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北京36岁女教授下嫁小10岁东北农村小伙,如今怎么样了?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4-06-08 09:52:07

盖琪是北京高校的教授,年薪几十万,身高、样貌无一不拔尖。

然而,如此优秀的人才,在相亲市场却“无人问津”,因为她今年已经30+,马上就要超过别人口中所谓的“最佳生育年龄”。

在母亲急迫的催促声中,她草草选择了一个小自己10岁的东北农村小伙,虽然只有大专学历,可胜在年轻、未来有潜力。

那么,8年过去了,被称作“传统剩女”代表的盖琪,如今过得如何?她后悔了吗?

«——【·婚礼上的恐慌·】——»

在一个寻常的上午,东北农村的一户人家却是红彤彤的一片,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穿着传统盘金大红婚纱的新娘盖琪坐在自家的窗前,她身旁的化妆镜里,映射出精心梳妆打扮后的容颜。

作为北京一所高校的知名教授,她的面容并不算出众,却也透着一股儒雅稳重的书卷气。而今天,她难得打扮一番,即便年过三十,仍是风姿卓越。

只是,望着镜中的自己,盖琪却没有一丝开心的神情,甚至连一个新嫁娘家该有的兴奋和期待也全无踪影,内心五味杂陈、困惑重重。

盖琪为能在今日终成眷属而感到欣慰。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知识分子,她对传统观念并不完全认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是逐渐被旧思想所羁绊。

近年来,身边朋友们的纷纷婚嫁生子,令她不禁也对婚姻和家庭生活产生了新的向往。盖琪开始觉得,如果太过于固步自封,将来只怕会像母亲一样,老年孤苦无依。

于是,在亲友们的热心介绍下,她认识了艾山这个小自己十岁的农村青年。

尽管对方的学历和出身都谈不上什么门当户对,但盖琪还是被艾山的单纯善良和一片痴心所打动,最终下定决心嫁给了他。

按理说,今日是她自己亲口许下的婚约,本该是盖琪人生的一个重要时刻,值得好好庆祝和享受。

可就在盖琪即将步入红妆的这一刻,她内心竟也忍不住生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怅然若失。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她,对今日头一次目睹的这片田园风光毫无概念,婚礼上亲戚们热情喧闹的作风更是觉得十分陌生。

俗不可耐的喜庆场面,令盖琪控制不住地感到一股心理落差和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盖琪害怕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女人都有嫁人的梦想,可谁又愿就这么嫁给一个出身寒门的农村小伙呢?

盖琪清楚地知道,她和艾山之间的学历、家世、年龄等各方面的差距是如何的巨大,两个人能否就此白头偕老,恐怕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构想。

盖琪深知,今日她的结婚不啻于是一次人生的赌徒。

如果赌对了,她便可以拥有一段姗姗来迟的姻缘,不再孤身一人;但若是赌错,等待她的将是更加深重的孤独和痛苦。

正当盖琪陷入沉思之际,一阵敲门声忽然将她惊醒。盖琪连忙整理着情绪,准备迎接现实。门外站着的,正是她自己选择的这段姻缘——新郎艾山。

只见他一袭西装,身姿挺拔,面容年轻,笑容灿烂得就像个孩子一般,手里还捧着一束盛开的红玫瑰。

"盖琪,我们已经认识好几年了,虽然在一起的时间不太长,但以后的路我们要继续一起走啊!"艾山高兴地说着。

"以后我们还要生好多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盖琪听罢,脸色缓和了不少。只是在场的人似乎都没留意到,在艾山的这番表白里,盖琪的眼中闪过一丝淡淡的哀伤。

«——【·曾经对婚姻敬而远之·】——»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能否幸福地嫁人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从小的生活环境。一个人的观念,总是源自于他所生长的土壤,盖琪便是如此。

作为一个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独生女,盖琪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熏陶,个性独立开朗,对生活也满怀理想和期许。

在父母的影响下,她自小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学者,为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并不是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因父母双亲都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家境也算小富即安。

上世纪80年代初的长春,一个家庭如果双薪,且无赡养老人之类开销,生活自然就会相对优渥一些。

在这样的环境下,盖琪自小就得到了父母的百分百照顾,生活无忧无虑,从未为温饱发过愁。因而,她对生活的期望值也自然就比普通人要高了许多。

盖琪是在1979年出生的,当年国家刚刚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相较于有兄弟姐妹的女孩,独生子女显然会受到更多父母的关注和期望。

可以说,从一出生起,盖琪就被寄予了厚望,被当作"香馍馍捧在手心上"般宠爱有加。

和其他独生子女一样,盖琪自小便表现出了极高的个性自信和独立自主意识。

她从不服从那种把女孩当作"赔钱货"的旧观念,对要嫁人、要为丈夫服务等陈规陋习自然也就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每当父母提起给我相亲的事,我总是直接拒绝。"盖琪后来在采访时如是说。

