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句火了千年,上半句竟无人知

解忧诗词 2024-05-29 20:20:44

1.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

释义:六军将士因为帝王驾崩而身披缟素,大声痛哭,而将军却因红颜,冲冠一怒,开关献降。

吴伟业是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齐名,世称“江左三大家”。

这首《圆圆曲》是他的代表作,通过描写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悲欢离合,来讽刺吴三桂的叛变。

六军痛哭是为民族大义,而吴三桂冲冠一怒是为私欲,两相对比,便将吴三桂的丑恶嘴脸刻画到了极致。

“缟素”和“红颜”,不仅是色彩上的对比,也是情感上的碰撞,进一步突出诗人的激愤之情。

下半句“冲冠一怒为红颜”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而前半句却往往被人忽略。

大抵是因为自古便有“红颜祸水”的说法吧。

都说吴三桂本有投降李自成之意,只因李自成的手下俘虏了陈圆圆,这才激得他引清军入关。

但其实当年吴三桂本就处于进退维谷之地,陈圆圆被俘不过是给了他一个反叛的借口。

世人皆指责陈圆圆为“红颜祸水”,孰不知她也不过是飘摇乱世中的一位可怜女子罢了。

就像唐朝诗人罗隐所言“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2.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黄庭坚《竹枝词二首·其一》

释义:不要听人说鬼门关外很遥远偏僻,就很害怕;五湖四海就宛如一个大家庭,彼此之间都是兄弟。

自古以来便一直强调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理念,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黄庭坚这里的“四海一家皆弟兄”便是脱胎于此,广为流传,相较而言,上半句便少有人知。

说到“鬼门关”很多人都会想到阴曹地府,但其实现实中还真有“鬼门关”,坐落于广西北流、郁林两县之间,也就是岭南一带。

这座关原名“桂门关”,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曾经过此处,还留下石碑。

岭南多瘴疠,当时远征的军士“十人去,九不还”,故而便有了“鬼门关”之称。

后来唐宋官员贬谪南荒,路过此关,病亡者众,成了名副其实的“鬼门关”。

除了岭南,黔州(位于重庆)也有一座“鬼门关”,陆游在《入蜀记》中曾提到此关,“天下之至险也”。

当时黄庭坚被贬黔州,汴京到黔州,相隔数千里,道路曲折难行,“渡汉,略江陵,上菱峡,过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一路颠簸,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然而,黄庭坚却说“鬼门关外莫言远”,展现了一种极其坚强乐观的心态。

很多都只记住了下半句“四海一家皆弟兄”,其实上半句更能体现那种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释义:溪流上空,大片的乌云逐渐聚拢;太阳下山,渐渐消失在楼阁后面。

突然吹来一阵风,整座楼发出飒飒声响,一场山雨即将到来。

许浑是晚唐诗人,因他的诗中多写“水”、“雨”等意象,所以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的说法。

这首《咸阳城东楼》便是他的代表作。

许浑所处的时代,已是日薄西山,风雨飘摇,这首诗通过描写秋日登楼所见的苍凉景象,抒发了对家国命运的无限感慨。

全诗意境阔大,抒情自然,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尤其是颔联两句,将山雨来临前的景象描写得极为自然真切,令人身临其境,历来为诗论家所赞叹激赏。

而这一联中,又以后半句最为出名,每个字都极为普通常见,组合在一起,却创造出了一种画笔都难以描摹的意境。

后来这一句多用来形容一件大事即将发生前的紧张、压抑的气氛。

4.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唾玉集·常谈出处》

释义:自从出洞以来,下棋从没有遇到对手,在与人对弈时,总是会让对手几子。

《唾玉集》曾记载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道人,极擅下棋,每次与人对弈时,都会先让对方先走一步。

他在死前,将自己的后事托付于村中的一位老人。

后来老人为他改葬时,打开棺木,却发现棺中只余衣裳。

至于道人,也许已经羽化登仙了。

道人生前曾做过一首诗,便是我们上面提到的。

其中“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诗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多用来指为人处世,应当留有余地,不要将事情做绝。

也许是因为下半句富有哲理,《醒世恒言》和《红楼梦》中都曾提及,而上半句略显普通,就少有人知。

其实,上下句联合起来才能对这联诗理解得更加透彻。

在比别人强出很多时,还懂得放低姿态,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均为AI制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5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