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生产队时期农民所要完成的“任务

淇泉老翁农业 2024-04-10 10:22:54

生产队时期已经过去四十多年,每当现在听到议论某某,一年务工挣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看到他们开着轿车从你面前经过时。上年纪的老人就会想起那时的社员,也是天天忙与现在的人一样付出劳动,却劳动价值不完全相同。特别是为完成“任务”而忙碌,却无报酬的一些事。总想说出来给现在的年轻人听一听,那时的一代人是如何生活的,怎样付出的,却听不到怨言。现在说起来有可能年轻人不会相信,认为是胡说,但情况的确是那样。

先说挖沟打塘任务,每年秋收以后的11月底至元月底,为农闲时候,这时公社或大队就会下达挖河或修路的任务,口号是“将农闲变农忙,修路、挖河带打塘,誓让粮食产量过长江”。任务是按人头分配的,有时以生产队为单位出工,有时以大队为单位出工,一般以生产队为单位出工的较多。比如挖河,公社将任务按全公社总人口数去分河工长度,求出每人的长度。再逐级分到生产队,生产队再按任务的多少,确定几口人出一个劳动力去上工。出工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统一,有劳力的户可以多出人,无劳动力的户可以不出工,工程结束后,由不出工者要拿工分补给出工者。这是一些小型工程的做法,出工者所得报酬为工分,沒有现金上的收入。有时干了一冬天沒有干完,年后还要接着干一段时间。

七十年代以后大的工程就是茨淮新河,每生产队每年到秋收后都有几个劳力出工,这个任务是县级的,对于个人来说,出工有工分,管吃饭,也就是说挣不到钱,能落个肚而圆。这个任务对多数社员影响不大。生产队派出的劳力吃饭问题由大队和公社解决,对于社员来说沒有什么负担。

再说说修路收砂姜任务,这项任务大多数公社修县乡路或乡村路。那时的县乡公路多为砂姜路,需1~2年维修一次,公社向社员下达拾砂姜任务,一般在秋收前,天气不冷时。社员到河沟内进行刨或拾,每人200~300斤不等,拾好后以户为单位交到本队任务路段,一般需全家上阵干十多天才能完成任务。这项任务生产队社员人人都有,大家都得完成,是无偿,有的户无劳力拾砂姜,只到亲戚家求助帮忙完成或到多余的户进行购买。那些年村里大部分人家,院内或房屋旁都堆放些砂姜,以备不时之需,省得任务来了着急。

以上说的是需社员付出劳动的任务,还有不需直接付出劳动的任务。如生猪任务,即每年公社向大队下达出售若干头生猪,大队再分到各生产队,社员将120斤以的猪卖公社食品站算完成任务。生猪任务一般按生产队为单位结算,大多是每年几户摊一头任务,几户再相互结合,今年你家卖,明年他家卖。那些年基本上家家都养猪,大多一头猪养一年半以上才能出售,谁家能养2头大肥猪,是富裕户。

总之,那时的社员对于上级下达任务能按时完成,认为是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这种精神正是那个时代农民的真实写照。

0 阅读:0

淇泉老翁农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