"我从小就痛恨那些认为女生唯一出路就是嫁人的封建思想,在我心里,一个女人值得用来追求的东西可以有许许多多,并不仅仅只是婚姻这么简单。"

或许是因为受到父母那一代的影响,盖琪对婚姻向来谨小慎微,甚至有些敬而远之。

她认为把一生的前途全然寄托于婚姻实在太过天真幼稚,有志于成为一名学者的她,既不能被爱情所捆绑,也不愿沦为家庭妇女。

不过,盖琪也并非过于极端。在她心目中,婚姻确实应该被谨慎选择和对待。

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她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应当是位能与自己分享教育理念和人生追求的知己良朋。

可惜她如同大多数人一样,遇到的相亲对象实在嘈多无口。相较于她在学校里接受的良好教育,大多数男性都显得愚钝和落后。

一旦开口便是些老生常谈,甚至有的还带有偏见和歧视。

对于外界的议论,盖琪自然也有所耳闻。身边的亲朋好友从她年轻时起就开始叨扰她:

"你读那么多书不就是为了将来嫁好人家吗?再不赶紧着手,哪天等老剩姻缘都没了可咋办?"

但盖琪并不以为然。以她的出身和学历,自己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归宿根本不成问题,等她步入中年再考虑不迟。

况且对于时下流行的"剩女"说法,盖琪也是抱有很大不满的。

在她看来,那不过是一个对女性满怀偏见和歧视的语词。按照这种观点,女性好像只能在嫁人和孤独终老中间做选择,实在过于狭隘和落后。

然而,这番强硬和自负的想法终于在盖琪父亲病重离世之后发生了一些动摇。她正式品尝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知。

«——【·父亲病逝改变人生观·】——»

如果说人生必有一些事情,能彻底改变一个人对生活的观念和追求,对盖琪来说,父亲的病逝就是这样一个转折点。

父亲突然患上了帕金森症,这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狠狠击中了一家人。一向健康的父亲开始日渐衰弱,失去了自理能力。

盖琪看着曾经英武的父亲渐渐变成了一个需要24小时照料的病人,她的内心万分痛楚。

为了给父亲治疗,盖琪和母亲两人可谓是倾尽全力。他们寻遍名医,遍尝特效良方,不惜家中的所有积蓄。

可惜命运往往无情,父亲的身体状况依旧每况愈下,直到最后一口气也没有了。

眼见母亲从此失去了扶持,孤苦无依,盖琪的内心受到了巨大触动。她曾经那个温暖和乐的家就这样支离破碎,剩下的只有母女两人相依为命。

盖琪不禁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对婚姻的冷淡态度。

作为独生女,她自小备受宠爱,长大后又凭借出众的才华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路。

曾经的她对婚姻似乎并不上心,认为即便一个人过一辈子也未尝不可。可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实在太过天真了。

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孤身一人走到最后的那一步,实在是太过孤独和无助。

正是亲眼目睹了父亲在病痛中离世、母亲从此无依无靠的一幕,让盖琪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渺小和无常。

盖琪决定,自己一定要给予自己一次婚姻的机会,尝试融入一个完整的家庭,享受被爱与相爱的幸福时光。

缘分就这样来临了。起初,盖琪对艾山的学历和出身存有一些疑虑。

毕竟,两人的门当户对确实相差甚远。盖琪不仅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本人也是学有所成的高知女性,而艾山仅是一个大专学历的农村青年。

但是,艾山对盖琪展现出的一片痴心最终打动了她。这个比自己小10岁的年轻人,不仅相貌英俊,为人更是诚恳善良。

在交往的过程中,艾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浓浓的爱意,让盖琪逐渐被他身上那种质朴、纯真又可贵的品性所吸引。

盖琪心思敏锐,自然看得出艾山是一个可塑之才。虽然现在还比较年轻,但只要肯用心打拼,前程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经过反复深思熟虑,她最终下定决心,将自己的终身嫁给了艾山,与他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日子如常人所愿一般,盖琪很快怀孕生子,感受到了为母亲的喜悦。

她曾以为自己这一生或许就这样独来独往,没想到现在竟也尝到了人生最美好的滋味。

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盖琪和丈夫艾山放弃了在北京的生活,前往广州扎根。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毕竟北京可谓是祖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她在那里扎根多年,事业也渐入佳境。但为了孩子,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放手。

虽然离开了祖国的首都,但盖琪事业上并未止步。

她在广州大学执教,由于资历扎实、能力出众,很快就成为了该校的教授,并出任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一职,可谓是前程似锦。

婚姻生活自然无法如诗如画,总有这样那样的烦恼难免。但只要相扶相持,就一定能相守幸福美满。

儿子已经8岁了,虽然曾考虑过三胎计划但暂时搁置。

不过,盖琪和艾山都年富力强,要迎接新生命这个愿望,在未来应该还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资料

0 阅读:8

朝史暮今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