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高呼多拿1分,干掉千人的衡水班长,10年后怎么样了?

轩江说商业 2024-06-12 14:42:03

多拿1分,干掉千人!这句誓言,曾在2011年的高考季,通过一段视频传遍大江南北。

视频中,来自河北衡水中学的高三学生李松,面对镜头侃侃而谈:高考很严峻,你多拿一分,就可以在全省就压倒一千人,或者更多人,所以每一分钟,都对大家都很重要。

短短数语,道尽了衡水学子刻苦拼搏、视分数如生命的心境。这段本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壮语,却在网上引发了巨大争议。

很多人认为,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指责衡水中学洗脑学生,扼杀创造力。

作为河北高考王牌军,衡水中学长期位居全国高考成绩前列,向清北等名校输送了大量人才。

但另一方面,“严进严出,分分计较”的教学方式,也常招致外界质疑。李松的这番言论,更是把“应试教育的争议”推向舆论的前线。

时光匆匆,十年弹指一挥间。2021年,李松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然而这一次,他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衡水班长,而是一名常驻联合国的外交官。

在一段祝福母校和恩师的视频中,曾经那个把多考1分视为人生信条的少年,如今已能够从容地站在国际舞台,代表国家发声。

10年苦读寒窗,换来的似乎不仅是名校文凭,还有实现梦想的机会。那么在这10年间,昔日叱咤高考战场的衡水班长,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他是不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活出了怎样不一样的人生?曾被万千网友唾弃的“衡水模式”,又是不是像批评者所言的那样令人不堪?

一、李松的成长历程

李松,这个在高考誓师大会上豪言多拿1分,干掉千人的衡水学子,用他的亲身经历,为大家展现了一幅衡水模式的缩影。

2011年5月,高考前夕,正值青春年少的李松接受媒体采访时,豪迈地表示,高考很严峻,你多拿一分,就可以在全省就压倒一千人,或者更多人,所以每一分钟,都对大家都很重要。

这番雄心壮志,生动体现了衡水学子那种视分数如生命、时刻紧绷的状态。

这段视频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不少网友对这种为1分煞费苦心的应试教育模式提出质疑。

有人认为,过度强调分数的重要性,是变相地,向学生灌输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

还有人批评,衡水中学洗脑学生,认为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做法,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之声,李松并不以为意。在那个人生的节点,他和无数衡中学子一样,早已将高考二字刻进骨髓。

多年寒窗苦读,只为在这场考试中力争上游,用优异的成绩改写自己的命运。

在那种苛刻的学习氛围中,他们心无旁骛,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题海战术中,对外界的声音充耳不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高考,李松以优异的成绩,跻身于全省前茅。让他略感遗憾的是,分数最终还是与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擦肩而过。但另一扇大门却向他敞开:外交部直属院校外交学院,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尽管外界质疑声不断,但对渴望凭借读书改变命运,的孩子们而言,通过单一的考试成绩,实现阶层跃升,或许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不容忽视。为1分煞费苦心的背后,是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素质培养的缺失。

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学生的全面发展难免受到影响。这也是衡水模式长期饱受诟病的根源所在。

但不可否认的是,衡水模式的确成就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为他们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正如李松的经历所示,尽管高考并未如愿考上梦校,但所锤炼出的优秀品质,却助他在外交学院开启了别样精彩的人生。

衡水模式真正培养的,是一种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一种敢于追梦的勇气。

李松的成长轨迹,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用自己的奋斗史,展现了应试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过度强调分数,可能束缚学生的天性。

但另一方面,刻苦学习、永不放弃的品格,却又是他们跻身成功行列的底气所在。

二、衡水模式,到底是怎样的?

在外界眼中,衡水模式早已成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人们往往将其与填鸭式教学划等号,认为这种以分数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压抑学生天性,扼杀创造力。

身处衡水模式中的师生们,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常令外人震惊。清晨5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就寝,短短17个小时内,学习时间竟然高达12个小时!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节奏,表面上看不近人情,但对衡中学子而言,却是再正常不过的日常。

广东卫视《社会纵横》曾做过一期关于考霸秘密的节目,请来了李松等衡中毕业生,分享他们的真实感受。

节目中,面对人生阅历丰富的观察员们压迫紧张喘不过气的质疑,这些昔日的衡中学霸异口同声地表示,在衡中求学,他们感受到的从来不是压抑,而是一种充实、有意义、值得怀念的人生阶段。

