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出货量:有个“彩电新势力”能“以一敌四”,这意味着什么?

视听圈 2024-05-28 21:21:41

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2024年4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的出货量降至247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2%。

4月出货延续了3月的两位数降幅,一方面说明品牌厂商对“618大促”的备货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也折射了中国电视零售市场当下正处于淡季。

不过,4月份的“淡季”中,有两个本土彩电品牌的表现却相对比较“抢眼”。其中,TCL不仅以54万台位居当月第一,且同比逆势增长了8.0%,增幅亦为传统七大品牌的当月最高。另一个品牌则是华为智慧屏,其在一季度实现翻倍增长后,在二季度首月即4月份依然有10万台的出货量,继续保持逆势增长。

单月出货量10万台,从绝对数字来看,可能和TOP4头部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和长虹、海尔、康佳等传统二线品牌已经在“伯仲之间”——华为正在从其它品牌,成功变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二线品牌。

此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那就是华为10万台的数量相当于索尼、三星、夏普和飞利浦这四大外资品牌的“总和”。

如此等值的背后,有两层含义值得解读。其一,华为目前在淡季市场中还能持续保持逆势增加,成为今年彩电市场中绝对的“出彩者”。其一方面是因为智能手机、问界汽车等热度加持,华为智慧屏的关注度也在高涨;另外一方面是华为智慧屏坚持专注于中高端产品和大尺寸领域,并基于鸿蒙生态极大拓展应用规模,让巨幕电视也可以“刷起来”从而给大屏电视在交互操控性带来差异化的突破,让华为智慧屏有了独特性操控标签。

其二,四大外资品牌总量竟然相当于华为智慧屏一个品牌出货量。这间接也反应了当下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窘境和落寞”,从销量上来说已处于绝对边缘化地位。

对于外资彩电品牌集体在中国市场“走向边缘”,有行业专家分析认为:三星、LG、索尼等品牌太执着高端技术品牌调性,一味高举高打,但事实上这两年在技术创新上和本土彩电巨头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些品牌的“底气”更多是软实力,不是硬实力。即在产品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的基础上,依然品牌溢价高高在上,显著妨碍了真实购买体验。

而夏普和飞利浦更是因为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等因素,在中国市场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再产品营销上缺乏个性和务实,从而拉大和主流年轻消费群体的距离,在市场端不断“下滑”。

点评:华为智慧屏的崛起,不是简单显示技术领先支撑的,更多来自于整体生态实力和品牌热度的支撑。这是一个特殊现象。对于本土彩电品牌而言,也意味着新维度的竞争压力。对于外资品牌而言,则是“品牌软实力”方面有一个挑战者,将持续挤压依靠品牌洋标签溢价的产品的市场销量。

0 阅读:111

视听圈

简介:视听圈--以独特的角度关注视听圈,让av视听领域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