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塔法二世在森塔战役被欧根亲王正面打败使其灰心丧气

史海撷英 2024-07-18 11:58:23

1683年维也纳之战的惨败彻底揭开了奥斯曼帝国的遮羞布,这个曾经横亘亚、非、欧三大洲的庞然大物,终于在17世纪末唱响了象征着衰落灭亡的挽歌。自1683年后,奥斯曼人只花了十多年时间,便将他们英勇先祖花了百余年才创立的基业给损耗殆尽,这意味着奥斯曼人将在即将到来的18世纪四面楚歌......

1683年维也纳之战失败后,苏丹穆罕默德四世处决了大维齐尔(相当于宰相)卡拉・穆斯塔法,随后自己也因治国乏能而被废黜。随后穆罕默德的弟弟苏莱曼二世于1687年成为了新一任苏丹,并任命了“善良的科普鲁律”——穆斯塔法・扎德为新任大维齐尔。

在科普鲁律三世执政三年后,他也在一场战争中被奥地利人所杀,不久后苏丹苏莱曼二世也去世。帝国又选择了苏莱曼的弟弟——艾哈迈德二世为新苏丹,但此时的帝国灾难不断,最终艾哈迈德二世苏丹也在执政四年后因疾病和忧虑精疲力竭而死。于是帝国只能继续选择苏丹人选,这一次他们选择了苏丹穆罕默德四世的儿子、苏莱曼二世和艾哈迈德二世的侄子——穆斯塔法二世为新任苏丹,随后奥斯曼帝国进入到穆斯塔法二世统治期间。

穆斯塔法二世

穆斯塔法二世的全名为“穆斯塔法汗・本・阿卜杜勒-哈米德”,是奥斯曼帝国第22任苏丹,同时还兼任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是穆罕默德四世之子。执政时期从1695年到1703年。

穆斯塔法二世通常被认为是一位积极进取,励精图治的苏丹,但遗憾生不逢时,此时的帝国已经风雨飘摇,所以他的很多理想最终都因为各种因素而没能变为现实。并且他最后也是因为变法失败才被罢免的。

奥斯曼帝国形势图

在穆斯塔法二世苏丹执政的时期,以波兰、神圣罗马帝国和威尼斯共和国为首的基督教世界已经开启了对奥斯曼帝国的大反攻,乌克兰、匈牙利和东地中海的广大区域相继被基督徒夺去。

奥斯曼人曾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文明毁灭者形象荡然无存,落后的帝国军队几乎再也没在对外战争中胜利过,只有在爱琴海上的行动还给奥斯曼土耳其人带来些许安慰:由于奥斯曼人的帕夏一直坐镇底比斯,所以威尼斯人发现他们很难守得住莫里亚,他们也没能在克里特岛夺取一个基地或夺回爱琴海上的其他岛屿。1693年,年事已高的莫罗西尼成了威尼斯总督和所有武装力量的总指挥。他决心夺取士麦那外海上的岛屿希俄斯岛(Chios)。而对于土耳其人来说,这座基地的重要性几乎不亚于达达尼尔海峡。对此莫罗西尼总督计划了整个行动,但他还没来得及执行就去世了。不过在教皇和马耳他的支援下,威尼斯舰队还是夺取了希俄斯岛。

不过威尼斯守军在希俄斯岛上只坚持到了第二年,就被一支奥斯曼舰队赶走了,奥斯曼人重新夺回了这座岛屿。但还没等伊斯坦布尔对这场胜利大加庆祝,老苏丹艾哈迈德二世就去世了,于是乎新苏丹穆斯塔法二世才得以上位。

哈桑

其实来说,奥斯曼海军在爱琴海上的这场胜利要归功于他们新任的海军司令——一位名叫哈桑的巴巴里海盗。他年轻时曾经与威尼斯人交战,一度被认为已经战死,就被丢在战场上。结果他却出人意料地又回到了阿尔及尔,因此得到了“半死的”(Mezzomorto)这一诨号。

“半死的”哈桑无疑给沉浸在失败情绪中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以新的生命力和希望,至少在东地中海上,奥斯曼人又能继续维持它的威势。但另一方面,土耳其人却在黑海遭遇了新的挫败,而且还败给了新的对手——俄罗斯!

