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意难平”与我的“行不止”

棱镜洞 2024-07-25 17:38:54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记录了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与以往人们熟悉的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或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游记相比,他的这篇游记并没有过多地描绘壮丽的景色,而是围绕一个“意难平”展开:未尽全力,后悔至极。

那天,王安石和他的两个弟弟,还有两个朋友,一共五人,一起游览了褒禅山。这座山至今仍然是一个著名的景点,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在景点大门口,有一个广场,上面刻着“天下第一游记名山”的大字,让人印象深刻。

关于褒禅山的由来,王安石在文章一开始就做了说明。原来,这座山在古代并不叫褒禅山,而是叫“花山”。在贞观年间,有一位名叫慧褒的禅师在此居住,他圆寂后葬在了这里。为了纪念他,他的弟子们将山名改为了褒禅山。当王安石来到这里时,在“花山”洞口不远处发现了一座石碑,上面的文字已经被时光侵蚀得模糊不清,只能勉强分辨出“花山”二字。这时他才明白,原来大家之前读的“华山”都读错了,这座山真正的名字应该是花山。谐音的错误经过众人的口耳相传,最后竟然变成了统一的见解。

王安石写这一段并不是无意义的描述,而是为了为后续的故事以及他所想要传达的道理做一个深深的铺垫。

那天,王安石和他的朋友们应该是真的想要彻底探索这座山的。华山洞其实分成两个部分:前洞和后洞。前洞平坦开阔,所以很多人来过,沿路也可以看到很多题记。但是走到后洞,题记就越来越少了。后洞一派幽深,寒气逼人,据说就算是那些喜欢探险的人,也有很多没能走到尽头。于是,他们五个人就打着火把走进去,越走越深,前路也越来越困难,但是所见的景象也越来越奇妙。然而,正当王安石想要详细描述这奇妙景象时,他却突然中断了叙述。

作为读者正想知道这个洞有多其它的时候,他并没有继续描绘那奇妙的景象,只说了一句话:他边上有一个人说,“赶紧出去吧,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走到这里,如果火把灭了,他们几个人将完全陷入黑暗之中,能不能走出来都不一定。大家可能被这句话吓怕了,于是就纷纷跟着那个人一起退出来。王安石说,他们那一次走的深度估计比起前面那些探险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大家原路返回,走出洞口之后才发现火把并没有灭,它还能继续烧,而且他们的体力也都足够继续前进。于是就有人埋怨起刚刚那个主张退出的人,王安石自己也觉得很后悔,因为一念之间的懈怠而没能极尽游动的乐趣。

由此,他发出了一段非常重要的感慨:世上那些奇妙、雄伟、瑰丽、非凡的景色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是不能抵达的。即便有了坚强的意志,也需要有足够的气力。有了志气和体力,还不能盲从别人、有所懈怠。而具备了这三样,如果没有火把这样的外物辅助,他们也到不了目的地。

然后王安石就反省自己:我的体力尚能达到,可是我却没有做到坚持到底,简直可以被人耻笑,我自己都看不起我自己。但是,如果我拼尽了自己全部的努力,最后即便还是没到达目的地,那至少我也可以无悔无憾,还有什么人能笑得了我呢?

“既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这句话一字千钧,叩问的不是他人,而是他自己的本心。那个时候,根本就不是他人笑不笑你的问题,而是你会不会瞧不起你自己。

于是,他又想起了洞口的那块石碑。花山之名没有流传下来,却因后世以讹传讹而使真相逐渐模糊于历史尘埃之中。如果没有一颗穷尽真相、深思胜取的心,那么我将泯然众人矣。

他是在讲石碑吗?当然不是。他是在勉励他自己。这是一篇没怎么写风景,却充满了此行遗憾的游记。这篇游记是王安石在褒禅山之游三个月后写的,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三个月了,他还在后悔之中。并且在文章最后一段,他还记录了跟他一起爬山探洞的其他四人的名字,记录在了这篇千古第一游记里。他为什么要把这四个人的名字也记在文章中,或许是他写类似文章的习惯。但作为其他四个人,或许不一定这么想。如果是我的话,还是不要把名字写上去,为什么?按理说这是一种荣幸啊,可以被千万人记住。但是这也是一个千古遗憾,他们或许也会因为王安石而永远记得,拼尽全力才能不悔。

