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时中国空军主动出击与日寇血战,“八・一四”空战扬威中华

史海撷英 2024-08-13 18:08:25

空军是现代化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近现代战争中,空军几乎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空军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处于非常落后且弱小的状况之中。

说起中国空军或者中国航空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冯如”。美国莱特兄弟在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制成并试飞成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

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冯如自创的公司就已经生产出了完全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当时冯如已经是世界上最先掌握飞机制造技术的人,他设计制造的飞机也是世界领先水平。只可惜冯如在民国二年(1913年)进行飞行表演时发生意外,不幸身亡。这也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飞行器的进程被迫中断。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人是非常怀念冯如的。如果冯如当时没有遇到意外,那么中国的空军甚至航空工业不至于远远落后于人。

冯如在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携带两架飞机回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并计划进行飞行侦查任务。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革命军已经意识到飞机参战的重要性,并已经计划要建设自己的空军。

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已经正式参战,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而空军也很快在军队体系中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

满清王朝正式灭亡之后,旧中国并没有改变腐朽落后的局面,而是进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状态之中。各地军阀为了抢地盘、扩势力,不断掠夺各种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有的军阀甚至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列强的支持。

在各个军阀之中,势力最大的非奉系张作霖莫属,虽然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但对国际时局和时代发展有很清楚的认识。因此他和自己的儿子张学良耗费重金为东北奉军建立了一支正规的空军部队。

张作霖对东北的发展有很长远的打算,对于空军的更是花了血本,不仅从国外购买了先进的战斗机,重金聘请了国外教官训练飞行员,还着手建成了一套航空工业体系。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已经有能力自己制造飞机了,只是产量较小,重要零部件需要进口。但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在当时,包括国民政府在内的大小军阀手中,军用飞机的数量只有三百余架,而东北自己就有一百二十多架。奉系空军的实力甚至要在国民政府空军之上。不过,如此庞大、健全的空军体系,却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尽落敌手,成为东北军心中一大伤痛。

中央航空学校

在杭州东面有一座古老的小镇,名叫笕桥。民国二十年(1931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此地成立的“中央航空学校”,堪称中国空军培养飞行员的“黄埔军校”。不过让笕桥真正走入大众视野的,还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4日发生在这座古镇上空的“八・一四空战”,这也是中国抗战史上的首次空战。以高志航为代表的中国空军,痛击日寇,取得完胜。

航空救国,中央航校从无到有

与当时世界航空强国相比,中国的航空事业起步很晚。最初基本上是军阀各自为政,训练思想和装备都十分落后。很多飞行员训练了二三十个小时就可以毕业,结果上天之后自然被敌人狠狠摩擦。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和仁人志士,对发展航空投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民众们纷纷捐款购买“爱国飞机”。宋美龄也亲自担任了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凭借个人影响力,动员更多人支持中国空军发展。

事实上,选址笕桥并非唯一选择,当时的备选地还有洛阳、南昌。但这两地在政治地理上不利于航校发展。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家,杭州交通便利,经济水平较高,且临近上海。一直是任人唯亲的蒋介石为加强对空军的控制,希望能有更多浙江老乡加入空军,于是他最终选定航校设在浙江境内,笕桥自然是上佳选择。

民国二十年(1931年),航校正式建成。航校将孙中山的“航空救国”理念作为建校宗旨,在此基础上,蒋介石提出了“亲爱敬诚”校训,并亲自书写了共计12条的空军训令。

高恒久

在所有学校参训人员中,高志航就是这个航空救国理念的最佳践行者。毕业于笕桥中央航校的高志航和刘粹刚、乐以琴和李桂丹并称为“四大金刚”,这四名英雄都是空军的绝对主力,为抗日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展现了中国空军健儿的英勇与血性,用生命诠释了国魂不灭。

中国王牌技惊欧洲

高志航原名高恒久,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民国九年(1920年),他进入东北陆军学校学习,民国十四年(1925年)被选为飞行员,随即被派往法国学习。为了勉励自己,出国前他特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志航”,取志在航空之意。

在法国学习期间,高志航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可当时的法国教官对于中国飞行员十分轻视,高志航为了争口气,驾驶飞机轻松穿越了标志性建筑凯旋门,赢得了一片赞誉。

民国十八年(1929年),高志航驾驶的飞机出现事故,他本人在迫降中虽捡回一条命,但右腿受重伤。康复后,他的右脚比左脚短了几厘米。不愿从此告别蓝天的高志航利用增高鞋底的办法,实现了左右脚平衡,最终重返蓝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高志航到南京中央航空委员会报到,被分配到新成立的笕桥航校任教官,后又被提拔为大队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高志航再次出国赴意大利考察,并承担了为国民党采购飞机的试飞任务。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