新的战争

在18世纪之前,由于奥斯曼的附属——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努力,土耳其人在黑海地区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他们于1688年打败了波兰人,又在克里米亚两次击败了受索别斯基怂恿去攻击鞑靼人的俄罗斯人。

但现在一个更为可怕的对手出现了——俄罗斯的彼得大帝!1695年,彼得大帝再次向克里米亚进军。这一次俄罗斯采取了新的战略,目标指向顿河河口的亚速!彼得大帝先在第聂伯河下游占领了土耳其人控制的四座要塞;第二年他又夺取了亚速。

在俄罗斯人进攻亚速的过程中,不仅使用了吃水较浅的小船,还动用了在遥远的地方兴建的适合航海的舰队,并把这些船只交到了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和水手手中。接着,彼得大帝在亚速附近的塔甘罗格(Taganrog)兴建了一座海军基地,并在这里聚集了来自奥地利、荷兰、意大利和英格兰的技师、工程师和船匠,动工造船。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

彼得大帝不仅招募斯拉夫裔的水手,也招募外国海员,还照着巴巴利海盗船只的样子仿造了一些船只。由于土耳其人在刻赤海峡(Straits of Kertch)控制着一座要塞,所以彼得大帝的舰队仍然只能在亚速海中活动,而无法进入黑海。但他决心夺取并控制这个出口!这也是俄罗斯人第一次拥有一支海军力量,而他们对奥斯曼帝国充满了敌意......

与此同时,在更为关键的战场上,新登基的苏丹穆斯塔法二世将证明自己是一个兼具意志力和活力的年轻人。与他父亲穆罕默德四世不同,穆斯塔法二世还是一名饱含激情的战士:他决心以身作则,复兴奥斯曼帝国伟大祖先们的尚武传统!因此在老苏丹艾哈迈德二世去世后三天,他就发布了一份引人注目而又内容直率的御旨。他在御旨中谴责了过去几位苏丹的执政方式,宣称他将亲自带兵出征去对付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他说他将决意亲入战阵与敌人搏斗!

随后新苏丹穆斯塔法二世召集了大维齐尔、其他几位维齐尔、乌理玛、军队的副官和阿迦们,让他们认真商议他本人究竟是应该留在阿德里安堡,还是应该亲自出马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交锋。

经过三天的商讨,迪万会议认为不应当由苏丹本人亲自指挥作战,理由是这可能会危及他本人的性命和江山社稷。而且苏丹也确实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对此穆斯塔法二世则回复道:“朕决意出征!”

1696年,穆斯塔法竟然真的率军亲征,这无疑让部队大感兴奋,因为自穆罕默德三世苏丹之后,尊贵的苏丹已经很久没有真正的御驾亲征了。这一次穆斯塔法二世率军从贝尔格莱德出发,一路夺取了几座小城堡,并且赶走了包围蒂米什瓦拉(Temesvar)的萨克森公爵。随后由于临近冬天,大军就没有继续前进,而是选择返回帝都伊斯坦布尔。在首都,那些曾经反对他的雄心壮志的官员为他举行了得体的凯旋仪式,他在音乐和礼炮声中回到了大萨拉基里奥宫。凯旋队伍中还押着300名战俘,他还公开宣称这些战俘都是敌人的将军,大军还带着一路上所夺取的各种战利品。

穆斯塔法汗・本・阿卜杜勒-哈米德

等到转年,穆斯塔法二世苏丹还想再次率军前往贝尔格莱德,一心想要再打一次胜仗。但这一次,他的对手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一位新将领——杰出的指挥官萨伏伊的欧根亲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

