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突然死亡,贴身护卫梅德韦杰夫:早已时日无多

星瑞看历史 2024-06-07 12:27:02

勃列日涅夫突然死亡,贴身护卫梅德韦杰夫:早已时日无多

1964年至1982年期间,苏联的首脑是勃列日涅夫。他把赫鲁晓夫赶下台,自己成了苏联新的统治者,之后更是更改了赫鲁晓夫的许多欠考虑的做法,致力于稳定政局,发展经济。

在其执政的早期,苏联的国家经济实力达到了顶峰,综合国力更是得到大幅提升。遗憾的是,70年代后,苏联进入了停滞时期,经济虽仍在缓慢地增长,苏联“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却也已经到来。

1982年,苏联正处在全面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最为激烈的阶段,苏联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却突然死亡。

究其死因,其贴身护卫梅德韦杰夫应道:“早已时日无多。”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戈尔巴乔夫、梅德韦杰夫谈勃列日涅夫去世

相信“戈尔巴乔夫”这个名字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他之于苏联,从某个方面来说就像溥仪之于清王朝。

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衰败是长时间、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或许有中兴之志,却无奈只有亡国之命。

作为一个国家的末任领导人,一个王朝的末位皇帝,在史书上留下了令人叹然的记载。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苏联领导人几经更迭,后来才有了戈尔巴乔夫的上台。对待这位前辈,戈尔巴乔夫为总结经验教训,也对其作出较为详细的研究。

2015年,戈尔巴乔夫出版自己的回忆录,就在其中谈到勃列日涅夫去世的经过,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戈尔巴乔夫提到,“说勃列日涅夫突然去世,听上去是一个很奇怪的表述”。

他表示,考虑到电视的作用,整个国家都知道他的身体情况。

戈尔巴乔夫点明“突然”这个词语用得并不恰当。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勃列日涅夫的贴身护卫梅德韦杰夫就有过类似的说法。

当时勃列日涅夫去世的消息传出不久,梅德韦杰夫作为知情人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就提到了勃列日涅夫其实“早已时日无多”。

两人都有这样的表态,显然勃列日涅夫生前就存在比较大的身体健康问题。

阿考斯、朗契尼克谈勃列日涅夫健康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在法国记者皮埃尔·阿考斯和瑞士医学博士皮埃尔·朗契尼克合著的《病夫治国》一书中就详细地记录有勃列日涅夫晚年的健康情况。

文中提到,1974年,在接待埃及代表团之前,勃列日涅夫一度卧床不起。

莫斯科对外宣布他是患上了流感,但一些心脏病专家却知晓勃列日涅夫是出现了心肌梗塞,并认为勃列日涅夫心脏坏死的部分很大,数月内都不能复元。

然而,勃列日涅夫并不能推迟对埃及代表团的接待,后来他只好身穿睡衣、躺倒在沙发上接待来自开罗的使者。

就在双方接洽时,开罗的使者无意间从医生那里听到了勃列日涅夫的病情。

勃列日涅夫此次新的心肌梗塞还伴有心律紊乱,直立性低血压。

这让勃列日涅夫频繁出现眩晕,面色苍白,出汗,甚至因失去知觉出现视力混乱。

在埃及代表团终于离开后,有50天的时间里,没人再能得见勃列日涅夫。

有隐讳的消息称勃列日涅夫已经住进了距离首都3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接受医生严格的护理。

一直到1975年英国首相威尔逊来访,他才重新出现在俄国电视的镜头里。

文中写道:“苏联的评论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他身体健康。”

文中补充,除了心肌梗塞和直立性低血压外,勃列日涅夫的身体还存在其他问题。

比如勃列日涅夫一直被医生要求住院减肥,他血里的胆固醇过高,同时三甘油酯含量过大,而动脉血管的虚弱还引起了他大脑某些微小的破坏。

1975年5月,勃列日涅夫参加战胜希特勒德国30周年的盛大庆祝会后就再次住院。当时这一消息被严格保密,只有几个外国使馆被告知党的总书记将“消失”两个星期。

但人们后来还是发现了,只因为勃列日涅夫似乎长期以来感到说话困难,此次接受手术正是为处理颌上一个过去伤口的后遗症,手术由苏联的外科医生承担,却也请来了德国的牙科大夫相助,后者试图悄悄进入克里姆林宫,但显然他失败了。

