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凉州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这段历史存在巨大争议

访风聊历史 2024-05-11 02:52:42

公元184年,就在那场黄巾起义,刚刚被镇压一个月之后。汉灵帝忽然收到了一个报告:西北的凉州,忽然造反了!

在东汉的历史上,凉州出现叛乱,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从东汉初期开始,西边的羌人就一直在闹事。而为了解决羌人的叛乱,东汉当初更是打了近百年的时间,但却始终没有解决问题。每次东汉出兵之后,羌人或许会消停几年,但很快又会再次闹事。

直到汉桓帝时期,汉桓帝重用了凉州三明,决心解决羌人问题。尤其是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更是直接下了死手,一通乱杀。而经过段颎的杀伐之后,羌人被彻底重创。少部分活下来的羌人,也被汉朝政府内迁,逐渐同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之前汉灵帝在位的绝大多数时候,凉州还算是太平。

这在东汉的历史上,已经算是很难得的事情了。

所以,当汉灵帝刚刚收到报告的时候,他最初并没有太过在意。他还以为,这场叛乱和以往的羌人叛乱差不多,只要派军队过去镇压一下,也就能轻松解决问题了。此时的汉朝,虽然刚刚打完一场大仗,但抽出一部分军队,去西边收拾一下叛乱的羌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但很快,汉灵帝发现,自己这一次可能错了!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汉灵帝不断将大量精锐军队,派往凉州地区平叛。甚至于连汉末三杰之一的皇甫嵩,也被汉灵帝派了过去。但结果,这场叛乱,并没有迅速被镇压,反倒是很快闹得更大了!

而且,在接下来的奏报当中,汉灵帝很快发现了一件事:和以往的羌人闹事不一样,这次叛乱的主体,除了羌人之外,还有很多凉州的汉人百姓!甚至于带头造反的,就是汉朝之前委派在当地的官员!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帮人造反之后,打出的旗号,不是要造反!而是要来杀他身边的那些宦官!人家是要来清君侧!

这就很讽刺了。

要知道,在之前一百多年的东汉历史上,羌人虽然经常闹事,但却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状况。为什么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这帮西北边陲的羌人,却换了剧本?开始玩清君侧这一套了呢?

这个故事,其实我们还得从凉州之前的状态说起。

在东汉的历史上,凉州是一个‘国家级’的战略区域。首先,凉州内部最核心的区域,就是那条河西走廊。这条通道,直接连通了中原和西域。在汉朝那会儿,航海技术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这里就是汉朝对外唯一的大门。

其次,这条狭长的区域,除了起到连通西域的作用之外,还直接斩断了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的联系。蒙古草原那边,生活着大量的游牧民族。在东汉前期,这里最强的是匈奴,后来则是鲜卑。而在青藏高原上这边,则是羌人的地盘,他们也同样过着游牧的生活。

对于汉朝来说,一旦这两大游牧势力有了联系,联手针对汉朝,那汉朝可就彻底难受了。这种事情,当年不是没发生过。早在西汉初期,匈奴极盛时期,凉州一带就曾经是匈奴的地盘。

当时的匈奴,不但地盘一直横跨到中亚,而且还连通了青藏高原上的羌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羌人就是匈奴的附庸。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就曾经被羌人抓住,然后送给了匈奴人。

而在那段时间里,匈奴联合羌人,几乎对汉朝形成了一个‘半包围’。他们可以从蒙古草原以及青藏高原两个方向,同时袭扰汉朝。如此一来,汉朝的防守压力,可就太大了。

不过好在,后来到了汉武帝时代,霍去病六天转战千里,一顿暴打之后,终于拿下了这条河西走廊。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汉朝第一次斩断了两大高原的地理联系,国防压力骤减。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一直到东汉末年。尽管这期间,汉朝经历了一次王莽篡汉,乱了一段时间。但是河西走廊这块区域,却始终掌握在中原王朝手里。