而苏丹手下的将领们却在一次次的军事会议上争论不休,在进军方向上产生了严重分歧:“究竟是向西进入斯拉沃尼亚(Slavonia)呢,还是向北进军匈牙利?”苏丹本人也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最终他们决定向北进入蒂萨河(Tisza)流域,并在森塔(Zenta)渡河。

另一方面,一名奥斯曼战俘则将苏丹的决定透露给了欧根亲王。于是欧根亲王率部进行了一系列强行军,以阻止苏丹过河。而当他率领大军抵达森塔时,土耳其人则刚刚搭建完临时桥梁,尚未完成渡河。

此时苏丹和他的骑兵及大部分炮兵部队已经抵达了河的左岸,而步兵和其余的炮兵仍然留在河右岸的堑壕里。此时土耳其人若趁敌人立足未稳立刻发动进攻,且得到炮兵的支援,是有可能将欧根亲王的部队击退的。但苏丹的军官们则依然没有协调一致,苏丹本人也还留在左岸,这就给了欧根亲王准备进攻的时间。在距离日落还剩下两个小时的时候,一名来自维也纳的信使传令说不得冒险开战。

然而欧根亲王则是一个热衷冒险的人,他并没有理会维也纳的命令,而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欧根亲王让他的部队组成半月形的队列,在左、中、右三路同时发动了进攻。用欧根本人的话说,这是一场“可怕的大屠杀”。

土耳其人的部队被迅速击溃,随后陷入一片混乱,甚至有一队近卫军还发生了哗变,反过来杀掉了他们的指挥官。此战中超过2万名土耳其人丧命,其中包括大维齐尔、4名维齐尔、许多帕夏和30名近卫军阿迦!还有1万士兵在渡河时落水身亡,只有不超过1000人逃到了河对岸。史称“森塔战役(Battle of Zenta)”!随后欧根亲王向皇帝汇报说,己方士兵“站在死尸堆上,如同站在一座岛上”。等到夜幕降临时,一切就都结束了......

梦碎

森塔战役时,苏丹穆斯塔法二世只能站在河对岸,无助而惊愕地看着他的部队灰飞烟灭。随后他率领骑兵撤退到蒂米什瓦拉,接着又途经贝尔格莱德灰溜溜的回到了首都伊斯坦布尔。

另一方面欧根亲王则缴获了9000辆马车、6000头骆驼、1500头牛和700匹马,以及由奥斯曼大维齐尔所掌管的大印!这一象征苏丹权力的大印在此前还从未落入过敌手!随后苏丹穆斯塔法二世则开始了与奥地利的和谈。

被欧根亲王正面打败的经历,使年轻的穆斯塔法苏丹彻底灰心丧气,再也没有亲自指挥军队出征过。从这一点看出穆斯塔法也就是徒有勇气,既缺乏军事经验,也没有学到祖先传承下来的任何技巧,在面对西欧国家久经战阵的指挥官时,他只能遭遇可悲的失败。

随后苏丹穆斯塔法为了恢复奥斯曼帝国倾颓的国势,再次倚赖科普鲁律家族。这一次他提名科普鲁律・侯赛因出任大维齐尔。科普鲁律・侯赛因是老科普鲁律・穆罕默德兄长的儿子,也就是二代科普鲁律・艾哈迈德的堂兄弟。

科普鲁律・侯赛因

如今科普鲁律・侯赛因作为科普鲁律家族的第四位统治者,他将竭尽全力重整国内的行政体系和经济状况。但帝国在欧洲的局势已经因1683年维也纳之围的失败而无可挽回,所以曾出任过贝尔格莱德总督的侯赛因只能向哈布斯堡王朝提出议和。

