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袁绍的扩张史!东汉末年群雄混战,袁绍为何能独占四州之地

访风聊历史 2024-07-26 06:00:35

公元199年,在今天的河北雄县西北部,东汉末年的两大枭雄,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终于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

这场战争,在后世的史书上,被称作‘易京之战’。在这一战爆发之前,袁绍花了九年的时间,在北方迅速崛起。一大堆雄踞一方的枭雄,在袁绍面前,全都只能败亡。包括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公孙瓒,也被袁绍打的抬不起头来了。

而最终,在袁绍的猛攻之下,公孙瓒只能退守自己的老巢,想要靠坚守不出拖延时间。但对于公孙瓒的这个选择,袁绍却用一系列的布置,逐渐蚕食了公孙瓒的地盘,最后成功干掉了公孙瓒。

在这场易京之战结束以后,袁绍麾下的地盘,已经囊括了幽州、青州、并州、冀州,占据了整整四州之地。整个黄河以北的区域,已经全部被袁绍收入囊中!放眼整个天下,此时的袁绍,已经是最强的割据枭雄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当年董卓入京之后,袁绍曾经剑指董卓,然后孤身逃离了洛阳。此后,袁绍靠着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先是成了关东联军的‘盟主’,然后又一步步打下了偌大的地盘,这才有了后来雄踞四州之地的袁绍。

不过,在《三国演义》当中,袁绍这条故事线,并不是主线剧情。所以后来大家对董卓如何败亡,曹操刘备又是如何一步步起家的故事,都比较熟悉。但对于袁绍如何一步步打下北方四州,很多人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但实际上,袁绍攻略北方四州的故事,其实也是相当精彩的。

而这段故事的开端,最初我们可以从袁绍当上关东联军盟主说起。

公元190年,因为董卓入主洛阳,并且废除了汉少帝刘辩。在这之后,袁绍逃出了洛阳,并且开始联络各地的地方官员,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在袁绍的联络之下,很快,关东地区的一众地方大佬,先后起兵响应。而这些人起兵之后,则是分别聚集在酸枣、鲁阳以及河内,形成了三股相对独立的军事力量。而袁绍,当时就带兵驻守在河内郡。

为了方便统一指挥,接下来,联军内部共同推举袁绍,做了联军的盟主。

在《三国演义》当中,袁绍这个盟主的头衔,似乎相当霸气。此时的袁绍,背后有袁家四世三公的头衔做信用背书,下面的那些关东诸侯,也都愿意尊他为盟主。只要袁绍一声令下,十几万大军随时出动,替他踏平一切!

但实际上,正史上的袁绍,此时真的没有那么风光。

因为当时的联军内部,绝大多数人,都各自心怀鬼胎,谁都不愿意带头去打董卓。少数几个头比较铁的人,比如曹操,最后也被打的大败而回,几乎全军覆没。唯有孙坚,算是取得了比较大的战果。

所以,别看袁绍这个盟主,名头很吓人。但他的实际权力,却几乎小的可怜。联军绝大多数的军队,袁绍都调不动。他唯一能够调遣的,只有自己麾下少量的军队。而且,此时袁绍麾下的军队,基本上都是刚刚从冀州征召的新兵,战斗力相当有限。

如果拿走盟主和四世三公这些虚名,袁绍真正能控制的,其实也就只有一个郡的地盘而已。

而对于袁绍接下来的扩张史,我们其实可以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做拉拢刘虞。

之前袁绍离开洛阳之后,为了召集兵马,直接去了冀州的勃海郡,先担任勃海郡的太守。而袁绍当时之所以选择冀州,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当时冀州州牧韩馥,是袁家之前的门生。