而这样一来,汉朝就可以各个击破,分别面对羌人和匈奴。

当然,即便这样,占据优势的东汉,在解决羌人的时候,依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原因很简单,因为羌人背靠青藏高原!每次打不过的时候,人家直接就退到高原深处了。而汉朝的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是很难适应高原作战的。

不过,这也不是因为东汉军队弱。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高原作战一直都是一个难题。能够在高海拔作战,并且打出夸张战绩的将领,放眼全世界的古代史,其实也没有几个。

就比如说西方古代历史上的汉尼拔,带着军队翻越了阿尔卑斯山,奇袭罗马。光凭这个战绩,汉尼拔就被后世捧成了战神。但实际上,汉尼拔当时带着军队,跨越的最高点,海拔也就不到三千米。

但放在东汉这边,如果东汉想要彻底击溃羌人,不光需要抵达海拔三千米的区域,而且还得在这里长期作战。

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了。

而到了东汉后期的时候,东汉终于等来了一个擅长高海拔作战的牛人。这个人,就是东汉后期的名将,段颎。

在汉桓帝在位时期,段颎带着军队,跑到高原上一通乱杀,终于把解决了西羌这个顽疾。在段颎的指挥下,那些坚决抵抗的羌人,基本上都被干掉了。其他羌人,则是被内迁入凉州,和当地的汉朝百姓,混合居住,然后双方不断同化融合。

因为段颎实在是太猛了!所以在段颎之后,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西边的羌人都没有再闹事,反倒是开始在凉州一带,逐渐被融合了。

而且,在不断被融合的过程当中,很多西边的将军,又发现了羌人的优点。因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羌人大多吃苦耐劳,而且敢打硬仗,打仗风格更是非常彪悍。这样的羌人,简直就是‘天生的士兵’!

所以到了东汉中后期,大量的羌人,开始直接进入东汉的军队作战。包括后来段颎打西羌的时候,麾下其实也有大量的羌人。正是因为这些羌人,天生适应高原的生活环境,所以段颎当时才能在高原上一路大胜。

而这些加入东汉军队的羌人,史书上对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做‘义从’。

在东汉后期以及三国时代,‘义从’所指代的,并不只是归附的羌人。也有其他归附东汉军队,追随东汉的胡人。或者在非服役状态下,自愿加入军队的汉朝百姓。而这帮人的统一特点,就是‘他们是自愿参军的’!

请注意,按照东汉的相关兵役制度,很多东汉士兵,其实是被迫服役的。所以东汉人口比较多,大家不用强制服兵役。到了后期,东汉更是直接开始玩募兵制。但这套制度的底层逻辑,依然还是服役。

而那些义从,他们是自愿过来参军的。换而言之,就是对于他们来说,士兵只是一个职业!打仗是他们改变人生的上升通道!

所以,这样的义从,战斗力往往会非常彪悍!比如说后来东汉末年的白马义从,战斗力就强的离谱。再比如赵云,他最初就是常山义从的首领。

而在羌人这边,道理其实也是一样的。

这些归附汉朝的羌人,他们归附之后,往往严重缺乏上升通道。想要好好种地,让日子过得更好一点,但耕地都掌握在那些汉朝地主手里。就算他们有钱,人家也根本不卖他们。想要通过察举制入仕做官,不好意思,那些中原大儒,根本就不愿意教他们。

所以后来,这些羌人发现,自己根本没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再之后,有些羌人发现,可选择的上升通道,就只剩下了两条,而且都是非正常的。

一种就是带着部众,直接造反!这样一来,他们可以返回高原区域,通过放牧积累财富。另一种就是做义从,如果能够在战场上立功,他们就有希望在军中获得一些职位,也算变相做官了。

以上这些,就是东汉末年之前,羌人的大致情况。

但是到了东汉末期,就算是这样的生活条件,羌人也逐渐保持不住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到了王朝末期的时候,东汉的内卷程度,实在是太高了!

