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肾就不管用了?医生:哪能天天这么干!再不治就是尿毒症了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2024-05-29 15:33:18

“你这肾都毁了,怎么还这么固执呢?医生的话你都不听吗?”

门诊上,一年轻男子顾不得周边都是人,对着父亲大声吼道,很显然已经憋了一肚子的火。此时此刻,见父亲这般态度,估计也实在是受不了了。

话说这位父亲,虽然只有58岁的年纪,却有一身毛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最严重的还是他的肾脏,已经肾衰竭了,再发展下去肯定就是尿毒症,按他这个身体状态,必须定得住院透析才行。可是,这位父亲却固执得很,坚决不住院,更不想透析,说他好得很,没啥问题,家里有好多“药”呢!他回去坚持吃就行了!

再一问,更离谱了!

据患者的儿子所述,父亲家里根本就没什么药,他所说的“药”全都是一些保健品,还有他不知道从哪收集的偏方、秘方,都是为了降他的血压、尿酸的。以前,儿子也给他买过降压药,可他坚决不吃,说吃药伤肝肾,不如保健品安全。后来,儿子干脆就不管他了。

直到前段时间,儿子听母亲说父亲最近的身体状态不太好,吃不下饭,还老犯恶心,想着带去医院看看,可他就是不去,就想着让儿子劝劝他。儿子这才专门请假回家,连拉硬拽的把父亲带到了医院。到医院后接受检查也是在儿子的强迫之下,他才去的,结果最终诊断为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本以为看到这个诊断结果后,这位父亲也该认清事实了,可谁知他还是固执得很,坚决不透析,还是想回家吃他的那些保健品、偏方。

面对这样的父亲,这儿子不生气才怪!

一、医生:天天这么干,这肾脏怎么可能好得了!

1. 高血压和高尿酸:高血压和肾病本就是一对冤家,血压升高会损伤肾脏血管,导致肾动脉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等,进而引起肾功能减退,甚至发展为肾衰竭;而肾脏病变后则会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升高血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高尿酸对肾脏的伤害在于,尿酸盐结晶可能在肾脏沉积,引起尿酸性肾病。

2. 有病不吃药,乱用保健品:上述患者错就错在,在血压和尿酸升高的情况下,还拒绝吃药,觉得吃药会伤肾,殊不知真正伤肾的是疾病本身,当然还有他每天都在吃的保健品,甚至还有偏方,这简直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一定要清楚一点,保健品不治病,还可能会伤肝肾,尤其是一些三无保健品,还有偏方,乱吃的话,非但无益还有害。

总之,这位患者明知自己有高血压和高尿酸,还拒绝用药,反倒用一些不治病还伤肾的保健品和偏方,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肾脏受到了双重的打击,最终也就毁了。

二、不想肾脏受伤,这些要点要牢记!

现如今,肾病越来越常见,很多都是患者自己作出来的,就像上面的患者一样,有病不吃药,就吃些伤肾的保健品,结果可想而知。借着这位患者的经历再次提醒大家,这些伤肾元凶千万要远离。

1. 错误的饮食习惯:喜欢吃一些高盐、高糖、高脂肪、高嘌呤、高蛋白的重口味食物,如加工肉食、肉汤、油炸食物等吃得太多,经常暴饮暴食,吃夜宵;喜欢喝各种碳酸饮料,却很少喝水,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都会加重肾脏负荷。

2. 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久坐不动,缺乏锻炼;吸烟喝酒;长期伴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压力大等,这些也都不利于肾脏健康。

3. 疾病因素:除了上面所说的高血压、高尿酸,还有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糖尿病,据相关数据统计,糖尿病肾病是导致我国尿毒症的最大病因,由此可见其对肾脏的危害之大。所以说,想要肾脏好,一定得控制好血糖、血压和尿酸,这是关键。当然了,想要控制这些慢性病,就得好好吃药,好好生活才行。

4. 滥用药物:现在买药、买保健品的途径多了,方便很多,很多人就习惯于自己给自己开药,保健品更是想吃就能有,偏偏就有人钟爱于保健品,觉得吃保健品比吃药要安全,殊不知甭管是药,还是保健品,滥用都有风险。甚至有些三无保健品,比药物的危害更严重。所以说,有病就找医生给开药,没病尽量别乱吃保健品,这才是保护肾脏的明智之举。

三、肾病早期很难发现,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最后再说一下肾病早期的表现,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肾病患者都和上面所说的患者一样,一发现就是肾衰竭期,甚至是尿毒症了。而早期肾病的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所以各位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出现以下症状,最好去查一下肾脏。

1. 泡沫尿:尿液中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散,提示可能有蛋白尿。

2. 夜尿增多:白天排尿次数减少,而夜间排尿次数及尿量较平时明显增多。

3. 水肿:常见于眼睑、颜面部、脚踝等部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4. 血压升高:血压突然异常升高,可能与肾病导致的水钠潴留有关。

5. 乏力疲劳:容易感到疲倦、无力,与肾病导致的贫血、毒素蓄积、电解质紊乱等有关。

6. 腰部不适:可能有腰部酸胀、疼痛等感觉,多见于肾脏炎症、肾结石等。

7. 食欲减退: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与毒素蓄积伤及肠胃有关。

0 阅读:450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简介:80后王药师,关注用药安全,致力于心血管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