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心理健康教育同行:贵州昆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新动向

华怡心辰 2024-07-25 09:15:27

随着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的多样化,学生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战。

抑郁、焦虑、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在学生中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其学业成就、人际关系乃至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构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引导,已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背景,贵州省与昆明市近期分别发布了《贵州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6年)》。

《昆明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若干措施》两大重要政策文件。

这两份文件的出台,不仅体现了两地政府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新时代进入了全面加强和改进的新阶段。

政策背景与意义

贵州省的实施方案以三年为周期,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全方位、系统性的保障。

而昆明市的若干措施则更加注重政策的具体实施与落地,通过强化领导机制、提升课程活动质效、加强家庭教育服务、实施等级评定试点等措施,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能够取得实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两地政策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展现出了高度的创新性和互补性。

政策心理相关块一览

《贵州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6年)》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围绕健康第一、预防为主,强化政府统筹、部门协同,加快构建学校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等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主要任务

1.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上好心理健康课

开齐上好心理健康课,中小学校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

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原则上设置2个学分。到2024年底,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

全方位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改革教育评价,破除“唯分数论”,推进“双减”提质增效,将学生身心健康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育评价体系。

构建全员参与、全学科融合、全过程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

中小学校要按照《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标准和要求,独立配备心理辅导室。

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教师配比。

健全监测预警机制

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和报告制度,到2024年底,各市(州)要建立市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平台,建立“一生一案”心理健康档案。

小学高年级、初高中(含中职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测评,高校每年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评。

中小学校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个人”三级预警网络,高校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

精准研判干预

对心理健康状况预警学生,学校落实“一把手、周调度、网格化”工作机制,针对重点人员“一人一策”制定方案,及早进行干预。

在开学及考试前后、毕业季、升学季、就业选择等特殊时段,学校应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2.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引导家长履行主体责任

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委会、家访等多种渠道,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家长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

认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提高处理亲子关系和家庭冲突的能力。

强化家庭教育指导

到2025年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

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室,为校家沟通提供专门场所,帮助指导家长及时发现、干预孩子心理问题。

密切校家协同

完善校家沟通交流机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

中小学校严格落实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生家访全覆盖制度,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

对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一对一”开展工作。

3.完善社支持服务体系

规范社会心理服务

规范管理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鼓励卫生健康、教育、医疗等相关机构、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走进校园、社区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公益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辅导和咨询。

加强医校协同

建立健全卫生健康与教育部门定期沟通、信息互通共享、转介干预、问题学生复学等协同工作机制。

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专科门诊建设,畅通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妥善诊治学生心理疾病。

拓宽学生救助咨询渠道

强化热线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质量。

省级教育系统探索建立互联互通的学生心理健康24小时服务热线,探索“热线平台+心理咨询+志愿者”一站式咨询干预服务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

加强心理健康科学研究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到2024年底,各级教育部门专(兼)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配备率100%。

4.建立健全联动协同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由学校牵头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医院24小时联动追踪关爱机制,为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提供支持帮助。

强化应急处置联动

各县(市、区、特区)每年开展一次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危机处置模拟演练,指导学校妥善做好学生突发危机事件处置、善后、复盘及溯源工作。

5.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配齐教师队伍

中小学校按照不低于1∶1000的师生比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校生规模1000人以下的学校至少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到2024年底,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率100%,逐步提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探索建立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等级评定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

教育部门要将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业务能力培训纳入“国培”及地方培训计划,构建面向校长、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任教师的“全教师”培训体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质能力大赛,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展优秀课例评选。

建设心理援助团队

联合招募医务人员、专家学者、学校教师、社会工作者等具备资质的人员,组建省市县三级心理援助服务团队。

为偏远落后地区和学校开展科普宣传、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努力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同、学校主动作为、全社会共同参与。

家庭尽责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共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保障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

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重点支持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营造良好氛围

深入宣传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相关政策措施、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

学校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5·25”心理健康日、“5·15”国际家庭日等宣传教育活动。

强化教育督导

进一步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常态化督导机制,以问题为导向。

适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专项督导工作,定期通报相关工作情况,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不利影响和不良后果的,根据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侵删

《昆明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若干措施》

一、强引领,统筹谋划系统推进

1.强化领导机制

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学校主动作为、全社会共同参与、家庭尽力尽责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领导小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年研究本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不少于1次,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县区党委书记年度教育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

2.贯通组织体系

发挥党委政府统筹推动作用,整合各部门及社会服务力量,建强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加强县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分中心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各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建立健全以德育副校长为责任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明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心理健康工作,推动心理健康工作常态化运行。

3.夯实队伍基础

培育专家队伍,成立昆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组建教育系统应急心理援助小组。

加强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各县区教研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教研员每月至少主持开展1次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研水平、优化教育设计、增强教学成效。

壮大骨干队伍,支持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步扩大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例。