中国古代几乎所有封建王朝,本质上都是亡于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其实就是古代最大的内卷。

当那些底层百姓手里有土地的时候,大家还能勉强生活,日子倒也过得去。但是一般到了王朝后期,土地兼并程度极高。耕地这种珍贵的生产资料,大部分都集中在那些东汉地主阶层的手里。而大量的东汉平民,就只能被人家不断剥削,生不如死。

对于这一点,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有所了解。但绝大多数人,不会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当时东汉的普通平民,都已经过得这么惨了!那么,那些归附的羌人,他的生活该是怎么样的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的生活,其实还不如普通的东汉百姓!

对于这些羌人,不但当地的东汉官府不当回事,就连那些东汉的地主阶层,也不拿他们当回事。尤其是那些当地的官员,他们其实更喜欢剥削普通的羌人!

因为相比之下,如果剥削普通的东汉底层百姓,老百姓会造反!而百姓造反之后,官员会被直接问责!但是如果羌人造反闹事,那叫羌乱!当地官员可以直接带兵镇压!而且镇压之后,这还算是他的政绩!

可以想象,东汉末年的羌人,过得到底有多不容易了。同时,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再带入羌人的视角。我们就会明白,为啥羌人争先恐后的去做义从?他们为啥宁可去打仗玩命,也不愿意老老实实过日子!

说到底,但凡有条活路,谁愿意造反呢?

在古代的历史上,能够吃饱穿暖,能够老老实实过安稳日子,这从来都是大家最朴素的愿望。

不管是东汉的普通百姓,还是羌人或者鲜卑、乌桓,都是如此。但当时的社会体制,却让他们根本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但同时,在整个东汉后期,尤其是汉灵帝在位时期,羌人们其实还真不太敢闹事。原因很简单,因为之前段颎的手段,实在是太厉害了!他当年一通乱打,实在是把羌人给打怕了。所以,一直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前,羌人其实都不敢太大规模的闹事。

然而这种局面,最终在公元184年的时候,彻底被打破了。

这一年二月,随着那位大贤良师张角,喊出了那句‘苍天当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在东汉全国范围内, 有七州二十八个郡,都同时燃起了战火!

而接下来,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不得不从各地,征调最精锐的东汉军队。同时,汉灵帝还大量放权给地方官员,允许他们自行募兵。

因为当时东汉的军事实力,还算比较强大。所以很快,那些黄巾军主力,就被先后歼灭,起义也被逐渐镇压。

但这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因为当时的东汉,几乎调集了全国的军队。所以凉州这边,在这之后,就难免会变得空虚。

于是接下来,凉州这边的羌人,忽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凉州当地,过得最惨的人是他们。军队里面的士兵,大部分也都是他们的人。与此同时,那些官员和地主,还变着法的压榨他们。

这个逻辑,是不是有点问题?

所以很快,在北地、金城、安定等几个郡,先后爆发了小规模的羌人叛乱。这些叛乱,最初规模其实并不算大。很多叛乱,最初其实都只是在反抗高压统治,并没想过真的要造反。

而面对这种情况,东汉政府马上开始调兵,准备镇压叛乱。而当时在凉州地区,东汉能最快调集的精锐,就是的‘湟中义从’。

这支军队,基本上完全是由羌人和小月氏人组成。在此之前,这支军队常年驻守在令居,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永登县一带。

而接下来,当这支军队被调过去,开始镇压叛乱的时候,他们很快就哗变了。

此后,这支军队内的义从士兵,直接杀了那些压迫他们的长官。再之后,这支军队开始迅速袭击周围的官府。而在这次袭击过程中,汉朝的护羌校尉冷征,直接被杀了。

这一下,问题大了。

在东汉的军事管理体系当中,护羌校尉,基本上就是东汉对羌过程中,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

如果类比现代的话,差不多相当于军区司令这个级别。

而随着冷征被杀,这场原本规模并不大的叛乱,迅速升级了。与此同时,那些造反的羌族士兵,还挟持了一些当地的军政官员,并且要求他们,跟着自己这帮人一起造反!

其实在当地的官府内部,很多官员,也很同情这些底层羌人。但问题是,当时的大环境就是那样,他们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很快,等到这些官员被抓,并且被下面的羌人逼迫,要求他们一起造反的时候。有几个官员,很快就点头答应了!

