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提醒:近期不要买、不要吃海虹等贝类海鲜!检查发现毒素超标

安恒远养护说 2024-06-19 12:56:5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妈,很久没吃海鲜了,今天做海鲜吃怎么样?”

“最近还是别吃海鲜了,我听说一些海鲜被检测出毒素超标。”

今年5月份,秦皇岛市官方对局部海域的海虹样品,进行定期的食品安全监测。在对3类海鲜样品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监测后,显示所有样品的毒素含量均超出国家食品标准的限值。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份样品的毒素含量竟超出判定限值4.68倍,存在极高的安全风险。

鉴于此次监测结果的严重性,秦皇岛市相关部门已经紧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涉事海域的海虹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加强对周边海域的监测和预警,以及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食品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提醒市民在购买海虹等贝类产品时,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注意检查产品的产地和检验报告,最大化避免购买来自高风险海域的产品。

这段时间来,多个官方账号都强调了这一问题;确实,因为天热,吃海鲜喝啤酒的人数不少,一些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吃到了有问题的海鲜,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看,究竟哪些海鲜产品可能对人体存在潜在“威胁”,希望能更好的帮助大家“避雷”!

紧急提醒!这种常见海鲜近期别买!别吃!

在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无数形态各异、味道鲜美的食物,这些生物被人们统称为“海鲜”。因为海鲜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加之其鲜美的口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人们餐桌上喜爱的佳肴。

然而,我们在享受来自海洋的美味馈赠之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以确保避开那些潜藏的有毒种类;就好比近期频繁被提及的海虹。

一般情况下,适当使用海虹无可厚非,其中营养成分丰富,像每100克海虹中就有11.4克的蛋白质,可以帮助我们外源补充蛋白质;但是,海虹的来源一定要正规靠谱!

海虹中的麻痹性毒素超标的原因通常与海虹在其生长周期内摄取了富含这种毒素的藻类有关;这些藻类,特别是属于甲藻门的一些种类,能够产生一种名为“石房菜碱”(Saxitoxin)的神经毒素。

当海虹接触这些含毒的藻类后,毒素便会在体内“堆积”,导致海虹体内的毒素浓度升高。海虹作为海鲜市场高销量的食用贝类,如果在养殖或捕捞过程中接触过此类有毒的藻类,那么就可能成为中毒源。

人们在食用含有这类毒素的海虹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会出现口唇、面部麻木、刺痛感觉,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肌肉无力等情况,而如果单次麻痹性贝类毒素摄入超过0.5mg,即可导致死亡。

那可能有些人会说“高温不是能消毒吗?高温烹饪后,是不是就可以食用?

这种毒素稳定性高,对“热”的耐受性极强,我们传统的烹饪方法很难将其有效去除。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避免摄入”,从源头预防。

除了海虹等贝类,这两类海鲜大家也不要轻易食用

1、织纹螺

很多人在赶海时,会见到一种名为“织纹螺”的螺类生物,其主要生活在海洋浅水区,因其外壳上存在类似织网状的花纹而得名。

而它被认为不能食用,主要是因为它携带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属于非蛋白性天然毒素,其毒性之剧烈,比我们所熟知的氢化物还要高出数千倍不止。河豚毒素在织纹螺内部分布并不均匀,所以即使在食用时去除内脏,其毒素也可能残留在肉中,单纯的清洗和烹煮是无法将毒素完全去除的。

织纹螺中毒的症状可能会在食用后的三十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初期同样是出现口腔嘴唇等麻木情况,随后会出现肢体无力、呼吸困难、昏迷,甚至造成死亡。

并且,目前并没有特效的解毒剂可以治疗河豚毒素中毒,所以此毒素中毒的死亡率较高。总之,如果大家赶海捡到,千万不要轻易拿来食用。

2、玫瑰毒鲉

玫瑰毒鲉的表面覆盖着大量刺细胞,而这种刺细胞中又可以释放一种叫做“刺胞毒素”。

这种毒素是由玫瑰毒鲉体内的细菌产生的,当人或动物接触到玫瑰毒鲉的刺时,毒素就会被释放出来。刺胞毒素会引起明显的红肿、疼痛以及炎症反应;当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就可能会引起恶心、肌肉疼痛等全身性反应;如果毒素摄入量过大还可能会造成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

总之,医生建议大家,如果真要吃海鲜一定要从正规途径进行购买,且慎吃以上三种海鲜。另外,除了要警惕避免摄入“有毒”海鲜产品外,在处理我们熟悉的海鲜时,也不可大意,它们其中也可能会携带有毒物质或病原体,这些毒素或病原体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同样可能会造成其他健康问题。

海鲜处理不当或可致命,警惕这个来自海洋的无声“杀手”

炎炎夏日,海鲜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然而,我们在进行海鲜产品处理时,必须警惕一种可能来自海洋的无声杀手--海洋创伤弧菌。

可千万不要小瞧它,全国每年都有因为患者被鱼刺扎、螃蟹夹等原因出现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发生死亡的案例。

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嗜温微生物,它在温暖的海水环境中生长得最好,尤其是在温度超过20°C时。这种细菌在温暖的海水中繁殖迅速,因此在夏季和秋季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感染风险更高。

而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后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有慢性肝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缺陷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他们对海洋创伤弧菌的感染更为敏感,感染后病情往往更为严重,致死率更高。所以,为了避免购入的海鲜中存在海洋创伤弧菌,我们在处理海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戴手套处理

海洋创伤弧菌主要通过开放性伤口感染人类(有伤口避免碰海鲜),如果在处理海鲜时戴上合适的防护手套,可以有效防止手部直接接触到海水和海鲜,从而减少细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的机会。

此外,选择耐用、防水的食品加工手套,如乳胶或丁腈手套,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层,防止细菌穿透。在处理海鲜前后,应彻底清洁双手和手套,以确保去除可能残留的细菌。

2、被扎后及时处理

因为无法辨别海鲜中是否存在海洋创伤弧菌,所以如果被海鲜扎伤,要立即用流动的自来水持续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先用肥皂清洁伤口附近的皮肤,再用酒精或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观察伤口是否出现红肿、发热、脓液等感染的情况。一旦察觉到异常,一定要迅速就医。

3、煮熟

煮熟海鲜是有效避免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这种细菌对热敏感,通常在60°C(140°F)以上的温度下无法生存。

因此,将海鲜彻底煮熟,确保其内部温度达到至少这个温度,并且保持足够的时间,可以杀死大部分海洋创伤弧菌。

总结:

食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希望广大消费者在享受海鲜美味之时,能够保持高度警惕,像海虹、织纹螺等食用风险较大的海鲜,不建议大家轻易食用。

当然,海鲜的处理问题也不能轻易忽视,要提防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处理海鲜戴手套、将其煮熟等方法都能很好的降低感染风险,大家记住了吗?

文献来源:

[1]《当心! 吃污染了的海鲜会“中毒”》,马冠生,2018-10-15

[2]《生吃海鲜防中毒》,金仕静,2018-08-20

0 阅读:2

安恒远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