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个儿童福利院来了个会理发的“新爸爸”!

掌上青岛 2024-06-12 06:51:03

来铭源为超超理发。

来铭源

来铭源“跪”着给孩子理发。

临近父亲节,市儿童福利院来了一位会理发的“新爸爸”,市儿童福利院杨老师告诉记者:“天气渐热,孩子们需要理发,以前都是我们给孩子剪头,只关注头发短了凉快些,但谈不上美观。现在孩子们长大了,懂得爱美了,都希望剪个好看的发型。”这不,“新爸爸”——义工来铭源特意来为孩子们剪好看的发型了。

福利院孩子叫他“爸爸”

上午9时,来铭源来到了市儿童福利院为孩子们理发。第一位“顾客”是八岁男孩超超。超超很有礼貌地和来铭源握手、鞠躬致谢,说道:“叔叔,我要剪一个‘太阳’发型。”来铭源熟练地给孩子理出一个毛寸,在耳朵旁用电推子勾勒出一个闪闪发光的太阳图案。杨老师告诉记者,超超虽然有轻度脑瘫,却是这里最早会说话的孩子,在刚刚结束的“六一”儿童节,他还上台完整地唱了一首歌。

第二位“顾客”是15岁的男生“伍子”。来铭源问:“帅哥要理什么样的发型?”“别太短,不然成‘光头强’了。”伍子边回答边会心地笑了。伍子心智健全,只是腿脚不便,考虑到天气渐热,来铭源为他剪了一个罗纳尔多式的娃娃头,伍子全程微笑。理完发后,杨老师为伍子拍了一张照片,他对这个发型十分满意。

接下来的几位孩子行动不便,来铭源来到洗浴室或者床前,给孩子们理发。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姿势,来铭源一会儿侧弯着身子,一会儿“跪”着,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理发,避免理发引起孩子不适。年龄小点的孩子有时不配合、会哭闹,来源铭忙完后,长舒一口气,感慨地说:“孩子们的哭声听得我心都要碎了。”

最后一位理发的孩子年龄较小,保教阿姨哄着说道:“乖,爸爸来给宝贝剪头发,很快就好。”这趟义工服务,来铭源收获了“爸爸”的称呼。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20年前,福利院的孩子已经这么叫他了。

爱心义剪一干就是27年

来铭源老家临沂,13岁来到青岛“闯社会”,在工地上干过钳工,跟着老板跑过销售,还干过厨师。16岁那年,来铭源舅舅让他学一门手艺,最终选择了理发。也是从那年开始,他跟着师傅开始去养老院为老人们义剪,去福利院为孩子们义剪,去残联为残疾人义剪,27年来义剪没有停下过,现在仍保持着平均每月去三次养老院的频率。

来铭源对记者说:“师傅带我去义剪,其实初心是练手,当时很多同批学徒都没有坚持下来,但是我很喜欢。去养老院给老人们剪头发,熟悉之后,老人们称呼我‘元宝’、‘帅哥’,我感觉特别好。给孩子们剪头发,孩子们都叫我‘爸爸’,我的心一直暖暖的,只要孩子们有需要,我肯定随叫随到。”

来铭源介绍,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给孩子们理发只持续了四五年,后来他主要为老人和残疾人义剪。“有一次过年前,我们理发店4个同事,从凌晨干到晚上,为200多位老人剪好头发,老人们都很高兴。”

“去年,福利院的孙老师来店里理发,我们聊起来,得知他是福利院的老师,而且他经常来我店里买理发的工具,回去给孩子们剪发。于是,我毛遂自荐,希望可以做义工上门为孩子理发。”来铭源告诉记者,多亏孙老师牵线,他又开始为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义剪,由此,他再次成了会理发的“新爸爸”。

至今没给父亲剪过头发

“理发店的特点是敞开门做生意,不管有没有顾客,必须守店。因此,家里的琐事基本顾不上。我每周五闭店,其实这一天中有一半时间拿来‘义剪’,参与家事的时间只剩半天。儿子小时候我一次都没抱过,他现在上初中了,总感觉我不亲他。来铭源感叹,这么多年坚持义剪,亏欠家人,也多亏了爱人和的理解与支持。

记者随意问起来,你学了这门手艺,为父亲剪过头发吗?来铭源愧疚地说:“说起来惭愧,干这行近30年,唯独没有给老父亲剪过。逢年过节回老家,每次我要给父亲理发,他总是挥挥手拒绝,说儿子在外干活辛苦,回家就多休息放松,自己找理发店就剪了。”来铭源说,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老父亲舍不得辛苦儿子。

“这次孩子放暑假回老家,我一定要为父亲理个发。” 来铭源说。

多做点好事没有孬处

有受益者为来铭源算了一笔账,“敬老院的老人说,孩子,你干了这么多年,就算理一次发只收10元,这得多少钱!” 来铭源回答说:“人还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多做点好事,没有孬处。”

儿童福利院义剪结束后,来铭源说:“这些小孩,虽然不是我的孩子,但感觉跟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他们,我就心疼,希望天下父母都能好好地关爱自己的孩子。”

义剪20多年,牺牲了自己的很多休息时间,来铭源坦言从不后悔,他开玩笑说,做了好事经常会碰到幸运事儿。多年前因为没有本市户口,来铭源的孩子上幼儿园遇到困难,“当时一位来理发的老主顾建议我送孩子去麦岛幼儿园,那里招新生。我前去咨询,幼儿园答复只收本地户口的孩子。我后来遇到了这位主顾,他好心地帮我和幼儿园沟通,我家孩子的入园难题才解决。”来铭源说。(被采访孩子均为化名)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陈小川

■记者手记

父爱如山

来源铭讲述的他与儿子、他与父亲的关系,让记者颇有感触。父子关系远远没有母子关系那么热络,儿子年龄小的时候不容易感觉到来自父亲直接的关怀,有时甚至觉得父亲对亲戚家孩子的嘘寒问暖都胜过对自己,这种感受进入青春期后尤为强烈。

随着儿子心智成熟、步入社会,对父子关系发生颠覆性认识可能只在一个瞬间:或许高中住校,父亲送你进校门,你走出好远后,忽然回头,看见父亲仍静静站在原地注视着你;或许你周末带着孩子回家看望父母,在小区楼下抬头看家里阳台窗户,正好发现父亲也在期盼地看着你们;或许是在你的结婚典礼上,看到父亲上台讲话时,拿着讲话稿的双手止不住地颤抖……父亲的爱是默默地,是深沉的。

这个周末就是父亲节了,孩子们搞“家庭团建”,举杯敬父亲一杯酒时,祝酒词不妨加上这四个字 :父爱如山。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