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正史中曹魏的三大军团及其统帅,五子良将的地位被严重高估了

悲欢离合三味评 2024-07-02 08:21:03

提到曹操手下的大将,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人气极高的“五子良将”,即张辽,乐进,于禁,张郃以及徐晃。但实际上,这五人都不是统帅级别的人物,没资格单独率军出征。《三国志》中明确记载“每次出征,这五人攻则为先锋,退则为断后。”

但其中有两人的地位稍显特殊,一是于禁,由于他与张辽,徐晃等人不同,并非降将,而是曹操的发小儿兼好哥们儿鲍信的部将。鲍信战死后归了曹操,因此很受曹老板信任,在曹魏集团早期就有独立领兵的经历。另一人是张郃,曾临时担任过曹魏西线统帅,这个我们后面会讲。

曹魏的军事体系大致分为三部分,即所谓的三大集团军。分别是督徐,扬诸军事,与孙权对峙的“东南军团”;督荆州军事的“南方军团”;以及督关中,雍,凉诸军事,与刘备对峙的“西线军团”。

由于曹老板本人“上马统军,下马治国”,可以节制诸将以及全部兵马,因此曹魏集团在曹操时代并没有设立大将军或大都督一类的职位。因此,曹操以下,统军方面就以东、南、西三大统帅为最高军事长官。

但由于乱世之中,人心浮动,曹操虽极具御人之术,用人不疑,但仍将枪杆子牢牢掌控在自己人手中。所以,三大方面军统帅全部由曹氏或夏侯氏的宗族将领担任,五子良将终其一生,都要受这些人的管辖和节制。

曹魏东南军团督扬徐二州,主要对付的就是孙权。魏吴两家在长达40余年间,围绕合肥,濡须所展开的旷日之战就在此处。前期统帅分别为夏侯惇与曹休,将领有张辽、臧霸、乐进以及李典。

夏侯惇身为夏侯氏的族长,是曹丕继位后的首任大将军,但夏侯惇其实并不擅长军事,有所谓“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之称,更有被吕布手下绑架的离谱经历。

他能做到曹魏第一大将,除了曹老板的信任外,更多是因其自身行的正、坐的端,《三国志》记载夏侯惇“性清俭,有余财辄分施,不治产业”,个人品行方面也是无可挑剔。

夏侯惇病逝后,接任者是曹操的远房侄子曹休,作为曹氏二代宗族里的头马,曹休号称“曹家千里驹”。

建安23年,曹休随叔叔曹洪在汉中击败了蜀汉名将张飞和马超,并斩杀蜀将吴兰雷铜。两年后,接替夏侯惇镇守东南。上任伊始,就渡江偷袭东吴,并烧毁吴军数千军营。之后,曹休被任命为征东大将军,督率张辽等20军伐吴,击败东吴大将吕范。曹睿继位后,拜曹休为大司马,继续都督扬州,直到“石亭之战”中了东吴诈降之计,恨恨而终。

曹魏南方军团是在曹操拿下荆州后设立的,由曹仁任统帅,将领有满宠、乐进、徐晃等。早期驻守江陵,赤壁之战后周瑜乘势北进,曹仁在周瑜,关羽的合力攻打下,放弃南郡,退守襄樊。

关二爷北伐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宛城、许都周边也有关羽的内应。曹仁以必死之心激励将士,最终守住了中原的屏障襄樊。曹丕继位后,拜曹仁为大司马,大将军,都督荆、扬、益三州诸军事,是曹魏前期唯一一位都督天下兵马的统帅。

曹仁和夏侯惇有点像,都是宗族一哥,而且立身甚正,严整奉法。以至于曹丕曾以“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耶”来告诫曹彰,意思让曹彰跟曹仁学学,不同的是曹仁比夏侯惇能打的多。

接替曹仁的是夏侯尚,这个在演义中被反复黑了好几次的小角色,在正史中也算得上是曹魏二代宗族之中的翘楚。他是夏侯渊的侄子,上任后接纳孟达投降,率徐晃等人击败刘封,攻下了上庸三郡,后又大破东吴诸葛瑾。

更重要的是,夏侯尚打通了上庸到荆州的山路,破使数万山间蛮夷降魏。试想一下,如果荆州到上庸的路早点通畅,关二爷当年也不至于殒命麦城了。

曹魏西线军团督都关中,雍,凉诸军事,首任统帅是夏侯渊。夏侯渊与曹操,除去可能具有的血缘关系外,还是连襟,年轻时还曾替曹老板顶雷蹲过大狱,二人算的上是真正的亲密战友。

夏侯渊在曹魏集团早期就督率徐晃,朱灵诸将,单独领军。曹操平定关中后留他镇守长安,此后,破马超、败韩遂、平定兴国、转战高平、平河关、定陇右,都是夏侯渊的功劳,因此才有了“虎步关右”的说法。曹操逼降张鲁后,夏侯渊任征西将军,督张郃、徐晃镇守汉中。

定军山一役,夏侯渊战死,整个西线军团顿时群龙无首,三军震恐。幸亏郭淮站了出来,说“张郃乃国家名将,刘备所惮,应推举张将军担任主帅,以安军心”。于是张郃便以一个杂号将军(荡寇将军)的身份,成了曹魏西线军团的临时统帅,这也是曹魏早期,唯一一次由外姓将领担任统帅。

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失利后,由曹真接任西线统帅。曹真虽姓曹,但却和曹氏没有血缘,他是曹操的养子。

曹丕继位后,曹真正式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后又进封为大司马,假节钺,取得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与当时的大将军曹休,并立为曹魏的擎天保驾之臣。

诸葛亮前三次北伐,包括街亭失利、陈仓束手,其实对手都是曹真。因此,历史上的曹真并非演义中被诸葛亮轻松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小丑,而是桓范口中的“子丹佳人”!

0 阅读:117

悲欢离合三味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