然而让袁绍没有想到的是,韩馥这个人,却是一个典型的骑墙派。在袁绍抵达冀州之后,他一方面和董卓那边,拉扯不清,派兵监视袁绍。另一方面又在观望,没有和袁绍真的翻脸。

等到关东诸侯先后起兵之后,韩馥则是又倒向了关东联军。

如此一来,袁绍和韩馥之间的关系,就显得相当复杂了。

当时的袁绍,为了制衡韩馥,就主动带兵前往河内郡,暂时脱离了韩馥的控制。同时,借助盟主这个头衔,袁绍又请韩馥坐镇邺城,负责帮他调配粮草。

如此一来,袁绍和韩馥之间,就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关系。韩馥作为州牧,手里有很大的实权。再加上坐镇邺城,可以用粮草来制衡袁绍。而袁绍手里,则是有很多军队,并且有盟主这个头衔。

面对这种局面,袁绍自然想要反客为主,彻底摆脱韩馥的影响。于是接下来,袁绍首先做了一件事。

他把冀州的几个太守,全部请到了他所在的河内郡,然后公开和他们歃血为盟,发誓一起讨伐董卓。

按照东汉之前的行政编制,这几个太守,其实都是韩馥的下属。但是在这次歃血为盟之后,袁绍就利用自己的盟主身份,以及袁家的声望,暂时绕过了韩馥,直接和这些太守取得了联系。

同时,袁绍还和冀州北方的幽州,也取得了联系。从地理上来看,冀州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幽州就是今天的河北省。而当时幽州地区的最高负责人,就是幽州牧刘虞。

对于这个刘虞,我们得简单来介绍一下。虽然在《三国演义》当中,刘虞的名气并不算大。但在这个时间点,刘虞却特别重要!

刘虞是典型的皇族之后,而且他和东汉皇室的关系,要远比刘备、刘表等人近很多。当年东汉开国之初,刘秀为了稳定局面,曾经立郭圣通的儿子做太子。但是后来天下稳定之后,刘秀又为了太子,改立阴丽华的儿子做新太子。

而那个被废的太子刘彊,就是这个刘虞的祖宗。

虽然是废太子,但后来在整个东汉稳定期,刘彊这一脉后人的待遇,却一直都很不错,而且也可以正常做官。

而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他们家这一脉,就出了刘虞这么一个狠人。刘虞早年读书很好,品格也很不错,在宗室当中非常出色。所以后来,他就被汉灵帝任命为宗正,直接成了宗室的代言人。

另外,当年刘虞在京城任职的时候,还曾经和袁绍是故交,两人本就有很多交情。后来,刘虞则是被派到了北方,全权负责幽州的一切事务。

到了袁绍起兵的时候,刘虞已经俨然成了幽州之主。他不但控制了整个幽州,而且手下还有一位大将公孙瓒。此时的公孙瓒,手下有数万精锐军队,实力极为强悍。

所以此时的袁绍,就想到了刘虞。坐拥一州之地的刘虞,如果能够被拉拢,显然对袁绍至关重要。但此时的袁绍,手里的牌相对有限,他也很难拿出让刘虞心动的东西。

于是思来想去之后,袁绍就想到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大饼。

他想推举刘虞,直接称帝!

在袁绍提出这个建议之后,联军这边的其他很多人,以及那位冀州州牧韩馥,也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此时联军虽然看似强大,但却在名义上落了下风。如果刘虞称帝,就能迅速凝聚人心,这确实更有利于大家的利益。

然而让大家出乎意料的是,面对大家的拥立,刘虞却拒绝了。

刘虞其实也很聪明。他很清楚,此时被袁绍等人拥立,无异于被推出去当靶子。别看刘虞此时管辖了整个幽州,但在幽州内部,也有很多派系。包括他的那个大将公孙瓒,此时也有独立的倾向。

如果刘虞称帝,势必会给很多人进攻他的机会。到那个时候,说不定他本人就要成为袁绍手里的傀儡。而相比之下,此时单纯做一个州牧,安安稳稳壮大自己的势力,明显是更好的选择。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这次拥立之后,刘虞也算是接受了袁绍的诚意。于是接下来,刘虞虽然拒绝了袁绍的拥立,但是他却依然和袁绍联合。双方准备一起出兵,讨伐董卓。

