经历了四次大冰期,分别是卡鲁冰期、安第萨哈拉冰期、瓦兰吉尔冰期和休伦冰期。

本文要说的是大约发生在24亿年前~21亿年前的休伦冰期,大雪陆陆续续下了3亿年,全世界被冰雪覆盖,就连赤道周围也是如此,地球就像一颗超大号雪球。

或许有人疑问,咱们人类从非洲走出才多久,顶多算6万~7万年,怎么会知道24亿~21亿年前的事?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例如你在烧木棍,就算烧完了,火焰熄灭了,也能通过残留的余温大概判断时间。

科学家对沉积物展开研究后,发现了大量冰期沉积物,而且赤道周围也有分布,根据现代仪器检测冰期沉积物,就能大致判断冰期发生的时间。

在地球历史中出现的众多冰期中,休伦冰期十分特别,它持续了大概3亿年,也就是说,地球在整整3亿年期间,都在下着冰雪,这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冰期又是如何结束的?

首先咱们都知道,地球表面的热能来源于太阳光。

太阳光属于电磁辐射,当太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红外线能量会激活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当运动剧烈后温度就会提高。

然而太阳光又是太阳活动的表现之一,当太阳内部核聚变出现问题时,太阳散发的能量也有可能降低,所以引起地球冰期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太阳活动进入低谷。

除了源头因素外,中间的热能传输过程也是众多因素之一,太阳在宇宙中并非固定不动,它也在以每秒220公里的速度,围绕着银心进行公转运动,周期即一个银河年,大概是2.26亿年。

如果太阳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大量宇宙尘埃或其他物质,阻挡部分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接收到了热能减少了,温度降低后,地表也会被冰雪覆盖。

后来据德国科学家Daniel Herwartz表示,导致休伦冰期的主要原因是跟地球含氧量有关。

大约34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蓝细菌,属于最早一批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在当下看来,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绿色环保”吗?

但要知道的是,二氧化碳并不完全是有害的,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的一种。

温室气体多了,地表温度就会升高,温室气体少了,地表温度就会降低。

起初蓝藻数量不多,对地球大气层的影响忽略不计,但经过数亿年的繁殖,蓝藻铺天盖地,满满的都是,所以大量二氧化碳被转化成氧气,使得地球温室气体终于突破临界值,地表温度开始明显降低。

当地表被雪覆盖后,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折射回太空的时候,会被温室气体吸收拦截后再反弹回地面,从而形成保温层。

先抛开温室气体不谈,雪地对太阳光的反射率更高,甚至超过90%,导致太阳光的热能对雪地的加热效果不明显,并且雪地还将地面珍贵的那一丁点热能给牢牢锁住。

本来温室气体多了,被雪地反弹的太阳光还能被重新吸收折射到地表,结果在蓝藻的作用下,地球温室气体稀薄,更加留不住太阳光。

这件事出现了恶性循环,最后导致休伦冰期的远古海洋结冰厚度高达300米,地球在3亿年间一直处于被冰雪覆盖的状态。

如果地球冰期一直持续着,很难诞生出大量生命体,并且进化速度会很慢,然而事实证明,休伦冰期在21亿年前结束了,到底是什么力量导致全球冰川融化,重新让大地焕发生机呢?

在24亿~21亿年前,太阳活动并没有发生剧烈变化,真正结束冰期的巨大力量来源于地球。

在这个阶段,地球内部活动剧烈,巨大的能量导致地质活动频发,全球大量火山不断喷发,地球内部的热能开始喷涌而出,海水温度上升后开始融化冰川。

地球再次吸收热量后,冰期逐渐结束,万物复苏后,有氧生物开始崛起,大量氧气被吸收后产生二氧化碳,生物进化开始加速,生态也逐渐开始稳定。



0 阅读:10

蝉说春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