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最后为什么惨死?司马光评价了6个字,字字珠玑!

周亦见 2024-05-16 18:18:32

秦孝公死后,商鞅死了的作用,比活着更大。

道理其实很简单,看看下面的分析你就懂了。

周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338年)

【原文】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

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

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

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1)史料故事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了,他的儿子嬴驷即位,也就是秦惠文王。

见时机到了,曾被商鞅处罚的公子虔的门下弟子,控诉商鞅意图谋反。

于是,官府派人去抓他。

商鞅闻风逃向魏国,但魏国的边境却将他拒之门外。

无路可走的商鞅,只得再次返回秦国,退回到他的领地商於。

他从那里组织兵力,挥师向北攻打秦国的都城郑县,但不幸的是,他最终兵败被杀。

商鞅的尸体被车裂,家族也遭到了灭顶之灾。

当时,商鞅作为秦国的宰相,执法严酷,甚至曾在渭水河畔对死刑犯进行处决,使得河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他担任宰相的十年间,积累了大量的怨恨。

赵良曾去拜访商鞅,商鞅自认为对秦国的崛起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想与秦穆公的宰相百里奚相提并论。

于是,他问赵良:

“你如何看待我与五羖大夫的比较?”

赵良比较怕死,先问了一句:

“千百人的随声附和,也不如一个人的直言不讳。我能否直言不讳而免于一死?”

商鞅鼓励他说:“请直言。”

于是,赵良开始说:“五羖大夫,原是一个楚国的乡野之人,但秦穆公将他从放牛的卑微身份,提拔到了万人之上的地位,秦国人对他无比敬仰。”

“他担任宰相六七年,不仅帮助秦国攻打郑国有功,还三次扶持晋国的新君,并曾解救楚国于危难之中。虽然他身居高位,但出行总是步行,不乘车;即使在烈日下,他也从不打伞遮阳。”

“他在都城中行走,没有随从车队,也没有保镖护卫。当他去世时,秦国的男女老少都为之痛哭,甚至连小孩子都因为伤心而停止了歌唱。那些一起舂米的人,也默不作声,不再唱起他们的工作歌。然而,您呢?”

“您是靠着一个受宠的臣子推荐才得以晋升,这样的崛起之路,并不如五羖大夫那般令人敬仰。”

“您上任后,对公族苛刻,对百姓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公子虔因您的惩罚已经八年没有出过门了。您还杀了祝懽,并对公孙贾施以了黥刑,毁了他的容貌。”

“《诗经》上说:‘得到人心者兴旺,失去人心者衰败。’您的所作所为,似乎并没有赢得人心。您每次出行,都有武装的车辆跟随,勇敢的士兵护卫在您的左右,还有持矛操戟的士兵跑步跟从。没有这样的排场,您甚至不敢出门。”

“《尚书》上说:‘依赖德行的人会昌盛,依赖武力的人会灭亡。’您这样的排场,显然不是依赖德行!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危险!权势和富贵,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但您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更加贪恋商於的富贵,独揽秦国的政权,积累了大量的民怨。一旦秦王过世,想要对付您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商鞅听完这些话后,并没有太在意。但仅仅五个月后,他的到日子就到头了。

(2)解析

很多人疑惑,商鞅不是为秦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吗?

秦惠文王自己也肯定了变法,为何一定要杀商鞅?

答案很简单,杀商鞅符合他的利益。

原因有3点。

第一,秦惠文王跟商鞅有仇。

秦孝公在世时,商鞅有着坚强的后盾,但秦孝公一死,情况就急转直下。

新国君秦惠文王上台,他对商鞅没什么好感。

想当年,秦惠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因为商鞅的严格执法,使得他的两位老师受到了惩处。

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第二,商鞅的权力太大了。

在主持变法的过程中,商鞅积累了巨大的影响力,他的风头,已经远远盖过了新国君嬴驷。

国君的象征是什么?

权力!

权力就是他的命,谁也不能碰,即便是儿子也不行。

所以,功高震主的商鞅,已经成为了新君嬴驷的威胁。

而且除掉商鞅一举两得。

旧贵族们一直都想除掉商鞅,嬴驷把他交出去后,某种程度上,能减轻这部分人对变法改革的反感。

尽管嬴驷并不偏爱商鞅,但他心里明白,商鞅推行的变法是对的。

因此,如果只牺牲商鞅的性命,就能够平息那些旧贵族的怒火,同时又能保持变法所带来的进步,那对整个秦国来说,就是最有利的选择。

这么看来,当时秦国都是商鞅的敌人。

其实不然。

还有部分人是变法的既得利益者—平民百姓。

可惜,他们没有话语权。

而且,从老百姓的视角看,他们所感激的是国家的政策,而并非商鞅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情境下,舍弃商鞅以平息旧势力的反对,就是嬴驷的最优选择。

可悲的商鞅,旧贵族想要他死,新国君也容不下他。

按理说,他应该趁早卷铺盖走人,找个安全的地方避风头才对。

但商鞅这个人,一心扑在改革上,他觉得自己的使命还没完成,不能轻易放弃。

可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

商鞅在逃离秦国的路上,竟然因为自己颁布的法律,因为没有带通行证而无法离开秦国。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自己制定的法律,最后竟然成了困住自己的枷锁。

无奈之下,商鞅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起兵反抗。

但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最终,他被处以车裂之刑,全族被杀。

这样的结局,对于商鞅来说,或许早已注定。

回头来看,商鞅其实有两个选择可以避免这样的结局。

一是早早逃离秦国,二是在秦孝公去世时,提前准备好退路。

但他都没有选择,可能是把变法看得太重,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

当然,也可能是舍不得荣华富贵。

综合来看,商鞅的死虽然悲惨,但却很有价值。

他的死,在一定程度上熄灭了旧贵族的怒火。同时,也确保了改革制度的持续执行。

可以说,商鞅是用自己的命,为秦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对于商鞅的死,司马光老爷子评价了六个字:“天资刻薄少恩。”

这也是重要的一点。

但没办法,他代表的是法家,是严酷的律法,需要用严厉约束百姓。

这是商鞅自己选的路,解决再悲惨,也只能自己忍着。

另外,关于商鞅和秦孝公这对君臣,网上有种说法,说秦惠文王只是侩子手,真正的凶手是孝公。

至于证据,是孝公死前担心儿子坐不稳王位,便表示要传位给商鞅。

商鞅拒绝了,但事情也传开了,特别是传到了嬴驷的耳朵里,间接害了商鞅。

这是一个版本。

但就我来说,更愿意相信更一个版本。

我宁愿相信孝公之言是真的。

孝公清楚,他死后商鞅也很难独活。这才要传位,以保商鞅。

商鞅也知道这点,但不能为了自己活着,而违背当初誓言。

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秦孝公跟商鞅,算是君臣关系的典范了。

更多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周亦见圈子”,送你一本价值500元的《资治通鉴解密》

1 阅读:133

周亦见

简介:一个喜欢专注分享历史故事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