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一只鸡,一年好身体”,7月15号入伏,伏鸡指什么,咋吃好

李肃说科技 2024-07-14 19:16:41
导语

“入伏一只鸡,一年好身体”,这句流传在民间的话是源自唐朝一个孝子救母的故事,而三伏天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这句古代的“新词”怎么能让我们的老百姓吃了亏呢?

在三伏天,人们吃了一只老母鸡,一年竟然“生病不打针”!

是不是这鸡太有营养了,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烹饪鸡肉的方法让老百姓吃上韭菜害苦了肚皮,而这种煮鸡肉的方法,如今若要吃,又该如何下手呢?

三伏天补水。

三伏天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分为立伏、中伏、孟秋三个时段,历时30天,这三伏天正是“天中三伏”“天末三伏”“地中三伏”时,最炎热的时候。

这段时期正值暑气最旺,尤其是在我国南方,闷热的天气让人呼吸都觉得紧迫,稍不留神,还会中暑甚至晕厥。

这段时间的温度是最高的,而且这端时间也是最炎热、最容易中暑的时间,所以天然应该是忌讳重口味的油腻食物,可为什么这时候反而要吃一大锅炖煮的鸡肉呢?

“入伏一只鸡,一年好身体”这句蕴含了尼采式的论调,即苦难的美好再不能有苦,才能有美好,吃了炖菜,没病,身体就好了。

但油腻的炖鸡在三伏天也肯定吃不下,所以这句原来的含义肯定是: “三伏天,先煮鸡,就不用病了”。

原来是要三伏天的第一天吃一锅鸡,那后面再怎么闹胃,都打不到针,而且这个“伏鸡”也有讲究。

伏鸡的来历。

刘长卿的《煮酒论英雄曲》:“烹鸡三伏天,服饫及时年,犹愁身不壮,补以加参仙。”

这儿的“烹鸡”就是一伏鸡,用来解暑送凉。

而三伏鸡的含蓄,又在另一首诗中,再次反复:“岁岁三伏间,一膳定膏粱,人家各自有,胜负在补养。”

其中有暗指,不仅要煮鸡,还要做菜,三伏天,热,人容易中暑,所以暑天就应该清淡,除疾,不能滋脂肥,偏偏要吃一大膳鸡肉。

这和孔子的思想完全不符合,所以烹鸡一事,必然有来自和食物的相关的故事。

参仙,又有鸡肉的相关传说,和孔子无关,那为什么三伏天偏偏要吃一锅鸡,而且还得是不健康的油腻的鸡,才有用,那是因为这锅鸡,不是普通的母鸡,而是“伏鸡”。

俗话说:“寒来暑往,伏尽冬残”是不是指的是冬天的“入冬”“立冬”“小雪”这种节气?

然而实际上,这三件事一样肯定是事,那就是“入三伏”,“中三伏”,“出三伏”。

伏,意思是:“暑天”,“三伏”,自然就是夏天最热的几天。

所以“入三伏”指的就是三伏天的第一天。

元代的人,还会把每天对鸡的习惯,全部都记在本子上,写下鸡的习惯:“早上不叫,下雨先叫,要温暖就要喝水”。

然而就说中伏的话,也就是:“喜欢冷,这一天,不如拼一下性命。”

而在伏尽的那一天,却会走到大树底下去憩,还不停的抬头看天空。

而关于“煮鸡”的说法,就更简单直接了,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煮鸡”就解暑了,别的没什么了。

但是古代人民智商不低,是时候也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三伏天最热,透支很严重,古代没有空调、电风扇,也没有一天刷两三遍的冷饮喝,人容易脱水,所以就得多喝水,乃至,还得多喝汤。

所以就在这时候,三伏天这三十天,每一天都煮鸡,都喝汤,既解暑,又解渴,三伏天,一煮三次,难道还不够一年保障吗?

所以如今,三伏天有这个习俗的地方,就成了这样一句方言俗语:“入伏一只鸡,一年好身体”。

本来这股流传了千年的文化遗风,是应该珍惜的,但是不知是为了“挑粪”健康,还是解暑多了脑子晕,有些人就开始要加一句:“入伏一只鸡,一年好身体”“入夏莫烦恼”。

莫烦恼,就是到了夏天,不用愁,什么病都没有,这个“莫烦恼”和“好身体”有什么区别吗?

“炖菜”有何妙处。

再讲明白不懂,只能得出这么几个理由,第一,是翻译成方言的时候,翻译不对,给的理由是:“时间长了,跟不同的地方,方言不同了”。

这个解释不通,因为“烦恼”和“好身体”不是同一个概念,简单的方言变化,也绝对分辨不出“炖菜”是“好身体”,还是“烦恼”。

第二,是不知道为了排顺口还是什么,就加上了“入夏”二字,再简单直白的百姓口中,夏天就是炎热的时候,没有不热的时候,所以没有“入夏”一说,别的地方也没有“入夏”的说法,同样是夏天,自然都是“入伏”。

但是这也不对,因为我国南北地区不同,夏天“入伏”的时间不一,但是都一样有“三伏”一说,所以,不管南北,都会有“入伏”这个说法,不会有“入夏”这个说法。

第三,就是因为迷信太重,三伏天煮鸡很好,自然就觉得应季的食材就好,时令对身体好,夏天的老鸡,是第三代的,属于垂垂老矣。

煮夏天的鸡会很难吃,所以干脆就煮第二代的小公鸡,这也是好的。

食材越生越有营养,叫做“天然保健食材”,“人参”和“鹿茸”,就是生长越大越有用的,人参也是,越种跟越老的人参,就越好,更何况是鸡呢,都是动物,更有生长期的道理。

但是,其中有唯一的一个好处,就是:“好吃”,这也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好吃当然可以多吃,尤其是鸡这种鸟类的肉,煮不好,根本就很难吃,所以种小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吃起来好吃,这就叫做多多益善了。

这也是最正确的观点,“入伏煮菜”绝对不是翻译成方言简单化,就是为了健康,好就是好,再往里解释,都是在“搬石头打自己的脚”,更是自讨没趣。

结语

“好身体”,同样也没有必要非要解释成“好吃”,因为不仅夏天的食材本来就很好吃,而且“好吃容易变坏身体”,所以众口一辞,只用“好身体”就足够了。

作为老百姓,能保证一年不生病,有什么比这一年更好的呢?

这和台湾的“斗鸡”一说有点类似,只是那边,是不是活的鸡,来判断看谁输谁赢,哪个人站着不动,养一只带走就行了,而大陆这边,却是为了一年的好身体,煮一锅好吃的鸡肉,尝尝这都是好意,不应该去纠结细节上。

0 阅读:293

李肃说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