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科院,剑指顶尖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强势来袭

未名林 2024-06-14 16:55:22

2024年的高考已经结束,紧接着,阅卷、放榜、报考等各项工作都将逐步推进。对于本届考生来说,又一所备受瞩目的好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将在秋季开始招生,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

目前,深理工已经得到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并且2024年秋季将在广东省内招收首批本科学生。虽然是首届招生,但这所新大学从筹建之日起就一直备受期待:一是因为它位于特区深圳,二是因为它背靠中国科学院,立志到打造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

深圳用了四十余年的时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一跃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以及享誉世界的科创中心,这个过程中,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近些年来,深圳一直在不遗余力发展教育,在高等教育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一所所高水平大学相继在深圳诞生。

除了自主创建的高校之外,深圳还与多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在深圳创办分校,以及借助名校、研究院的一流教研、师资力量,创办全新的大学——深理工就是这样一所全新的大学。

很多人好奇,有了南方科技大学在前,深圳为什么还要创办深理工呢?这所大学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今天我们来细细剖析一下。

深理工俯瞰图

定位:新型研究型大学

近些年来,国内高等教育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国家对于新高校的批复越来越谨慎,只有特色鲜明、切实贴合需求的高校才能得到批复。深理工从筹建到正式获批招生,就用了6年时间。

这所由深圳和中科院合作创立的院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办学重点是“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个定位,与同在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一致。

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樊建平曾公开表示,深理工计划用10年建成“深圳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年建成“中国的‘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这是深理工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学校作为一所拥有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办学的高校与生俱来的自信。

深理工一角

在深理工之前,中科院已经创办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与上海合作创办了上海科技大学。因此,中科院创办大学,不仅在人才、科研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更有丰富的办学经验。而深理工的创办,是深圳和中科院在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方面的新尝试。

深理工将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的科研和人才优势,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通过产教、科教的深度融合,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办学模式。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毗邻新生的中山大学(深圳),以及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医学科学院等科教产教平台。这些平台,对于未来深理工的人才协同培养、科教研结合将发挥巨大作用。

深理工所在的光明科学城

师资:引进国内外学科领军人物

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经济发达的深圳来说,建设几栋高楼轻而易举,但这并不是高水平大学的内核。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学术带头人才是最核心的资源。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深理工从筹建之日起,就不遗余力引进国内外的高层次人才。

作为深理工在深圳的“大兄弟”,深圳先进院成立18年,深深植根于这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如今也成为建设深理工的基石。深圳先进院拥有国家级人才150余人、海归近1000人,有77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将成为深理工团队的“先锋”。例如,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樊建平,便是深圳先进院的创院院长。

深理工筹备办主任樊建平

深理工还未正式开学,就已经汇聚了大批各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支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团队已经整装待发。目前,深理工已是名师云集,已经确定加盟的各领域专家已经超多百名,其中就包括海内外院士14人、国家级人才88人。他们当中有:

· 深理工筹备办副主任赵伟,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分部主任,曾经担任澳门大学校长;

· 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

· 生命健康学院院长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王玉田;

· 药学院院长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陈有海;

· 合成生物学院院长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国家合成生物学战略专家张先恩;

· 算力微电子学院院长是海光CPU、龙芯CPU、象帝先GPU创始人唐志敏

学术领军人物不仅能引领学术研究的发展,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在这些领军人物的引领下,未来必定会有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深理工,形成独核心的竞争力。

俯瞰深理工

育人:三院一体培养创新型人才

所谓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不是因为“新”成立,学校采用了新的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此前,南方科技大学试图实行自主招生、自发文凭的全新办学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能很好地落实。深理工的招生方式是通过高考录取,但在办学模式上依然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大学“不雷同”的模式。

与传统大学的建设路径相比,深理工最大的区别在于,与包括深圳先进院在内的多个一流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这种模式被多所国际一流大学所采用,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芝加哥大学与费米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与林肯实验室等。

顶尖科研机构往往是相应学术领域的先锋,不仅有学术领袖坐镇,同时拥有先进的研究设施,优秀的科研文化,这些都能成为一所新生大学最好的滋养和向导。加州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互促进,就是最好的证明。

深圳先进院成立以来,累计承担科研项目经费超200亿元、授权专利6111件、发表论文超1.8万篇,团队PCT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排名全球高校院所第一。这样的科研实力,对于深理工培养前沿学术人才无疑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深圳先进院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深理工结合自身在科教产教资源上的优势,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办学模式,将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办大学,学科交叉建专业,三院一体育人才”的特色办学。

所谓的“三院”,即学院、研究院和书院,三者相互协作,相辅相成:学院开展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研究院以科研平台和产业资源提供实习、实践支持,书院则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站式”社区。

深理工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以书院为建制接受通识教育,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坚持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入学一年后,学生再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专业,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享受知识和学习的乐趣。

“三位一体”模式的实施,能够推进人才、教育、科技的协同发展,因材施教培养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创新企业家。这是深理工对未来学子的期盼,其实也是对自身办学质量的要求。

深理工曙光书院

学科:聚焦新工科新医科前沿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科的发展已经不再是某一学科的“单打独斗”,学科交叉司空见惯,也是未来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深理工的学科设置,面向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聚焦“新工科”“新医科”,培养大湾区建设亟需的人才。

目前,深理工首批设立七个学院,也是以学科交叉的专业学院为主,包括合成生物学院、生命健康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等。

与此同时,每个学院的专业设置也与时俱进,贴合需求。就拿生命健康学院来说,学院设有四个系,分别为神经生物学系、生物学系、智能交叉科学中心、精神健康与公共卫生系,主要面向未来培养从事脑科学的相关人才。

未来,深理工还将建设深空学院、深海学院、未来医学院、商业科技学院等,立志要在学科交叉领域闯出一条不平凡的康庄大道。

深理工科研设施

展望: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与深理工定位相同的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都仅仅用了数年时间,就成为实力不俗的研究型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与这两所大学相比,深理工的起点毫不逊色,未来也必定能有所作为。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所大学能称得上是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距离这几所大学所对标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更是天壤之别,南科大、上科大、深理工这样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能否后来居上,率先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呢?

0 阅读:89

未名林

简介:专注,严谨,丰富,趣味。不求一鸣惊人,或许一语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