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姨和小董

秦朔朋友圈 2024-09-06 08:50:30

前些天,李娟和董宇辉之间做了一次访谈,那是一次关于文学、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度对话。

以董宇辉轻松的介绍和寒暄开场,不善言谈的李娟逐渐打开了话匣子。她谈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写作的影响,特别是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谊;

谈到了自己生活在这个偏远地区的日常琐事和深刻体会,展现出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以及那些闪耀在寻常细流里的人性美好,她说“在阿勒泰,人和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这片土地教会了我谦逊和敬畏”;

还谈到了人生哲学,关于生命、孤独和自由的理解,她说“孤独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由,它让你直面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的自我”。

李娟不是一名演讲者,不是那种习惯了聚光灯和舞台、习惯了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的大佬们,但正是她的质朴语言、那种轻怯中甚至带着几分惶恐的表达,反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她小心地问董宇辉,是不是讲得会让大家觉得没意思,董宇辉转过电脑,说姐你直接看评论区吧。她扫了一眼,一点不易觉察的终于些许放心的微笑,美得让屏幕都亮了几分。

在回答一位观众问李娟如何克服写作中的困难,她回答道:“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即使感到迷茫也要坚持走下去,每一个字都是一步。”观众的反馈和感知,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董宇辉之前和陈行甲、岳南和张瑞敏进行过访谈,都是一些业已远离喧嚣尘世的人,全程闻不到丝毫商政和功利的味道,谈话中跃现的却都是深刻的思考和智慧的光芒。

他俩在访谈过程中默契地相互支持,深度社恐的李娟用“豁出命”去形容紧张,而董宇辉也是极为小意地维护和尊重着李娟的感受。在一个充满经济焦虑和人生困顿的环境里,他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久违的温暖柔净的夜晚。

每一个美好之后,不出意外地都会闹出幺蛾子。我都有点习惯了。

第一批抵达的团伙是精熟的流量党,直接切割访谈视频,开始搞事。把李娟好几次面对公众嗫嚅畏缩的客气话和退堂鼓解释成了对董宇辉的抵触,把某些不常见的表述形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尽情发挥,总之结论这就是一次资本和流量对作家的裹挟。

这波满心物欲的人是完全不懂什么是“无欲则刚”的,他们也许才期待被裹挟却从不被待见,当然不能理解李娟这样不屑也不可能被裹挟的人。

文人的刚,来自风骨和文胆。于是逼得李娟回应了关于那个量词(“一坨”)和是否同频的问题,挺无奈的,得把吃瓜者当孩童来解释,还得把搞事者当个人物来看待。

第二批抵达的团伙是流量老油子,擅长深度挖掘,也精于包装自己,通常以深入的调查者、细致的观察者和深邃的思考者这样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颇有专业气质。

他们有的人调查李娟的生平,可惜对建设兵团农七师和阿勒泰实在不了解,对那个年代也没什么认知,本着浸淫短视频和网剧多年的灵感开始编撰一些家暴霸凌之类的虚假描述;

有的人一帧帧地观察,去捕捉每一个微表情和可能说错的词句,在阴谋论和真相党这两条路子上使劲浑身解数,务必要说明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恶意活动,而董宇辉是一个小人庸人兼伪君子;

还有的人以大师、高人自居,高深莫测而悲悯地告诉所有人他们说的不对,自己才是参悟人生和宇宙真谛的人,将文人相轻演绎得淋漓尽致。

李娟真是老实人,却也是聪明人,很多争不出高低对错的事就干脆不回应了,你吠任你吠,但是对谣言就不客气了,她说:“要是闲得没事就多喝热水”。

而另一句网传的名言其实是她更早时候说的,很轻的声音但很重地扔在地上:“造谣穷三代,造谣源头穷千秋万代。”

很爽,不愧我娟姨。

第三批抵达的是专业人士,本着经济利益而掀起网络舆情战。这批人的目标基本只是董宇辉,至于娟姨,咳咳,搞不动,实在搞不动。

娟姨,细腻感性的文字作者,但她没写民族的幽暗心理和过往的屈辱历史,《我的阿勒泰》写的都是生活琐碎、生命自然与人类,满满正能量,怎么搞?

除了写字和剧本的稿费,没有生意,没有带货,甚至都不出来开讲座,连见见人都不愿意,和经济完全不沾边,怎么搞?

新疆是标准的爱国标签词,没有移民、不谈外国、也没有西方颁的奖,崇啥媚啥的屎盆子咋都扣不上,怎么搞?

人家生活简单,远离尘世,相貌平平但内秀无匹,没有绯闻,没有小鲜肉,甚至都没有撕逼的对头,怎么搞?

她不谈政治不谈时事,不介入所有争议话题,无所谓什么产品,也无所谓任何人的八卦,只有质朴文字和深情,怎么搞?

细想起来,娟姨就是所有名人中极其特异的一个存在。她就像一大“坨”闪闪发亮的纯粹而坚硬的大金块,那些人看着眼馋,却只能蹭蹭,再不要脸一点去故意碰个瓷,心里也知道最多博点眼球,赔偿是属实捞不着的。而要想去咬一口,那还真是没下嘴的地方。

而小董,就不一样了。

随着东方甄选和与辉同行的股权尘埃落定,小董的身份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从网红届的一股清流,到电商界的一位顶流,到看起来遭受不公待遇的可怜孩子,到有情有义的传统精神意义上的“士”,直到现在,成了一个拥有独立公司、拥有巨大流量红利和经济收益、尤其是拥有相当大网络话语权、连官方都非常喜欢的风云人物。

人们喜欢逆袭,喜欢小人物斗争的胜利,喜欢看“寒门出贵子”的桥段,但是,不喜欢真的贵子。

这就是人性。

当董宇辉开启新的里程之时,也是他不得不承担公众满意度开始下滑的压力的时候。

因为有些人天生不喜欢资本家,有些人天生不喜欢成功的人、凭什么我这么苦,还有些人从未曾真正理解过他曾经和大家分享的那些读书心得、思想感悟,只是当初朦胧地有过好感,而所有不含理解的感情总是很容易淡的。

这就是越来越多人很想搞一搞小董的群众基础。

另外,董宇辉和俞敏洪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个怎么也无法取得公众统一认识的事。无论彼此怎样表达,总有不同的解读,从财务报表上,从语言行为上,甚至不需要任何依据,就凭“换成是我显然如何”这样的句式就可以左右很多人的心智,而问题就是:董宇辉和俞敏洪不是任何人!他俩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于是即便是实在说不出什么,还有万能的阴谋论解释法。

说起来真的很奇怪,就像夫妻俩笑嘻嘻地去领了一个离婚证,出来还一起吃饭,一起带孩子,各自也有生活,各自安好,周围一帮人非要去说丈夫黑了妻子没心没肺、妻子阴险狡诈利欲熏心,是不是脑子有点问题?人家夫妻俩之间的事儿,还没你个外人搞得明白?但是这帮人既然话说出了口,心里肯定不能盼着人家以后日子过得好,不然不是显得自己蠢且二了么?

现实中也是如此。有太多人盼着俞敏洪日落西山,有太多人盼着董宇辉江河日下,还有太多人盼着他俩反目成仇,再掀一场商海风雨,这些期盼背后最直接的是吃流量红利的人,而藏得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