在这些被说服的官员里面,有两个人比较重要。

一个是时任新安县令的边章,另一个则是凉州从事韩遂!

相对来说,韩遂这个名字,后世要更熟悉一些。因为接下来,一直到三国时代正式开始之前,这个名字将会经常出现。

与此同时,那些叛乱的湟中义从,也推举出了两个带头人,他们分别是李文侯和北宫伯玉。而在接下来的凉州之乱当中,边章、韩遂、李文侯、北宫伯玉这几个人,就是最重要的主角了。

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再加上合适的领头人。接下来,这支叛军就开始迅速壮大。很快,不光是当地的羌人,就连当地的很多汉朝百姓,也开始加入了进来。

这些汉朝百姓,之前其实也受到了很大的压迫,日子过得特别困难。所以当那些军队哗变之后,他们也开始跟着一起造反了。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里,我们得先思考一个问题。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请问:这场叛乱,到底是应该算是民族矛盾?还是阶级矛盾呢?

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很难下定论。因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两者皆有。不过在凉州叛乱发生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会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下面的那些人,他们更多是出于自己的本能。

而上面的那几个将领,则是同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

但同时,这个问题,其实至关重要!

因为只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大家才能确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当然,在东汉末年那会儿,大家还没来得及思考这个问题。而接下来,在整个三国时代,甚至是接下来一直到清朝末年之前,也没谁能想明白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真正得出答案,恐怕要等到1925年,那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被写出来之后,大家才能真正得到答案。

而如果大家没有得到答案,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东汉末年的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这个答案,接下来大家就只能混战!而且,战争很容易被一些人利用,最后变成他们的工具。

而接下来,随着凉州叛军成型,在几个带头人的带领下,叛军很快打到了甘肃天水一带,一路势如破竹!

当然,此时的叛军,不能直接打出叛乱的旗号。因为在叛军当中,还有很多凉州的汉朝百姓。这些普通百姓,他们只想反抗暴政,并不想反抗汉朝。

所以后来,叛军这边,就打出了‘诛杀宦官’的旗号。在当时东汉全国境内,宦官虽然掌权,但几乎就是一个人人喊打的群体。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贪污受贿,大肆盘剥百姓。很多人都觉得,就是因为这些宦官的存在,所以才导致自己日子过得这么难。

更离谱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当时在任的凉州刺史左昌,却借着这个机会大肆贪污。他一边向京城那边,夸大凉州的危急情况。另一方面,他又借着在当地征兵的名义,大肆贪污军费,据说贪污了好几千万!

事情发展到这个份上,东汉要是还能轻易平定叛乱,那才是怪事呢!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又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

这个人,名叫盖勋。

在后来《三国演义》当中,盖勋基本没啥戏份,所以很多人也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在东汉末年的正统历史上,这个人,其实是一个直接决定了历史走向的人!

简单来说,盖勋是一个好人。而且之前在凉州做了很长时间的官,名声也特别不错。包括那些造反的人,也都很尊敬他。

而在叛乱发生的时候,盖勋则是在那个贪污的凉州刺史手下任职。而且,因为盖勋看不惯刺史贪污,还曾经多次劝阻。结果,他反倒是惹来了刺史的怒火。

于是接下来,等到叛军打过来的时候,盖勋就被送上了前线,带着军队去阻击叛军了。

原本盖勋的这个任务,就是被送过去送死的。但没想到的是,当盖勋带兵抵达前线之后,叛军内部,很快就有人认出了他。而且再之后,盖勋当着两军阵前,公开批评那几个跟着一起造反的官员。

更讽刺的是,因为盖勋太受尊重,说的也是有理有据。领头的那几个叛军将领,竟然真的被他说动了!最后他们直接撤退,转而去打其他地方。

这就让人觉得很离奇。

但这还不是最离奇的事情。

在盖勋逼退叛军之后不久,东汉中央那边,终于派人姗姗来迟,换了那个贪污的刺史。但同时过来接手工作的下一任刺史,本人是一个典型的‘腐儒’。他竟然想着,自己多抄几份《孝经》,发下去让那帮人读一读,然后他们自己就能放下武器投降了。

