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宜跟毛主席罕见的珍贵图集:毛主席紧盯镜头,温情又不失霸气

百年人物志 2024-07-30 11:03:26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2017年3月25日,谢静宜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自1959年起担任毛主席的机要员以来,她在毛主席身边工作长达17年之久,深受毛主席信任。

毛主席去世后,曾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亲人先后写下了多篇回忆毛主席的文章,每次发表总能引起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关注。

谢静宜就曾在2015年出版了《毛泽东身边工作琐忆》一书,在书中回忆了自己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时的一些往事,向外界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毛主席,为后世了解毛主席提供了更多史料。

1959年,谢静宜担任毛主席的机要员,此后,她便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随他四处奔波,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一时期毛主席的身体情况不错,经常乘坐专列前往各地视察工作。每次出行,毛主席总要求大家轻装上阵,随行工作人员则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作为机要员的谢静宜因为工作原因,与毛主席接触的时间很多。

也正因如此,谢静宜留下了与毛主席珍贵的合影留念。上面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谢静宜身穿大衣,头戴一顶帽子,露出一排牙齿笑着,脸上的酒窝更是可爱。一旁的毛主席同样穿着大衣,目光直视镜头。这一幕看起来充满了温情。

回忆起毛主席外出视察工作时,谢静宜笑着表示:“由于每逢‘五一’和‘十一’,按照惯例,毛主席与其他领导人要在天安门城楼上跟人民群众见面。因此,每到这两个时间点到来前,毛主席总会赶回北京。”

对此,毛主席曾跟谢静宜开玩笑地表示:“我又要回京‘罚站’了。”

众所周知,毛主席出行大多时候都是乘坐专列的。关于乘坐火车的原因,外界有声音指出是因为毛主席曾在1956年乘坐前往广州的飞机时发生了与地面失联40分钟的情况,当时让所有人焦虑不已。

此后,为了保证毛主席的绝对安全,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毛主席以后出行一般不再坐飞机。

对于这一说法,谢静宜进行了否认,并表示“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真实的情况其实是毛主席自己要求的,但并非出于安全考虑,而是因为乘火车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如果中途想停的话,可以找个支线停下来,下车到当地开展实地调查,或找当地领导谈话。事实的确如此,毛主席曾在专列上同很多领导同志进行过会面。

这样做方便毛主席开展实地调查研究。虽然跟一般的客车相比,专列的条件要好一点,但即便如此,毛主席也依然要忍受噪音和颠簸,而且冬天更冷,夏天更热。尽管条件不好,但毛主席依然选择乘坐火车出行,以便了解真实的民情,并及时同当地领导谈话交代工作。

因为乘坐火车出行的机会比较多,谢静宜还和毛主席在一次外出考察途中,站在专列前留下了一张合影。谢静宜双手插兜,扎着两条麻花辫,笑容明媚。一旁的毛主席衣着整齐,看起来精神抖擞,他目光紧紧盯着镜头,虽然嘴角微微露出笑容显示出一些温情,但作为共和国领袖又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丝霸气。

1965年,毛主席决定重上井冈山,并于5月22日来到了江西省永新县,在这里吃过午饭后才再次出发。当天下午,毛主席乘车来到井冈山的高峰黄洋界。

车刚刚停稳,毛主席便迫不及待推开车门走下车来。随后,毛主席在井冈山管理人员的陪同下快步向山顶走去。

站在山顶上,望着眼前的巍峨景象,毛主席心中思绪万千。这时,他看到了一块木质的纪念碑,上面刻着自己当年写的一首词——《西江月·井冈山》。

看着这首词,毛主席高兴地说道:“这是我在1928年9月打退了来自湖南、江西两路的敌人后写下的。”说罢,毛主席笑了笑,思绪早已回到了当年紧张的战斗。

紧接着,毛主席又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起了当年黄洋界上三发炮弹前两炮没有响的惊险故事。最后,他笑着总结了一句:“虽然前两炮没有响,但它们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

临走前,心情大好的毛主席专门请摄影师为大家合影留念,毛主席先后跟当地迎接的同志们和自己的随行人员合影留念。

其中,谢静宜和毛主席的这一张照片便拍摄于这个时候。左数第一位就是谢静宜,她的装扮还是一如既往,合照时伸出一只手跨在了毛主席的胳膊上,微笑着看向镜头。右边第一位则是担任毛主席英文翻译的唐闻生,她一头短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紧挨着毛主席。

每当拿起这张照片,谢静宜总能想起毛主席当年重上井冈山时的情景,一切宛如刚刚发生一般,历历在目。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谢静宜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强,加之她没架子,善于团结同志,因此深受中央和毛主席信任,不仅成为了毛主席的得力助手,更逐渐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政治人物。

在忙于工作的同时,谢静宜的感情生活也受到了毛主席的特别关心。其实,谢静宜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爱人苏延勋。两人于1959年结婚,同年,谢静宜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新婚夫妇为了工作无奈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异地分居。

后来,丈夫苏延勋被调到北京工作,夫妻俩才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不久后,谢静宜有了孩子,儿子出生前,应夫妇俩的请求,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为他们的孩子取了名字。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和谢静宜夫妇一起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夫妇俩分别站在毛主席两侧,他们的头默契地靠向中间的毛主席,这张照片如今看来仍然让人倍感温馨。

1991年,苏延勋因病逝世,丈夫的去世令谢静宜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此后每年,她都要来到苏延勋的坟前为他扫墓。

在谢静宜眼中的毛主席,除了是一位共和国的伟大领袖外,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平凡人,会哭会笑,感情细腻。

由于毛主席的儿子岸青长年在外地休养,父子俩见面的时间并不多,谢静宜还曾问毛主席说:“您怎么不去看看岸青呢?”

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也想去看。但看到他就想起了岸英和他妈妈,一家子都牺牲了……”

谢静宜听后,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如此近距离地窥见毛主席的内心世界,让她既敬佩又心疼。

参考资料:党史文苑2011年3期、党史天地2015年11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青年网

1 阅读:90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