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蓄洪就是为了保江北的大武汉和大荆州!

武当云中客 2024-07-17 06:14:42

洞庭湖蓄洪就是为了保江北的大武汉和大荆州!

从洞庭湖团洲垸的决堤,我们就可以看出洞庭湖防洪形势的严峻性。但是我们再看洞庭湖过往200年的变迁的话,就会感慨洞庭湖的太多不容易。为何呢?因为长江每年的径流量都是恒定的。然后就洞庭湖以上,差不多就承接了长江年径流量的的2/3,差不多有6500亿立方。但是与200年前的洞庭湖相比,那个时候的洞庭湖的面积有6300平方公里,库容500亿立方。而如今洞庭湖的面积只剩下2650平方公里,库容我只剩下200亿立方。过往的200年,洞庭湖的面积减少了57%,库容萎缩了60%。那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200年前,洞庭湖这个水盆用500亿立方库容,来承接长江流域中上游的7500亿立方的水资源量;而如今洞庭湖这个水盆子只剩下200亿立方了!由此造成了洞庭湖的这个水盆子如今的抗洪形势能不严峻吗?所以我们要对此次的洞庭湖团洲垸决堤事件予以充分的理解。

那么洞庭湖的蓄洪作用为何非常重要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为了保卫两湖平原的安澜。更确定的来说就是为了保卫大荆州和大武汉!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在宋元之前,整个两湖的蓄水池子其实不是如今的洞庭湖,而是地处江汉平原的云梦泽。然后从唐朝开始,中间经过宋元,长江由于左淤右冲原理,就使得云梦泽的水逐渐往南汇聚,由此洞庭湖越来越大。而云梦泽则逐渐消亡。而正因为江汉平原这个粮仓的形成,地处汉江和长江交界处的武汉则逐渐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了整个中部地区最大城市。

正因为两湖平原的主体就是长江江北的江汉平原,再加上大武汉的崛起。所以从明朝开始就造成了长江防洪,江北一直重于江南的局面。如今江汉平原主体就是荆州市加上天仙潜3市。如此这个范围我们自古以来又可称为大荆州范围。然后再加上武汉。大荆州加上大武汉的面积有2.98万平方公里,人口2193万,经济体量为2.58万亿;而江南的湖南洞庭湖区三市岳常益面积为4.54万平方公里,人口1394万,经济体量为1.14万亿!由此可来见长江江北的武汉、荆州的人口总量、经济总量以及人口经济聚集度都是远高于长江以南的岳常益三市。这就是长江防洪,江北的湖北之所以重于江南的湖南洞庭湖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我们来看看武汉上游的水利枢纽和防洪设施。其实都是围绕着保卫江汉平原和大武汉展开的。首先保卫大武汉的第一道关卡就是三峡峡口的两坝,尤其是三峡大坝,三峡大坝393亿的储水量,为整个两湖平原和大武汉拦截了长江汛期来自长江上游的主要洪水;然后接下来保卫大武汉的第二道关卡就是荆州江北的防洪大堤和与之相对应的江南的分洪通道和分洪区,这里的水就是流向湖南的西洞庭湖,其目的就是为了保卫江北的荆州城区、江汉平原和武汉,起到分解长江干流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然后武汉的第三道防护关卡就是洞庭湖了。洞庭作为两湖地区最大的蓄水池子,对于两湖防洪蓄洪起到了中枢作用。可以这样讲,能够保卫江北大荆州和大武汉的关键就在洞庭湖!由于过去200年的洞庭湖区的围湖造田,使得洞庭湖的库容减少了300亿两方。说实话这确实不该。接下来就来到了保卫大武汉的最后一道关卡了。这道关卡就是簰洲湾。簰洲湾几字形的大湾,阻滞了长江奔腾的江流。当洪水来临时,簰洲湾成了武汉防洪的最后一道天然缓冲屏障,因此有了“簰洲湾,弯一弯,武汉水落三尺三”的说法!

如此通过三峡大坝以下的两湖防洪设施,我们可以看出荆江大堤、江南分洪河道、以及簰洲湾对洪水的阻挡作用。这些都对保卫江汉平原、荆州和武汉起到关键防护作用。但是两湖防洪的中枢之地还是要看洞庭湖!但是如今洞庭早已失去了昔日方圆八百里的气势恢宏弄。洞庭湖如今只有200亿立方米的库容,这个对两湖平原来说实在是太小了。不足以支撑保卫大荆州和大武汉的彻底安澜!所以建议洞庭湖应该早日深挖扩容,最好能够恢复到昔日500亿立方米的库容。只有这样湖北的江汉平原和大荆州、大武汉才能得到彻底太平!

0 阅读:185
评论列表
  • 2024-07-17 08:43

    我围湖造田,不是看上那点土地,也不是想在那建房子,单纯的就是为了保护大武汉[抠鼻]

  • 2024-07-17 14:06

    洞庭湖淤积是自然现象,就像长江口崇明岛越来越大一样。只不过人为因素加快了而已

武当云中客

简介:经济地理分析、历史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