一时间,谣言四起,而勃列日涅夫的被迫的消失还在之后延长了时间,几乎所有的传闻都令人感到惶恐不安。

对待这样一个“肉体痛苦的大人物”,文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无论他如何不同凡响,也不能对自己体内脆弱器官的波动无动于衷,他要自问它们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对饱受疾病困扰多年的勃列日涅夫来说,一个有病的身体如同一座监狱,而当他的疾病被认为难以遏制的时候,这座监狱里就出现了可怕的苦役。

总之,在1982年去世前,勃列日涅夫长期饱受疾病困扰且难以扭转身体颓势是不羁的事实。

而他的离世,在多年的“小道消息”的宣传下,苏联自上而下也都早有准备。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

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里也讲述了苏联高层对于勃列日涅夫去世一事早有准备的情况。

他提到,在1982年的11月7日,十月革命的纪念日,他还看到勃列日涅夫作为苏联首脑检阅了整个阅兵仪式,之后更是在盛大的招待会上发表了讲话。

当时勃列日涅夫一切如常,看不出不久他竟然会离开人世。

但就在3天后,11月10日,本来正在接待斯洛伐克代表团的戈尔巴乔夫突然被打断了谈话,来人递来了一张纸条,上边写着:“安德罗波夫要见你。”

对方要戈尔巴乔夫向代表团发表歉意,立即中断接见,即刻去安德罗波夫的会议室。

戈尔巴乔夫一切照做,很快走进了安德罗波夫的办公室,看着安德罗波夫尽力用平稳的语调讲述勃列日涅夫已经在当天早上去世的消息,且提到了是勃列日涅夫的夫人彼得罗夫娜请他对外通报这一消息。

安德罗波夫话语一落,戈尔巴乔夫同他一起陷入了沉默。

后来是戈尔巴乔夫率先开口,并认为“我们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不必绕弯子”,他要安德罗波夫“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不能拒绝”。

只因为当时安德罗波夫的候选人资格已经得到了同意。

当天,政治局会议召开并决定召开中央委员会特别全会。会上,安德罗波夫很顺利地被推举和任命成了新的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坦率地说,勃列日涅夫的去世虽然突然,但并没有使我们感到震惊或不知所措”。

甚至,他还补充道:“那些天里,我们当然都在思考未来,国家的状况和国家的发展前景。我可以有把握地说已经存在着对于巨大变革的期望。”

事实上,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毁誉参半的领导人。他的18年执政生涯可分成两个阶段看待,第一个阶段备受赞扬,第二阶段却多有批判。

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是在1964年。自1964年开始,一直到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的执政风格更趋于保守。

他没有对苏联的体制“动大手术”,只更改了赫鲁晓夫需对欠考虑的做法,注意对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正是在这一时期,苏联的国家经济实力达到了苏联时期的顶峰,综合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但70年代,因为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严重经济危机和滞涨,美国更陷在越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勃列日涅夫一改此前的保守,趁机大肆扩军备战,在全球展开战略攻势,积极介入、主动对抗,和美国进入争夺世界霸权的最激烈的阶段,也就给苏联的发展埋下了致命危机。

更不妙的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时也对苏联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严重束缚,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陷入停顿。

在方方面面的影响下,苏联也就迎来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1982年,勃列日涅夫因病离世,安德罗波夫被选为新的总书记,据戈尔巴乔夫所言,其“已经意识到必须抛弃那些带有‘勃列日涅夫时代’特征的东西”。

显然,在当时两大趋势下——或将勃列日涅夫变成另一个“经典”、一个伟大的“权威”,或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评价持有保留意见,为变革创新创造机会,安德罗波夫更倾向于后者。

不过,熟知历史的人也都知晓,苏联在之后几次更迭领导人,都未能将苏联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修复完好。

1991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成末任领导人。

参考文献:

(俄)戈尔巴乔夫著. 孤独相伴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M]. 2015

(法)皮埃尔·阿考斯,(瑞士)皮埃尔·朗契尼克著;何逸之译. 病夫治国[M]. 1981

91 阅读:71038
评论列表
  • 老泉 49
    2024-06-10 13:48

    苏联亡于赫鲁晓夫,为了一己私利否定开国领袖就是否定政党的正确性 ,导致全民信仰崩塌。

猜你喜欢

星瑞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