这种事情,显然过于天真。所以很快,这位‘天真’的刺史大人,也被撤职了。

因为凉州高层连续的变动,导致原本就迅速壮大的叛军,进攻的更加容易了。同时,盖勋也因为自己的声望,逐渐成了凉州派的主心骨。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开始亲自带队,征讨当地的叛军。

据说有一次,盖勋亲自带队,和叛军激战。但结果,盖勋人品很好,但打仗能力一般,很快就被包围了。而被包围之后,指挥叛军的羌族首领,见到是盖勋之后,连忙解除了包围。非但如此,他还给了盖勋一匹马,任凭盖勋离开。同时他还表示,愿意拿出大量财产,只求盖勋能够和他们站在一起,一起反抗凉州的暴政。

当然,对于叛军的这些行为,盖勋肯定是无动于衷的。而最后,碍于盖勋的声望,叛军只能把盖勋平安送了回去。

不过,这次事件,也让盖勋有很大触动。盖勋也知道,很多叛乱的士兵,其实都只是想为自己争口气而已。再加上当时凉州高层的腐败,更是让盖勋深恶痛绝。于是不久之后,盖勋就直接辞职回家了!

到了这个时候,凉州这边,似乎已经没希望了。不过,盖勋的这些事情,却很快传到了汉灵帝的耳朵里。汉灵帝是个昏君,这确实没得洗白。但同时,我们可以说他坏,但不能说他菜。历史上真实的汉灵帝,能力其实并不算差。

所以,得知盖勋的事迹之后,汉灵帝很快就开始重点提拔盖勋。他先是任命盖勋为武都郡太守,然后还没等盖勋上任,就将他再次升为讨虏校尉。之后不久,又再次将其升任为京兆尹,全权管理长安周围的一切事务!

而在盖勋不断升官的时候,凉州那边的局势,则是彻底糜烂了。

在盖勋离开之后,接下来接班的凉州刺史,只会给自己人升官,用人唯亲。所以很快,这个凉州刺史,就被叛军打得节节败退。整个凉州,短短一年之后,就已经近乎全部沦陷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刺史麾下,有一个将军被叛军击败。之后他也倒向了叛军,开始带着自己麾下的军队造反。

这个人,名叫马腾,也就是后来那个马超他爸。

而凉州逐渐沦陷的同时,叛军内部,其实也在内斗。之前那几个带头人,他们彼此之间,其实也有矛盾。所以两年之后,之前带头的四个叛军领袖,死了三个。只剩下了一个,还在坚持战斗,就是那个韩遂。

如此一来,叛军这边,只剩下了韩遂。官军这边,倒戈的马腾麾下也是兵强马壮。另外在此期间,凉州还有一个叫王国的人,也带着军队揭竿而起,开始反叛。

所以等到凉州羌乱开始三年之后,凉州就已经几乎大半沦陷。而在叛军内部,则是以韩遂、马腾和王国三人为首。

而到了这个阶段之后,因为叛军势力过大,已经有能力进攻凉州之外的区域。所以此后不久,凉州军开始袭扰关中,准备向关中地区进发。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盖勋直接被任命为京兆尹的原因。因为在他升官的时候,凉州这边已经基本全部沦陷了。

但接下来,随着凉州叛军威逼关中,汉灵帝开始坐不住了。

如果说,凉州远在天边,汉灵帝还不太在乎。那么关中区域,可就是东汉的核心区域,是汉灵帝无论如何都不能丢掉的!

