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逻辑变了,别被“环一线”的低价迷惑

志龙君 2024-07-26 11:46:05

环一线城市的房产投资,听着美好,实则陷阱多多。

北三县、燕郊的房价过山车,就是前车之鉴。

现在,长三角大环线、深中通道的开通,又让不少人心动,但别忘了,买房不是买菜,得看长远。

环一线的房价,看着便宜,但真正决定你能不能买的,是购房资格,不是价格。

一线城市的房价虽高,但购房资格放宽后,谁还愿意去周边小城市?产业或许能受益,但楼市,可能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所以啊,别被环一线的便宜房价迷了眼,真正有价值的,还是那些一线城市的房产。

01

最近,随着长三角超级大环线的开通和深中通道的通车,不少朋友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环深、环沪等一线城市周边的房产市场。

但今天,我要给大家提个醒:

环一线城市的房产投资,可能是个大坑!

先说说环京的情况。

2014年,北京市政府东迁通州的消息一出,北三县的房价就坐上了火箭,从7000多一平飙升到2万多。

可好景不长,燕郊的房价随后一落千丈,许多购房者损失惨重。

再来看看环沪。

平湖独山港的某楼盘,从2019年底的9000多一平,跌到了现在的5000多。

嘉善南站附近的房子,也从2021年的16000一平,跌到了6000多。这些数字,让人心惊胆战。

环深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惠州的海景房,从2018年的1.8万一平,跌到了2023年的7000多一平,而且很难卖出去。

从2023年至今,惠州的房价已经下滑了20%左右,与2020年楼市高峰时期相比,下降幅度接近50%。

至于环广,清远的房价从2015年的3000多一平,涨到2018年的8000多,然后又跌回了3000多。这样的过山车,谁受得了?

02

那么,为什么环一线城市的房产投资这么不靠谱呢?

核心问题在于,环一线的购买逻辑不是取决于房价,而是购房资格。

在北上广深,有大量相对便宜的房源,但许多人因为购房资格的限制,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周边城市。

但现在,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开始松动,那些曾经选择环一线的购房者,会不会第一时间冲进一线城市呢?

毕竟,户口才是一座城市社会福祉的入场券,城市能级越高,这个入场券的价值就越高。

从产业角度来看,超级大环线和深中通道的建成,对周边城市是利好。比如深圳的产业外溢,

对中山来说是个机会。

但从楼市角度,这反而可能是利空。因为人口和购买力的流动,都是从低能级城市向高能级城市流动。

所以,如果你已经买了环一线的房子,可能需要考虑割肉了。

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要进入环一线市场,我劝你三思。

一线城市买不起,宁愿选择强二线,或者老家的强省会城市,也比环一线强。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买房不要局限于一隅,要懂得横向对比。多学多交流,避免踩坑,这才是王道。

环一线城市的房产投资,看似诱人,实则暗藏风险。

在一线城市限购政策松动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审慎考虑,不要盲目跟风。

03

在房地产领域最近有一个风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

最近,不少城市像厦门、中山、佛山等都开始实施“认房不认贷”的政策,这股风潮预示着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可能全面跟进。

但这个政策的普及,可能会削弱其吸引力,因为水总是往低处流,而人,自然往高处走。

想想看,之前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和非首套房的高利率,确实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于是,他们转而投向了一线城市周边的地区,如环京的北三县、环沪的昆山、环广深的东莞等,这些地方都受益于一线城市的需求外溢。

但现在情况变了,首付比例的降低,让人们发现,原来踮踮脚就能够着一线城市的门槛。

有了这个机会,谁还会满足于次优选择呢?就像有燕窝吃,谁还会选择银耳?

以燕郊为例,地铁曾是房产成交的主要支撑。

有的房企在配套缺乏的地区建房,也敢要高价,凭的就是未来地铁的便利。

但“认房不认贷”政策一来,市场风向突变,原本坚持不降价的业主,现在却急着想脱手,却发现买家已经转战一线城市了。

这个政策的全面铺开,对一线城市周边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无疑是个冲击。

原本就不旺盛的市场需求,现在可能被进一步虹吸。人才和资金,都会趋向于一线城市聚集,那些曾经受益于外溢需求的城市,可能就要面临被掏空的风险。

“认房不认贷”政策的推广,对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降低了购房门槛,激活了市场;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加速人才和资金向一线城市的集中,给周边城市带来压力。

对于这些城市而言,如何保持吸引力,避免被边缘化,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对于购房者来说,这可能是个信号:是时候重新评估你的房产投资策略了。

0 阅读:31

志龙君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