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青春换一场高考梦,唐尚珺的执着,真的值得吗?

教育思享 2024-07-15 22:19:36

夜幕低垂,唐尚珺轻轻点开了手机,录制了一段短视频。

35岁的他,在社交平台上缓缓揭晓了他第16次高考的结果——提前批档案未投出,意味着他与公费师范生的机会擦肩而过。

那一刻,他的心情五味杂陈,失落与不甘交织在一起。

他只填报了两所学校,且都是顶尖院校的心理学专业,这样的选择无疑充满了挑战,但他心中仍存有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

视频一经发布,便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的浪潮。有网友调侃说:“是不是填完志愿后,忘了点提交键呢?”唐尚珺无奈地回复道:“只能等下一批次了。”

简单的言语间,流露出他内心的几分无奈与对未来的隐隐期盼。

回望唐尚珺的高考征途,从2009年至2023年,他足足走过了16个春秋。

每一次高考,都是他对命运的一次奋力搏击。成绩从372分到646分,不断攀升,却始终未能敲开他心仪的清华大学之门。

期间,他虽被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学府录取,但心中的那份不满足感让他选择了放弃。

今年的高考,他再次突破了600分大关,这个成绩让他既感到欣慰,又平添了几分忧虑——这次,他能否在志愿填报中实现被理想学校录取的愿望呢?

唐尚珺坦言,这么多年的坚持,源于他对未来的那份执着与对命运的抗争。

年轻时,他只求能考上二本,随着成绩的提升,他对清华产生了无限的憧憬。每一次复读,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全新挑战,也是对命运不屈服的有力证明。

那些年,家人和朋友的劝诫声此起彼伏,但他总觉得机会尚存,梦想依旧熠熠生辉。

今年是广西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年,唐尚珺对这次考试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期待。

他感慨地说:“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自然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考完后,我感觉自己发挥得还算一般。”即便如此,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仍未熄灭,期待着能够踏入理想的大学殿堂,改写人生的篇章。

唐尚珺的故事,犹如一部执着追梦的连续剧,每一年都上演着不同的精彩篇章。

他的坚持与执着,引发了人们对高考和教育体制的深刻思考。高考,作为中国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唐尚珺的经历却告诉我们,人生的轨迹并非仅由一次考试所决定。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唐尚珺对高考的执着追求,不仅仅是对个人目标的渴望,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唐尚珺不断追求更高的成绩,希望通过高考改写命运,这正是他自我价值的体现。

然而,这份追求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舆论的挑战。他多次放弃录取通知书,选择继续复读,这既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深切期待。

此外,唐尚珺的故事,也映射出社会对高考的过度关注和对名校的执念。

在中国,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名校毕业意味着更好的就业前景和社会地位。但现实往往并不如此简单。名校固然重要,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同样不可或缺。

唐尚珺在追求名校的过程中,忽视了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所在,这也是他多次放弃录取通知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唐尚珺多次参加高考,成绩不断提升,但他内心的压力也在日益累积。

作为家长,如何在支持孩子追梦的同时,帮助他们有效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

正如《细节养育》一书所强调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理的关怀和情感的呵护。

父母应当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所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和名校的光环。

1 阅读:38

教育思享

简介:想要站着生活,不想跪着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