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连续3次入选届展,2次入选兰亭展,其学书之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海易文字 2024-04-25 05:17:00

他来自山东临沂,连续入选全国第十一届到十三届书法篆刻展,三届国展投稿了三件楷书作品,三投三中,可谓是连中三元。在当下书坛众多楷书高手中,大家都会想到这位山东的才子,他就是沂南的———吕济智老师。

所有成功背后都需要默默的付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回顾吕济智老师学习历程,从识读到笔法训练,为寻求突破而拜师学艺,辗转孤独的学书之路,临帖创作,孤灯寒对,古帖伴随着多少个日日夜夜,突破中而自立,创立了正鉴书院。岁月往替,苦乐相间,有入展的喜悦,教学的风采,路漫漫其修远兮,苦苦探索,艺术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终编织出绚丽的花环。成名的背后那编织时的酸楚,也许只有同路人能找到共鸣。

吕老师的学书之路,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学书的历程在有意无意之间,暗合了古人的学书之路,这也许是他楷书学有所成的主要原因。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看一个人的成绩,不能只看表面,透过核心看本质,才能真正知道蜕变的过程。

笔者早年在美院听课,让我记忆犹新,讲师在课堂上举了一个例子,让我终生难以忘怀。大意是将王羲之楷书《乐毅论》加大横竖撇捺的跨度,宽博中变成了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把《玉版十三行》进行局部调整,加大粗细对比,变成了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将虞世南的楷书加以行书笔意,增加其提按,变成了褚遂良《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把褚遂良的线条加粗,添加拙的趣味,变成了颜真卿的《多宝塔》《颜勤礼碑》。一系列的变化,有图有像推进,演变出同元素进行提纯和剥离的效果,让观者清楚了解到,同一体系中做加减法,产生的形变和势变。生动的互联网教学,让人的思绪顿时开朗。

吕济智老师书法启蒙以篆书入手,篆书是书法之祖,中锋线质,高古结体,随后转学任何书体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多年的篆书基础,后选择了楷书为主攻方向,魏晋钟王吸引了他,其中王献之的一本《玉版13行》临摹整整三年,形神兼备可以背临;随后下探唐楷风貌,转学虞世南和褚遂良的《梦法师碑》;此后向逢春伟老师学习大楷,逢春伟老师是主攻颜体的高手,对吕济智影响很大,那段时间进步最快,先后在国展中以及省内外获得很多的荣誉。日本有个智者——松下幸之助,他说一个人要寻求改变,一定要根据自己个人特点出发,找到比条适合自己的路数。原文:“向前跨一步,可能会发现一条意外的小路。生活如山路,向前跨一步,便可发现一条更好的路,使生活更充实,更有乐趣”。书法创作有时也是如此,固守着以前的创作思维,临摹复制是永远不能打动别人的。

笔者随后发现吕济智老师的书风逐渐在改变,在逢老师颜体技巧中添加了很多何绍基的笔意,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虽然难听,但还是有一定道理。加了何绍基的元素,一下子打开了吕老师的手脚,创作更加有了灵性,从十二届国展和十三届国展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何”的味道还是很浓的,拙朴敦厚,清和古雅,这一类的书风很似吕老师的个性,少语凝重演变成,拙厚而不失清劲,巧拙相济,层次分明。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笔墨语言。

回看吕老师的学书之路,正巧同大唐颜鲁公的学书路径暗合,先学篆书、学古文,后学二王、褚遂良、下探到颜真卿一路的何绍基,一条正统的学古之路。踏着前人成功的经验,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前行,大道变通途。如曾国藩所言:"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正道行事,起见必量其果,功力实在,循正道可远行。

可以理解为书艺之事,欲想修成正果,老老实实,不投机取巧,不走弯路就是走捷径,笔者这么认为,你认为对吗?

吕济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刻字硬笔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2012年底结业于山东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班,2014年师从逄春伟先生,2017年深造于顾亚龙导师书法高研班。

作品入展获奖: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入展

“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前60名)

入展第四届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双年展·兰亭雅集42人展

入展第五届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双年展·兰亭雅集42人展……………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0 阅读:1

四海易文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