有了刘虞的合作和支持,袁绍的腰杆子,明显又硬了几分,同时也进一步摆脱了韩馥的控制。

但同时,也就是在袁绍合纵连横的这段时间,京城那边,却突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因为他和袁术的起兵,董卓终于下了杀手,将袁家留在京城的几十口人,全部处死了。而随着袁家的这些长辈被处死,接下来的袁绍,就只能靠着自己的奋斗,来给自己争取一线生机了。

随着袁绍彻底站稳脚跟,接下来,袁绍的扩张之路,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叫做入主冀州。

之前袁绍虽然是关东联军的盟主,但是他本人的官职,只是勃海郡的太守。而勃海郡只是冀州的一个郡,当时冀州的最高负责人,就是那个韩馥。

也就是说,韩馥是袁绍的顶头上司。

而接下来,随着袁绍的实力越来越强,韩馥也越来越忌惮袁绍。所以后来,韩馥就开始用自己手里的粮草,节制袁绍的军队,企图用饥饿拖垮袁绍的军队,让袁绍无法壮大。

对此,袁绍自然也很恼火。于是接下来,袁绍也开始出手了。一方面,他联系了幽州的公孙瓒,鼓动公孙瓒进攻冀州。公孙瓒之前是刘虞的下属,但是此时自身兵强马壮,也有了独立的想法。不过,此时的公孙瓒,暂时还不好直接和刘虞翻脸。如此一来,先带兵攻略冀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最后,公孙瓒从幽州出兵,开始给韩馥施压。

另一方面,袁绍以袁家的家世做背书,开始私下联系冀州的那些太守。韩馥虽然名义上是冀州的最高负责人,但是下面的那些太守,并不都是他的人。只是因为官职,暂时听从韩馥的安排。

于是接下来,袁绍就联系这些太守,和大家组成了一个攻守同盟。如此一来,韩馥这个冀州牧,就被袁绍彻底架空了。

恰好在这个时候,公孙瓒又打了过来,兵锋直指冀州。当然,公孙瓒打过来的名义,肯定不是自己扩张地盘,而是要南下去打董卓。但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自然也知道他打得什么主意。

如此一来,韩馥的压力就大了。

此时的韩馥,下面指挥不动任何一个太守,外面又有公孙瓒大军压境,处境已经十分困难了。其实从后世的角度来看,韩馥面对的这个局,当时还不是一个死局,暂时还有解决的办法。

只要他自己比较能打,能击退公孙瓒,同时再拉拢其他太守,很快就能破局。

但结果,韩馥这个人,能力确实差了点。再加上在这期间,袁绍不断派人来进行游说,彻底打乱了他的思绪。

于是最后,韩馥决定,交出冀州牧的印绶,直接把整个冀州让给袁绍。

就这样,公元191年年中,就在董卓刚刚撤回关中之后不久,袁绍正式从韩馥手里,接管了冀州。至于韩馥,后来他被袁绍给了一个‘奋威将军’的空衔。

但同时,袁绍又派了一个和韩馥有仇的人,贴身保护韩馥。这个人此时也没错过机会,刚刚开始保护韩馥,就把韩馥大儿子的腿给打折了。

这些事情,吓得韩馥如同惊弓之鸟,很快就带着家人逃离了冀州,然后投奔了兖州的张邈。

结果后来没过多久,袁绍又派人过来找张邈。这让韩馥误以为,袁绍要对自己斩草除根。

于是最后,为了避免自己被折辱,也为了给家人留一条活路。韩馥直接用一柄刮竹简的书刀,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随着韩馥的死,整个冀州,自然落入了袁绍的手里。

而接下来,随着袁绍控制了冀州,袁绍的扩张之路,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叫做平定冀州。

