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北京籍女兵刚到部队,正训练,一梭子弹突然射来…

雪域情 2024-03-12 22:44:33



初到高原和险些夺命

张兵

1968年我们40个从北京应征入伍的女学生兵,结束了在西宁的短训后,从青海西宁出发,乘坐解放牌大卡车,经过9天的翻山越岭的颠簸,高寒严重缺氧和风沙雨雪及冰雹的洗礼,于1968年7月2日到达了西藏拉萨。我和三十多个战友,分配在西藏军区通信总站,我们跟着领兵人员走进了军营,走进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部队。

进到营房住地,是一个里间大,外间小的套间房。里间大房子什么都没有,根本就没有床,我们打开背包睡地铺。对于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没有半点的怨言和意外。因为无论是在西宁训练,还是进藏路上,接兵首长时常提示我们,当兵光荣在于军人特别能吃苦。从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到民主改革,再到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戍边守土、固土,每一步都是老西藏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凭借着勇敢顽强,特别能吃大苦的坚韧精神和毅力,在高寒极度缺氧的世界屋脊,用血肉之躯创造了无数的人间奇迹!

西藏军人在复杂的地理条件下,和恶劣的缺氧环境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从来不缺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和战胜困难的精神!回想进藏沿途我们食宿经过、路过的所有兵站条件都很简陋,有的兵站做饭和饮用水都是到河里去挑水,冬天去河里背冰化水。一路兵站的房子,没有一个兵站的房子是砖盖的。房屋的下面都是就地取材的石头,上面是干打垒砌成的厚厚的土泥坯子房,外面抹上一层水泥。炕同样是从这头砌到那头的土坯炕,上面铺层毡子,进、出藏都是这样过来的。到部队后,我们也用木制的模子,做过土泥坯子,晒干后摞在一起,哪里有用时,都能派上用场。

面对眼前的艰苦环境,我们没有半点怨气和退缩,早就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我们三十多个新兵,住在里间大房子里,进门三面墙,中间留出一条过道,我们打开背包,铺好毡子和褥子,按部队内务要求,把被子叠得平平整整,一个挨一个的睡地铺。外边的小房间,有两层钉的特别简单的脸盒架,毛巾和刷牙用具都放在各自的洗脸盆里。部队发的糖磁缸子,既是我们的喝水杯,又是刷牙杯,外出野营拉练,还是我们携带方便的吃饭碗。这就是我们部队的新家,军旅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我们每个人参军都很不容易,都是众多选一参的军,我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军旅岁月。在这里我们一切从零开始,从头学起。

领导首先安排我们开始了紧张的新兵正规训练。每天半天政治学习:学毛著,讲传统、讲纪律,组织原则、军民关系等。半天军事训练,包括:队列训练,军容、内务、擦枪、瞄准、黑灯打背包,紧急集合等。我们每人一支半自动步枪,我们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枪。祖国把守卫西南边疆的重任交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刻苦训练,尽快掌握各种业务技能,时刻为保卫祖国挺身而战!

我们每天排好队,在指挥员的带领下,喊着响亮的口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迈着整齐的步伐,齐步或跑步来到训练场上。

就在我们新兵开始训练不久的一天,我们还经历了一次突如其来的生死威胁。1968年7月,那时西藏的社会情况很复杂,民主改革以后,广大农奴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生活。百万翻身农奴,发自内心的对共产党、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对金珠玛米(藏语对解放军的称呼),发自肺腑的热爱,在部队期间我们是深有体会的。

无论是我们执行任务,还是走在街上,藏族老乡无论身后背着多么沉重的东西,只要见到解放军,他们都伸出大拇指,虔诚地歌唱赞颂金珠玛米的歌曲。这也是我们,无论过去多少年,都深爱着高原那片热土,永远牵挂着朴实无华的百万翻身农奴。然而被推翻的封建奴隶主阶级一直不甘心失败,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寻衅滋事,兴风作浪。

记得那天在训练场上,我们排着纵队,正聚精会神地听着教官讲解训练要领,突然一梭子子弹从我们胸前飞速而过,好险呀,分明是想对我们进行阶级报复,显然要夺我们的命呀!就差那么一点点,险些把我们这些新兵穿了“糖葫芦”!幸亏我们的训练教官李富立站长,经验丰富,思维敏捷,聪明果断,大脑反应极速!连续大声命令我们,原地卧倒,原地卧倒!……我们全体人员立刻迅速卧倒在地,似乎屏住了呼吸。

我们竖起耳朵,瞪开大眼,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李富立教官凭着他的经验和嗅觉,爬在地上,告诉我们:“为安全起见,今天的训练结束。大家听候命令,一会儿大家站起来,跑步回营房。我们当时可能年龄小,没有太多的危险意识,只是傻傻地听着教官的命令而行动。等我们跑回到营房,李站长向中队领导叙述那惊险一刻时,仍然心有余悸,重复地说:“太危险啦!太危险啦!

北京女娃子刚到部队,就遇到这么大的危险,真出事怎么向她们家里交代!又怎么向组织交待,”……后来李站长告诉我们,他说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以后,每当想起那天的情景,他现在后背还直冒冷汗!

我们是幸运的,躲过了夺命的一难!经历过这件事以后,现实教育了我们,我们必须随时擦亮眼睛,坚定信心,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分清敌、我、友,爱赠永分明!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兵:72岁,中共党员。1968年入伍,在西藏军区通信总站电话队,1974年复员,分配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直到退休。

作者:张兵

24 阅读:18676
评论列表
  • 2024-03-14 21:39

    是谁开枪?

  • 2024-03-19 19:51

    一梭子弹谁打的?我猜应该是副教官打的,也是上课内容,属应急训练

  • 2024-03-15 06:13

    说的是个啥[无奈吐舌]

  • 2024-03-20 16:33

    谁打的?从胸前穿过,应该后仰怎么还卧倒?

  • 2024-03-15 10:20

    没查着凶手吗?

雪域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