李松坦言,紧凑的作息带来的适应难度,只存在于高一军训时期。一旦习惯了这种节奏,反倒会觉得这才是他的正常生活状态。

很多衡中学生为了多争取学习时间,中午吃饭甚至能在10分钟内完成。为了学生健康,老师反倒要劝阻他们不要跑着吃饭。

这种严进严出的管理,外人看来或许太过严苛。但对渴望改变命运的寒门学子而言,这恰恰是他们发奋图强的助推器。

一位自称来自底层的学生曾这样说道:现在很多企业招聘,除了211、985院校的毕业生,其他一概不要。

之所以大家要选择衡中这么苦,就是因为,如果轻松度过高中,大家这些底层孩子的未来,既没有保障,也没有人为大家买单。

他们深知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明白唯有比别人多付出百倍努力,才能靠知识改写人生。

过度强调分数,不可避免地会压缩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

创新能力、领导才能等,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很难得到足够的重视。

不能否认的是,衡水模式确实帮助无数贫寒子弟,圆了名校梦,为他们提供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在分数面前,家庭背景、父母学历统统失去了色彩,考场上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

正是凭借这种公平竞争的机制,衡水中学年年都向清北输送大量人才,被誉为高考工厂。对渴望凭实力翻身的孩子们而言,吃再多的苦,也值了。

纵观李松等衡中学子的成长历程,大家不难发现,支撑他们度过千难万苦的,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多年来,应试教育虽饱受诟病,但对于那些没有先天优势的学生而言,通过考试改变命运,依然是最切实可行的出路。

衡水模式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看到了,凭借自己的努力扭转人生的可能。

大家应该用更加开放、更加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衡水模式这一教育现象。

既要看到它在应试教育中的局限,也要肯定它在素质培养方面的价值。

如何在传承其优点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感受到求知的幸福,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李松的十年之变与反思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当李松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多拿1分,干掉千人时,他还只是一名意气风发的高中生。

而今,昔日的衡水班长已然华丽蜕变,成为了一名常驻联合国的外交官。这一身份的转变,是个人命运的跨越,更反应出衡水模式的深远影响。

李松的成长轨迹,是寒门学子逆袭的“典型代表"。从一个普通的衡水学子,到代表国家发声的外交官,他用亲身经历诠释了读书改变命运的真谛。

这种跨越,与他在衡中练就的过硬本领密不可分。

回望在衡水中学度过的那段岁月,李松最大的感悟,就是吃苦二字。在那里,他养成了起

早贪黑、夜以继日学习的习惯,练就了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毅力。正是这种励精图治的状态,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

在外交学院求学期间,他活跃在各类社团和实践活动中,锻炼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些看起来,与学习无关的额外经历,却让他在毕业后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外交部的选拔考试。

外交官的工作,远比想象中复杂。谈判桌上唇枪舌战,背后却是大量繁琐的资料准备工作。这对个人的专业素养、心理承受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多年的衡水刻苦早已为李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种凡事往死里干的拼劲,那种吃再多苦也绝不言弃的狠劲,成为他直面困难、应对挑战的看家本领。

衡水模式带给学生的,不只是应试技巧和高分数。也是磨砺意志、锤炼品格的过程。

正如李松所言,是在衡中的日日夜夜,造就了他永不服输的血性,养成了他迎难而上的习惯。这种品质,才是在外交官这个特殊岗位上,赢得胜任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高考,还是人生的其他战场,决定成败的关键,从来不是固化的知识和经验,而是一种积极进取、永不停步的态度。

透过李松十年的蜕变,大家看到了教育的多面性。既要重视应试,夯实基础,也要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如何在继承衡水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天赋和潜力,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

结语

衡水模式为人诟病已久,但不能全盘否定。在“唯分数论”的年代,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撕开了阶层固化的壁垒,为寒门学子提供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那些在题海中厮杀的少年,正是凭借着必胜的信念和吃苦的毅力,一步步走出人生的逆境。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应试教育绝非教育的全部。创新思维、沟通协作等综合素养,同样重要。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转发、点赞支持大家哦!

参考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6570015472042508/?channel=&source=search_tab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06346562339734024/?channel=&source=search_tab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07433019435401742/?channel=&source=search_tab

0 阅读:2

轩江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