韩馥虽然死了,但之前被袁绍邀请过来的公孙瓒,却依然是一个大威胁。此时公孙瓒依然带着军队,还在不断南下。

之前公孙瓒进攻,有利于袁绍接管冀州。可是到了这会儿,双方可就成了敌人了。

另外,当时在冀州内部,还有其他很多独立的势力。比如说打着黄巾军旗号的黑山军,以及很多地方的山贼盗匪。这些势力的存在,都让冀州非常混乱。

对于这些人,政治手段肯定是没用的,唯有打过去,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于是不久之后,袁绍果断带兵北上,首先迎战公孙瓒。

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说起来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双方先后打了界桥之战、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等多场大战。经过这几次战争之后,公孙瓒手下的精锐,几乎被袁绍消灭了一半。就连最精锐的白马义从,都被袁绍给消灭干净了。

所以最后,公元192年,公孙瓒被袁绍彻底赶出了冀州。

几乎就在公孙瓒被赶出冀州的同时,袁绍又得知了一个消息:长安那边,董卓被吕布刺杀了!

董卓的死,对于袁绍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事情。因为之前袁绍起兵之后,董卓杀了他全家。而且,讨伐董卓,也是关东诸侯联合起来的旗号。如今董卓死了,大家就更没有理由联合了。

所以接下来,袁绍必须更快的扩张地盘。

击退公孙瓒之后,袁绍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解决冀州内部的各种贼寇,包括强大的黑山军。

和公孙瓒相比,这些贼寇其实更让袁绍头疼。因为这些贼寇,他们都躲在山里,只有劫掠的时候才下山。而如果进山围剿,他们又可以轻易借助地形逃走。想要彻底消灭他们,殊为不易。

最要命的是,当时在冀州地区,这样的贼寇有上百万人!

所以,如何清剿这些贼寇,就成了后来袁绍最头疼的问题。但好在,袁绍麾下也有不少能人,大家又比较努力,想出了各种针对这些贼寇的方案。

最后,袁绍打了一年多的时间。到了公元193年年中,袁绍终于逐渐平定了冀州内部的各方势力。从这一年开始,冀州开始成为袁绍的根据地,彻底成了铁板一块!

而随着袁绍控制整个冀州,再之后,袁绍的扩张之路就进入了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叫做三面扩张。

按照东汉的行政区域划分,冀州的北方是幽州,南方是兖州,东方是青州,西方是并州。

这种复杂的地理位置,意味着袁绍占据冀州之后,很容易会引来周围势力的进攻。但同样,当袁绍彻底控制住冀州之后,他可以扩张的方向也很多。

所以,几乎就在袁绍开始清剿冀州贼寇的同时,袁绍就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手,伸向周围其他的青州、并州和幽州。

当时和冀州大面积接壤的四个州里面,冀州南方的兖州,是袁术唯一一个没有全力扩张的方向。当然,这倒不是说袁绍不想,而是袁绍有心无力。而且,兖州这边的情况,实在是比较复杂。

兖州方向,最开始的刺史叫刘岱。这个刘岱和袁绍之间,存在姻亲关系。尽管史书上没明确记载,两人到底是什么亲戚,但显然双方关系不错。之前袁绍尚未控制住冀州的时候,还曾经把家眷托付给刘岱,让刘岱帮忙照顾。

而在刘岱之下,兖州当时的几个太守,一个比一个能打。比如说曹操,就是当时兖州的东郡太守。

面对这种局面,袁绍如果大规模出兵进攻,肯定是不划算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行政手段,不断向兖州内部,安插自己的人手。如果能把兖州的几个太守,全部都换成自己的人,那自然是最好的!