写这篇文章其实也是来勉励我自己的,回望过去,也有类似陷入黑暗的场景,比王安石面临的还要凶险的处境。当面临一些艰难苦楚时,这些经历就是鼓舞自己坚持下去的精神力量。同样,别人的经历,书籍、文字、音乐、视频同样在很多时候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我常看某一本书,似乎是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坐在我对面,看到一些情节,我会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个角色的另一面是怎样的,比如书里未提到的他的其他时间在做什么?这样融入到故事当中来理解每一个角色。一首音乐也是如此,这首音乐背后的故事是讲什么的?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首音乐?那个时期他处于什么环境之下?然后很可能找到这个音乐家哪个时期的一本历史书,去研究某一个城市的普通人生活是怎样的,然后如有可能去这个城市旅行一番。

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城市、一个人的经历、一段历史,一本好书、一首音乐、一个视频都是获取知识、智慧、精神力量的无限载体。

我不愿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以免日后追悔莫及。所以一直秉持的观念是做任何事,不能轻易决定,一旦决定了,决不能放弃。当然,遇到王安石类似情况,我也忧虑,若深入未知之境,手中的火把熄灭,该如何是好?那深处或许氧气稀薄,令人窒息;黑暗中,一步之差便可能坠入深渊,丧失生命。

特别是你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走到这一步面临的抉择时。你放弃,就意味着承担很高的成本代价;你不放弃,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代价。所以,你很想摆脱那种令人窒息的困境,但越挣扎似乎只会让你越陷越深,被绝望的泥淖紧拽,无法自拔,置身无边暗夜。你以当下的认知极尽寻求突破的努力都似乎毫无效果,每一次尝试都寄寓了破茧成蝶的渴望,然而现实给你反馈的,只有无尽的煎熬甚至痛苦。

“我们上山,认识它的说是药,不认识它的,说它是草。”一个人要攀登一座高山,应当知道征服这座高山的最高价值和我们可能要付出的最大代价是什么。有些人体验的是登山的过程,因为他要看风景,甚至是“减肥”;有些人登山的目的是挑战自己,必须登顶,这是他的人生价值。这都无关对错。所以,登山,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因为他看不到你认为的山顶价值,或者说大部分人是不认同的。所以你会感到很孤独,甚至有时会自我怀疑,自己坚持的到底是不是对的,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如何坚持下去。大多数情况下,在这种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的时刻所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都会被自己的初心,自己心目中向往的愿景所鼓舞。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过程之中还是会有很多这种思绪不断循环影响着自己的心智,因为你是一个社会人。

但我知道,自己不能放弃,这是自己当下认为的自己这辈子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情,甚至是人生价值的核心部分。所以,我非常理解那些冒险的人即便成功的形态模糊不清,即便手中的物资已近乎告罄,仍旧执着地在希望的微光中搜寻下一处补给站。我只知道,我必须继续往前走,只要脚还能走路。如果你问那个人怎么还在坚持?因为他的脚还能走路。

我知道,但凡真正实现的所谓“突破”,无论是工作、生活、学习,做企业,做一个小事业,开发一种产品,写一篇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无不需要脱一层皮才可能有半点希望。因为你要突破的是几十年以来形成的思想定式或行为模式,谈何容易。没有万千抽打,没有社会的毒打,你的“微光”不可能显现,也无法召唤出有力量的“神龙”。

你寻求朋友的帮助,也不一定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可能更多的获取“情绪价值”,可能劝你坚持,也可能劝你“回头是岸”。解决问题,从来不是从外求,而是从内求。你不甘,那你要像勇士一样突进,冲锋陷阵,你要打光所有子弹,你要变成子弹,跟子弹融为一体,去突破,在困境中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实现那看似不可能的突破。

你甚至给自己设定了DEADLINE,遗憾的是,这也不会立即带来期待中的转机。这样的循环,或许要历经几番起伏,考验着你的耐力与决心。

但曙光,往往在最暗淡的时刻出现。当你觉得即将被挫败感淹没,仿佛处于自我背叛的边缘,正当你那所谓成年人的“理智”开始劝说放弃,当你感到资源殆尽,乃至在精神上几乎缴械投降的时候,甚至你已经“闭上眼”的时候,曙光可能才会以你无法想象的方式出现,在那一刻照亮了你。

自此,有一股奇妙的力量会从你内心开始生长,“心流”围绕在你意识中,那些你曾经要突破的藩篱,在你跟它交集时,现在几乎对它无感,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

你,仿佛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会发光的,存在。

王安石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击之乎?”但我们不应仅限于此,我觉得,当你真正在这件事情上,成为了一个自己的勇士,拼尽全力到达终点,不可能不成。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浓重,但请相信,没有一个夜晚不会结束,没有一次努力会白费。

挺住,加油!等待你的“破晓”时刻。

0 阅读:0

棱镜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