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弥合婚姻的“无声”调解

人民法院报 2024-08-04 14:30:49

5月16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法院峨山人民法庭庭长牛春景(中)正与手语老师一起向当事人做释法明理工作。

“无论最后如何,我都要感谢,谢谢你们认真听到我的心声……”5月16日,阿秀(化名)走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法院峨山人民法庭前,庭长牛春景看到她伸出拇指,第一关节向下弯曲了两下。手语老师把阿秀的话翻译给牛春景。

作为阿秀申请离婚案件的承办法官,牛春景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阿秀时的场景:在法院接待室门口,她一只手挥着起诉状,另一只手用力地打着手势。

牛春景立刻会意,接过了诉状。从诉状上看,阿秀与张强(化名)于2000年左右相识,并在十年前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二人共同生活期间,生育了多名子女。后来,张强到外地打工,两人长期分居两地。阿秀认为远在异地的张强长期对自己和孩子不管不问,于是向法院提出了离婚申请。

看到阿秀依然焦急地向自己打着手势,牛春景拿出纸和笔,示意她写下来。

“坚决要求法院判决离婚”“他把我和孩子留在家里”“他不给生活费”“我找不到他”……

写字的时候,她的手在颤抖,呼吸也变得急促。牛春景能感受到,阿秀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经过几番纸上交流,在了解到阿秀的诉求和想法后,牛春景决定联系张强。

“为孩子考虑,我不想离婚。她说的不属实,我说过要带她一起出去打工,她不愿意。再说,我不出去打工,谁来养家?”面对阿秀的诉状,张强似乎也有一肚子委屈。

离婚案件中,双方往往各执一词,难免就会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为了更加客观深入地了解双方情感状况,牛春景到双方所在村居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向双方亲属了解二人婚后感情状态、子女抚养和经济状况等情况。

考虑到阿秀因交流不便情绪易激动的特殊情况,为解决她作为特殊群体的交流障碍,更好地保障其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牛春景专程到枣庄特殊教育学校聘请了专业手语翻译老师。

开庭当天,牛春景和枣庄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手语老师早早来到了法庭。

庭前,牛春景特意让手语老师与阿秀进行了简短的沟通,促进双方尽快建立起基本的了解与信任。这也让阿秀原本紧绷的神经得到一定缓解。

庭审中,牛春景特意放慢语速,控制审理节奏,同时也方便手语老师准确完整地同步翻译。双方默契配合,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让当事人充分理解法院调查事实的意图、需要查明认定的证据,引导双方充分发表意见。整个审理过程规范、有序。原、被告脸上对立、紧张、焦虑的神情慢慢散去……

“关于孩子的抚养,原、被告如何打算?”面对法官提出的这个问题,阿秀低着头,摆弄着手指。这个问题,她并没有想好。

“孩子肯定是我来抚养,我也没打算和她分开……”张强主动打破了此刻的沉默。

牛春景看到了化解矛盾的突破口,于是抓住时机,积极做双方的调解工作。

“美满的婚姻需要你们两个人共同维系。你们相识相伴一起度过了20多年,并且共同生育有多个子女,具有较深的感情基础。爱是信任,是体谅,是常觉亏欠。这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伴侣。我们不能困在自己的立场和逻辑里。虽然,这段婚姻因为距离产生了危机,但是,只要你们还愿意努力地靠近彼此,那么就没有解决不掉的问题。”牛春景一边做调解工作,一边仔细观察二人的反应。她看到阿秀的眼睛里噙着泪。张强低着头,握紧了拳头。

“我以后注意,如果你愿意,还是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出去。如果你不喜欢去外地,咱以后多打视频电话。咱是一家人,我不想和孩子、和你分开。”张强向阿秀表了态。

牛春景望向阿秀。阿秀点了点头。

走出法庭时,阿秀用手语向牛春景和翻译老师致谢。她向手语老师表示,因为自己是聋哑人,很多时候会深深地感到自己与外界是隔绝的,感谢牛春景法官认真倾听到了她的心声。

细微之处体现司法温度。如何抓实抓好“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者就要细腻地关注到“个案”背后的“个体”,把关爱、理解、体恤的司法精神融入进司法全过程。

“无声”的调解彰显着司法的温度,法官、手语老师与当事人一同跨越了声音的阻碍,打破了心与心的隔膜,弥合了一桩婚姻的“伤口”。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作者:李浩源 魏先举 | 摄影:张楠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