此时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符合已经失败的土耳其人利益,也符合胜利者欧洲人的利益:因为威尼斯已经筋疲力尽;波兰的索别斯基也在1696年去世;利奥波德皇帝则忙于欧洲事务,特别是迫在眉睫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此时只有刚刚崛起俄罗斯帝国的彼得大帝还想着继续收割奥斯曼的领土,为此彼得大帝还亲自去了一趟维也纳,试图说服皇帝与他结盟继续作战。但他来晚了:两个没有直接卷入这场战争的国家——英格兰和荷兰已经为和谈展开了斡旋。

当时的英王威廉三世即位后,为改善英国对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战争中的形势,和荷兰人一起推动对土耳其人的议和。英格兰大使佩吉特勋爵(Lord Paget)和荷兰大使雅各布・科利尔(Jacob Colyer)先彼得大帝一步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奥斯曼帝国科普鲁律・侯赛因处进行斡旋,最终取得了成功。

科普鲁律・侯赛因为此召开了一次国务会议,几天后,苏丹给了佩吉特一份答复,要求他转交给英格兰国王。这标志苏丹接受了英荷两国的调停。于是在1698年的最后几个月,各方势力代表齐聚多瑙河右岸克罗地亚的卡尔洛维茨(Karlowitz)举行了和谈,在皇帝的要求下,俄罗斯人也参加了会谈。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

在和约中,俄罗斯只得到了亚速及其周边地区,但彼得大帝还想要夺取刻赤海峡,打通进入黑海的通道,因此对和约条款并不满意,也不愿意签订期限超过两年的和约。但他在会谈中的主张得不到任何支持,因而对哈布斯堡王朝充满了怨恨,认为他们“对待我像对待一条狗”,迫使他“两手空空地离开了会谈”。

而在经过漫长而激烈的谈判后,其他各方均同意签署有效期25年的和约,史称《卡洛维茨条约》。和约中哈布斯堡王朝得以保留斯拉沃尼亚、特兰西瓦尼亚、除蒂米什瓦拉之外的匈牙利大片地区,以及蒂萨河以东的一片领土。这意味着土耳其人先前占有的匈牙利领土只剩下三分之一还在自己手中,而哈布斯堡王朝的版图则扩张到了巴尔干地区的大门口。波兰则收回了波多里亚、卡缅涅茨、乌克兰西部以及蒂萨河以东的一片领土,但撤出了摩尔达维亚。威尼斯保留了摩里亚、圣毛拉岛以及在达尔马提亚和阿尔巴尼亚占领的大部分领土,但是需要归还科林斯地峡以北的领土。

1699年的1月26日,各方正式签订了《卡洛维茨条约》,随后多瑙河上的彼得罗瓦拉丁要塞和贝尔格莱德鸣放了和平的礼炮,宣告和约的签署。就这样,在17世纪即将落幕的时刻,奥斯曼帝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一直是令基督教国家感到畏惧的强国,但一场又一场的失败和一个又一个条件越发不利的和约,使得奥斯曼帝国再也无法回到征服者辈出的伟大时代了。从此以后,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西方世界的力量超过了东方世界,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也将越拉越大。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军事层面上,还体现在决定了军事力量高下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发展层面上。奥斯曼帝国在此时已然落后历史浪潮,虽然还在挣扎维持缓慢的进步,但奥斯曼帝国整体已经陷入停滞和衰落,极度虚弱的奥斯曼帝国已不再构成对外威胁,它逐渐变成了其他18世纪强国加以利用和扩张的目标,而这些国家当中,就有日后奥斯曼最为难缠的对手——俄罗斯帝国!

至于苏丹穆斯塔法二世,则在统治的后期致力于恢复苏丹权力。但自从他父亲穆罕默德四世把行政大权交给大维齐尔开始,苏丹的权力就只是象征性质,为此他开始改革变法,但1703年他的变法失败后,苏丹穆斯塔法二世遭到了罢免......

就这样,庞大臃肿的奥斯曼帝国跌跌撞撞地走进了18世纪的新时代......

3 阅读:10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