而接下来的几年里,袁绍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最好的时候,兖州内部超过一半的太守,都是袁绍的人。但可惜后来,青州黄巾军入侵兖州,导致兖州刺史刘岱直接战死。而刘岱战死之后,曹操就自己做了新的兖州刺史。

对于这个结果,袁绍原本也不排斥。毕竟,曹操之前和他也是好朋友,两人关系极好。所以,扶持曹操控制兖州,也就相当于袁绍控制兖州。

只是袁绍没想到的是,后来,曹操崛起之后,却开始逐渐脱离了他的控制,彻底自立一方。

最后,甚至还成了他最大的敌人。

不过,那倒是后来的事情了。至少在扩张之前,袁绍在兖州方向,暂时还没有用兵的打算。既然用行政手段就可以,那为什么要打仗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袁绍不愿意向兖州用兵的原因,那就是南方的袁术。袁术和袁绍,一南一北,各自占了一块地盘。而兖州这边,恰好就是隔在双方的一块地盘。如果没有兖州,袁术和袁绍将会直接接壤,双方很有可能会直接交战。

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袁家自己内部开战,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总之最后,在兖州方向,袁绍一直没怎么打过仗。直到官渡之战以前,袁绍才开始向这个方向出兵。

而在其他三个方向,袁绍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首先被袁绍搞定的,其实是西边的并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地区。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这里的情况,其实相对要复杂一些。

之所以说复杂,是因为在天下大乱之前,这里曾经是董卓的地盘!当年董卓入京之前,他的官职就是并州牧。不过董卓入京之后,接下来并州这边的情况,史书上就没多少记载了。包括董卓入京之后,接下来的并州牧是谁,后世都存在很大争议。

所以,董卓活着的时候,并州大部分的区域,一直都是董卓的地盘。而董卓被刺杀之后,他麾下开始火并。以吕布为首的并州派,刺杀了董卓。而以李傕郭汜为主的凉州派,则是杀回了长安,赶走了吕布。

总之最后,在关中大乱之后,并州几乎就成了无主之地。

而几乎与此同时,袁绍这边,又在平定冀州内部的贼寇。这些贼寇,很多都是生活在太行山上。所以,借着剿匪的名义,袁绍很顺利的就把军队,开进了并州境内。

再之后,袁绍又任命自己的外甥高干,做了并州刺史。

对于高干主政并州的具体情况,史书上基本没怎么写。但是显然,这位袁绍的大外甥,并不是什么无能之辈。在治理并州期间,高干安抚当地士族,招抚各地游学之士,很快就让并州稳定了下来。

反正最后,在高干的努力下,袁绍集团拿下了并州。

而几乎在拿下并州的同时,东边的青州,也被袁绍给搞定了。

不过,青州这边,战事就相对残酷了。青州和幽州同样接壤,而且内部黄巾军势力很强。偏偏青州的上一任刺史,又是一个腐儒。在他的治理下,青州黄巾军迅速扩张,将青州搞得一塌糊涂。

眼见青州成了无主之地,当时袁绍和公孙瓒,都各自向青州派了一个刺史。袁绍这边,派了一个叫臧洪的人过去;而公孙瓒这边,则是派了一个叫田楷的人。而田楷的手下,有一个很重要的将军,就是刘备。

因为双方当时都想要青州,而且势均力敌。所以接下来,围绕着青州的归属,双方就开始长时间交战。这场战争,几乎将整个青州彻底打残,最后搞出了严重的饥荒。也正是这场饥荒,迫使数十万黄巾军进入兖州,最后被曹操击败,收编成了那支青州兵。

而这几年的交战,最后则是以袁绍阵营的臧洪胜出,告一段落。不过,在臧洪占据优势之后,袁绍马上就撤了他的职位,将他改任为东郡太守,然后让自己的大儿子袁谭,做了新的青州刺史。

在《三国演义》当中,袁绍这几个后辈,几乎都不怎么样。正是因为他们内斗,才导致后来曹操统一了北方。但在正史上,其实正好相反。袁绍的这几个儿子和外甥,其实都不是无能之辈。