到2025年全市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学比例达100%、小学比例达30%以上。

4.重视培训引导

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的必修内容,按照“市级示范、县区为主、校本覆盖”的思路。

借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等机构的专业力量,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开展分级分类培训。

每学年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低于30学时、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低于24学时、班主任不低于12学时,培训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探索实施学校心理辅导员ABC三级资格认证。

5.加大保障力度

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保障建设场地和经费,推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80%以上。

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基地。

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与班主任享受同等待遇并计班主任工作年限,兼职教师按学校有关规定计算工作量并保障相应待遇,在职称评定中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给予适当倾斜。

6.抓好考核评价

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专项评估与督导。

督导结果作为对县区教育体育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固阵地,发挥学校主体功能

1.提升课程活动质效

把心理健康教育嵌入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每个年级每2周不少于1课时;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开足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学时。

每年举办昆明市“5·2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组织1次专家进校园活动。

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班团队会、1次“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在“世界精神卫生日”、考试季、开学季和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系统连贯、切合实际的主题活动。

2.注重多维融通共育

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心”的理念,强化课程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发挥体育调节身心、释能抗压作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掌握1—2项运动技能。

构建校级、县级、市级纵向递进,小学、初中、高中横向竞争为一体的三级学校体育联赛体系。

3.强化家庭教育服务

畅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校通讯软件等沟通渠道,各学段起始年级每学期组织1次全员家访。

其他年级每学年组织1次全员家访,定期与家长(监护人)沟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每学期面向家长(监护人)至少开展2次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其中学校负责1次,教育体育部门牵头。

整合工会、关工委、妇联等部门资源,利用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1次。

4.实施等级评定试点

开展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级评定,打造一批特色学校,建设一批合格学校。

推动特色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发展,形成特色学校辐射引领、地方校争先进位的工作格局。

到2025年,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达200所以上,主城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占比达80%以上。

其他县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占比达70%以上,并逐年提高,力争实现全部合格。

三、抓基础,提升服务治理水平

1.完善日常服务体系

强化咨询服务,不具备开展心理咨询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引入兼职心理咨询师、购买专业服务等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畅通校外心理咨询辅导渠道,切实提升知晓度、使用率。

优化建档管理,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1次全员心理健康测评,推动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并做好档案转接与追踪辅导。

对筛查预警学生进行评估定级,实施分级干预,中低风险个体由学校做好心理疏导,高危个体及时反馈家长(监护人)并转介至专业机构治疗。

2.健全危机干预机制

规范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流程,健全“预防、预警、干预、跟踪”的“三预一跟”机制。探索建立“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科教师”网格化管理体系。

构建“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建立需重点关注学生动态清单并及时向家长(监护人)反馈。

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心理健康风险研判会,对出现高危倾向苗头的学生及时给予干预帮助。

四、促联动,多方融合同向发力

1.压实属地责任,强化力量协同

研究建立融合多元力量、整合各方资源、聚合专业优势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推动心理健康工作组织、人才、资源等要素向学校主阵地集聚,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2.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宣教监督

宣传部门要发挥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统筹指导、抓总推进作用,会同教育体育部门明确宣教素材。

策划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专栏等,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与健康向善的社会环境。

3.强化专业支持,增强服务能力

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心理)科的规划设置,指导各地精神专科医院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门诊。

2024年内县级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疾病联系与转介“绿色通道”。

来源:昆明市教育体育局 侵删

华怡心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华怡心辰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始终牢记政策与使命,期待助力措施实施,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关注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满足政策要求,华怡心辰围绕健康第一、预防为主,强化部门协同。

加快构建学校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持续更新推出了【心育通区域版】【心研通】等SaaS系统。

帮助区域下家庭、学校、社区协同管理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提升心理教师职业素养。

心育通区域版:

心育通区域版是华怡心辰依托AI人工智能技术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专家力量。

秉承“基于AI人工智能的学生心理常态化预防-筛查评估预警-追踪干预”的服务体系理念。

面向区域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提供集“心理云平台、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三位一体的一站式数字化心育平台。

为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危机干预以及心理调查提供科学的数字支撑,建立家校社协同心理干预的长效机制。

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提升综合心理素质水平。

心研通:

心研通是一款集学习、交流、实践于一体的心理老师成长平台。

集成了最新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案例,提供从基础到进阶的多层次课程体系,涵盖心理评估、咨询技巧、危机干预等多个方面。

通过在线学习、互动问答、实战模拟等多种形式,心理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专业充电,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和丰富的资源支持。

帮助心理老师实现职业技能的快速成长,轻松应对教学与咨询中的各种挑战,同时也为个人情绪疏导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面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贵州省与昆明市的两大政策聚焦学生心理成长,旨在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华怡心辰也将持续以政策为导向,精准施策,共筑心灵防线!

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健康、更和谐的环境,共同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迈向新台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