在一次为意大利执政者墨索里尼进行的航空表演中,高志航在众人面前展示了高难度的飞行技巧,赢得一片喝彩。墨索里尼也称赞道:“像高志航这样的飞行王牌,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也不会比我的手指头多”。

载入史册的“八・一四”空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空军连续轰炸江、浙、皖、赣等省的空军基地。紧挨沪杭铁路的杭州笕桥机场,是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的所在地,自然成为日机轰炸的主要目标。当时日本飞机有两千多架,中国空军才不到三百架,更没有空中作战的实际经验。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华民国空军比起日本的空军来,实力相差非常悬殊。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八月间,日本军队向华北和上海发动进攻。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开进上海,日军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认为:要置中国于死地,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上海、南京这条线,并覆灭掉中国的空军。中国空军的作战计划则针锋相对:消灭盘踞上海的日本陆军和海军及其基地。

长谷川清本计划在14日空袭杭州、南昌、虹桥等几个中国机场,一举覆灭中国军队的航空兵力。后因台风过境取消了空袭令。然而长谷川清没有想到,中国空军会在暴风雨中主动出击。“八・一四”空战就此拉开序幕。

14日凌晨,中国空军各轰炸大队受令开始连续轰炸敌方在上海及附近水域的重要据点。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连连接到关于中国空军轰炸日本军队的消息,大为恼火。于是他命令航空队出动,打击中国空军。

强烈的台风使得日军只能出动驻台北的18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他们分成两队,一队空袭杭州笕桥机场,一队空袭广德机场,目的是摧毁中国空军力量和机场设备。

为摧毁中国空军的骨干力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4日,日本派出木更津和鹿屋两个精锐航空队共计18架“三菱”轰战机,分两批扑向杭州,意在摧毁笕桥机场及在此地的中央航校。

这天是雨天,空中能见度极低,根本不适宜飞行。按照原来计划,高志航的飞行大队本要飞往上海轰炸日本军舰。可高志航部刚起飞就遇上了日军轰炸机偷袭,于是放弃上海计划,立刻转向迎敌。

受台风影响,杭州笕桥上空云高仅300到500米,空中能见度很低。为了便于搜索轰炸目标,日军飞机降得很低。18:30,日军飞机发现了笕桥机场,并在500米高空开始投弹。这给受令保护杭州笕桥机场的第四大队提供了良机。紧急升空的第四大队在几千米高空没有发现敌机,判断敌方应在云层之下,于是穿云而下对敌机展开猛烈的攻击。

高志航死死盯住了一架距离自己最近的日军轰炸机,加速追了过去,日军飞行员也发现了他,于是打开尾部机炮准备射击。

高志航驾驶的霍克3型战斗机属于驱逐机,身形小,重量轻,速度快,机动灵活。日军96式战机打开机尾火炮的同时,高志航立即操纵战机做出灵活的规避动作,日军根本无法瞄准。随后,高志航抓住时机瞄准敌机机炮扣动机枪扳机,子弹呼啸而出,敌机机炮随即被击毁。

日军轰炸机失去机炮,又无法甩掉高志航,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高志航紧随其后对其连续开火。日机连续做出规避动作,但始终无法挣脱,最后被高志航击中油箱,当即在空中爆炸解体。这也是中国空军击落的第一架日军飞机,高志航创造了中国空军历史上的第一个记录。

第四大队队长高志航首先打下一架敌机,这开创了中国空战史上击落敌机的先例。随后第23中队的梁添成也成功击落第二架日本轰炸机,第22中队的郑少愚紧紧盯住一架日本轰炸机,日军见无法与中国战机较量便加快速度向东部逃窜。郑少愚紧随其后,一直追到杭州湾上空,终于把这架敌机击落。在不到半小时的战斗中,第四大队的飞行员又击落敌机一架。最终敌机溃不成队,纷纷鼠窜逃命。中国空军无一损伤,以四比零(击落三架,击伤一架)的战果获得首次抗日空战的胜利。

《我空军大胜利》‍

“八・一四”空战揭开了中国抗日空战的序幕,展现了中国空军的军威,更是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浙江《东南日报》第二天就配发社论《我空军大胜利》,为这次胜利欢呼。国民政府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颁布命令,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以纪念“八・一四” 空战的胜利。

这次战斗不仅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中国空军的英雄健儿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崇敬。

0 阅读: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