于是到了公元188年,汉灵帝开始从全国范围内,紧急调遣大量精锐,进入关中。汉末三杰之一的皇甫嵩,直接被汉灵帝调往关中,负责领导军队。后来搞乱东汉的董卓,此时也被汉灵帝调到了皇甫嵩麾下,一起对付叛军。

不得不说,能被称作汉末三杰之一,皇甫嵩打仗的本事,确实很厉害。在‘陈仓围城战’当中,皇甫嵩和叛军主帅王国对阵。双方打了近三个月的时间,一直僵持不下。但最终,皇甫嵩凭借陈仓的坚固城防,打了一手漂亮的防守反击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一战打完之后,王国麾下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半。所以再之后,他就再也没资格和马腾、韩遂并列了,此后不久就去世了。

但与此同时,在今天的甘肃临夏一带,又有一个叫宋建的人,迅速聚拢了大量军队。而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凉州军内部,基本上就是宋建、马腾、韩遂,三足鼎立的状态。

仗打到这个份上,如果继续打下去,东汉其实是有机会平定凉州叛乱的。一是因为凉州军内部,不够团结,内部存在很多派系。二是因为盖勋和皇甫嵩这对组合,实在太牛!

东汉末年的这对‘盖皇配’,绝对是最顶尖的一个组合。盖勋治理长安,公正无私,完全可以给皇甫嵩一个稳定的后方。而皇甫嵩打仗的本事,也是超一流的。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灭了马腾和韩遂,完全是有希望的!而且,两人联手之后,几乎可以轻易控制整个关中!

在接下来东汉末年的混战当中,只要他俩联手,历史一定会变得截然不同。

但结果,历史没给他俩这个机会。

就在皇甫嵩刚刚击败王国,准备进一步进攻的时候。京城那边,汉灵帝忽然驾崩了!

汉灵帝驾崩之后,后面洛阳那边的故事,就属于历史主线剧情了。先是何进和宦官集团互斗,然后董卓又进了京城,之后关东联军又开始讨伐董卓。

因为这一连串的变化,东汉京城这边,再也无法给‘盖皇配’任何支持。所以在打垮王国之后,皇甫嵩只能带着军队,固守长安一带,静观其变。

再之后,等到董卓入京,废黜了汉少帝。各地群雄开始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在这个时间点,盖勋和皇甫嵩的选择,再一次直接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当时盖勋已经提出,要和皇甫嵩联手,从关中地区进攻董卓。只要当时皇甫嵩点头,他俩马上就能割据关中。而以皇甫嵩的能力,再加上关东诸侯之后,打垮董卓绝对不难。

但结果,皇甫嵩拒绝了。而且不久之后,皇甫嵩选择听从了董卓的命令,直接放弃了军队,去了洛阳。

而失去军队的指挥权之后,盖勋自己也是独木难支,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后来没过多久,他也被董卓带去了洛阳。

就这样,随着盖勋和皇甫嵩离开,董卓轻而易举控制了关中。

至于凉州军内部,在这期间,则是没啥太大动作。因为当时凉州军内部,也分很多派系。而且王国刚刚战败,大家需要瓜分王国的政治遗产。

等到凉州军内部再次稳定之后,董卓已经入主关中。到了这个时候,几个凉州军阀,也不愿意再去和董卓拼命,消耗自身。

于是后来,马腾和韩遂等人,就开始在名义上倒向董卓,但自身却彻底独立。再之后不久,因为董卓被刺身亡,东汉彻底分崩离析。所以再后来的故事,就是群雄混战。

至于最初凉州羌人起兵的目的,到了这个时候,反倒没人记得了。

到了这个阶段,马腾和韩遂等人,已经不在乎之前羌人哗变,最初只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一点。而凉州军的怒火,也成了他们逐鹿天下的工具。

这就是东汉末年的‘凉州羌乱’。

回顾整个凉州之乱,我们会发现:最初羌人造反,只是为了给自己讨一个说法。很多羌人,最初其实可能都没想过要造反,也没想过要推翻汉朝。他们只是想报复当地的贪官污吏,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

但结果,他们这种朴素的愿望,却被东汉末年的那些军阀利用,最后卷入了常年的混战当中。

所以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想明白主要矛盾!想明白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真的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后的胜利果实,很容易就会被那些军阀和野心家篡取了。

0 阅读:92

访风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