至少,袁谭到了青州之后,很快就利用好了优势,继续压制田楷。尤其是后来公孙瓒彻底退回幽州之后,田楷没了外援,更是一路被袁谭压着打,最后只能同样退回幽州。

至于幽州这边,在这几年里,袁绍也一直没闲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袁绍一直亲自带兵,堵住公孙瓒的老家。原本在袁绍看来,公孙瓒已经可以被轻易消灭了。但没想到的是,那个刘虞实在太菜。在占据绝对优势下,依然被公孙瓒给干掉了。

如此一来,公孙瓒靠着攻灭刘虞,又回了一大口血,得以占领了大半个幽州。而面对占据大半个幽州的公孙瓒,袁绍也不好强攻,只能暂时堵住他。后来,袁绍在攻略其他地方的时候,则是让自己的大将麴义,替自己过来堵公孙瓒的老家。

总之,到了这一步,袁绍已经同时占领了冀州、并州、青州,以及幽州的一部分。

而接下来,等到青州和并州平定之后,袁绍的扩张之路,就进入了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就是易京之战。

公元198年,已经基本解决大部分问题的袁绍,终于带领主力军队,北上强攻公孙瓒。

不得不说,公孙瓒是真的很能打。哪怕袁绍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依然抗住了袁绍的进攻。而且,公孙瓒还在自己的老巢易京,修建了一大堆高台。借助这些战争堡垒,公孙瓒硬是挡住了袁绍。

而面对公孙瓒修建的这些堡垒,袁绍也是束手无策,根本没法强攻。所以最后,袁绍只能选择围困,打算困死公孙瓒。

就这样,在围困了公孙瓒近一年之后,袁绍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公孙瓒终于被困得补给近乎断绝了。

而接下来,为了击退袁绍,公孙瓒就开始向旁边苟延残喘的黑山军求援。黑山军这边,倒也没见死不救,很快就出兵过来救援。但结果,就在黑山军抵达之前,袁绍却截住了公孙瓒送出去的信。

就这样,利用这个机会,袁绍装作增援的黑山军,骗公孙瓒出城。最后,公孙瓒果然上当,出城之后再次被袁绍重创。此后,袁绍又用挖地道的形式,破坏公孙瓒建造的高楼,破坏他的防御体系。

最后,走投无路的公孙瓒,只能选择自焚而死,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随着公孙瓒自尽,整个北方四州,再也没有了能够阻挡袁绍的势力。此后,袁绍迅速横扫幽州,迅速解决了残存的黑山军。

到了公元199年年中的时候,幽、冀、青、并四州之地,已经全部被袁绍占领。至此,袁绍一跃成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实力之强,远超其他割据枭雄。

不过,在袁绍稳步发育的几年时间里,却出现了两个意外。

第一,曹操在兖州迅速崛起,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等到袁绍统一北方四州的时候,曹操已经占据了兖州、豫州和徐州,执掌近三个州的地盘,彻底脱离了袁绍的控制。

第二,之前的几年里,南方的袁术直接称帝了。但是在称帝之后,袁术却被周围的势力围殴,逐渐丧失了所有的地盘。等到袁绍统一北方四州之后,袁术已经近乎败亡。这件事,直接导致曹操在南方的压力骤减!

总之,这两个意外的出现,导致原本作为袁绍小弟的曹操,异军突起,成了袁绍新的大敌。

而在统一北方四州之后,袁绍在其他方向的扩张空间,已经不那么大了。当时在袁绍地盘周围,继续北上,只能去东北和草原,但当时这两块地盘都没多大战略价值。向西可以挺进关中,但战线会拖得过长。向东则是大海,或者是向朝鲜半岛,空间同样有限。

所以,在此之后,袁绍唯一的选择,就是南下去和曹操打一场。

于是就这样,不久之后,袁绍和曹操之间,就爆发了那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官渡之战’。

0 阅读:192

访风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