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凭此诗获得鲁奖,值得一读,评于坚诗歌《只有大海苍茫如幕》

迎蕾格命 2024-07-01 00:55:28

格命草诗评

原文

只有大海苍茫如幕

文/于坚

春天中

我们在渤海上

说着诗

往事和其中的含意

云向北去

船往南开

有一条出现于落日的左侧

谁指了一下

转身去看时

只有大海满面黄昏

苍茫如幕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鲁奖诗人于坚的诗《只有大海苍茫如幕》,诗人凭借此诗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一首诗撬动一个大奖,确实不容易,非一般人能做到。他上世纪80年代成名,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注重口语写作。曾与以西川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写作”者在诗歌创作上存在较大争论,引起诗界广泛关注及讨论。诗歌有争论是好事,但是像现在网上这批谩骂、恶毒攻击者,对诗歌发展及其自身没有任何意义,更严重地说,是既没文品,也没人品,毫无人性可言。当然,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比如羡慕嫉妒恨。如果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一切,将会是七彩斑斓的世界,天地无限宽广;如果用评判、恶毒、刻薄的眼光看待一切,看到的将会是狭窄黑暗的小角落。孰轻孰重,大家心里都有杆秤,对于那些有成就的人,我们更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虽不能靠近认识,但是同样能远距离关注欣赏他们的作品,从中学到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一味地,一根筋地谩骂攻击,不仅无意义,最终耽误的是自己。所以,您要是遇到黑化人物,直接拉黑完事。好了,闲话少说,下面来看这首鲁奖诗歌《只有大海苍茫如幕》。

说实话,像这么短的诗获如此大奖,还是比较少见的,个人知道的有施云的一首《故乡》,全诗13字获10万大奖,争议也是不小。大多数获奖的一般是长诗、组诗类,概率更大。那么,诗人于坚的这首小诗凭什么能获奖呢?个人简要试析一下。

首先看诗题“只有大海苍茫如幕”,诗题就自带意境了,加上限定语“只有”,诗题的情感就显现出来了,大海的感觉在心中呈现唯一性,如此调动了诗人的情绪进一步扩张。大海的宽广苍茫传递到诗人眼中,心里上产生一种古老而沧桑的感觉,给诗歌也定了一个基调。

接下来看前四行,诗人交代了时间是春天,地点是渤海船上,事件是论诗及往事,还有一些意义。说明此时是一群人在谈诗论道,相当快哉,可谓思想的火花在海上盛开。也许就是因为论诗及一些往事,诗人心中才有了无限感慨,事件的铺垫,为情绪服务,诗歌才有发展下去的可能。

接着这两句“云向北去/船往南开”,互文见义,制造出一种视觉割裂感,又形成矛盾对立呼应之势,诗歌的张力感也显现出来。而随着时候的推移,云和船的动态进程,营造出更大的画面,仿佛时空在拉扯,这也将造成人物情绪上抛物线式的波动。船和云的远离,人和云的分别,暗示了一种离愁别绪。想想船上,眼前畅快论诗的一幕,或许明天就各奔东西了,这样的场景几时能再现呢?不免流露伤感之情。

接着是最后五行,呈现的是一幅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画面。诗人写“有一条出现于落日左侧”,有一条什么呢?根据下文来看,只可能是船,诗人有意制造省略,避免了诗歌的直白,仿佛在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思索。同时,船和落日在同一个水平面,这是一种视觉错位效果,面对如此场面,又怎能不引起众人的注目呢?

然后,就有人指向那儿,众人转身看向手指的方向,形成一幅流动的画面。而当众人定睛看去时,船不见了,落日也沉下去了,大海的脸上呈现的是落日的余晖,连续的动态画面描写,加上拟人的修辞效果,大海显现出一种悲壮的景象,苍茫如幕,这种意境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或许只有面对同样的场景时,内心才会真正悸动吧。

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有叙事的部分,有写意的部分,虚实相结合,将精华浓缩于一瞬间。短短几句诗,制造了大量的动态唯美画面,可以说,每一次变换场景,都是一幅唯美画境。有一种定格和特写的镜头在捕捉,而这个捕捉者就是诗人的双眼。读者跟着诗人的口语和双眼见证了一种流变之美。而诗歌及人物的情绪就在这些画面中不断的呈现和变化着。最终的结果是,意境不断扩张延伸,越发悠远苍茫,情绪也显得越来越低落,对明天、未来,各自暗生惆怅之情。这首诗短小精悍,浓缩的都是诗艺精华,确实值得一品。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0 阅读:0

迎蕾格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