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直言:如果可以,尽量别让孩子住校,伤害太大了

红红说育儿TXH 2024-06-04 18:12:02

01

回来的路上遇到邻居李大姐,只见她一脸愁容,手里还大包小包拿的满满当当,我以为她是去给高中的女儿萌萌送东西,却被告知:我去接孩子回家的,咱不住校了。

原来,萌萌虽然从高一就住校,但是直到现在都没适应。尤其是本学期以来,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受到室友们焦虑情绪的影响,萌萌已经连续失眠两周了。

李大姐带萌萌去看医生,医生说,萌萌精神头很差,紧张、焦虑又疲惫,有轻微抑郁的倾向。无论如何,一定要先保证孩子的睡眠。

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李大姐说:原想着住校能节约不少路途上花费的时间,让孩子多有点时间用在学习上。

现在倒好,成绩没提高多少,倒是把孩子害苦了。还是走读吧,孩子睡得着,我也才放心。

住校居然对孩子有伤害?我带着这个问题去咨询当老师的朋友们,没想到他们纷纷点头,其中几位班主任直言:如果可以,尽量别让孩子住校,伤害太大了。

02

能让老师都摇头,那么,住校到底有哪些伤害呢?

情感缺失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当年第一次住校的时候是在高一,第一次离开父母,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与人接触,那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即使我从小就有很强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比如,我8岁就学会了做饭,我能独立做好所有的家务活,比如扫地、喂鸡、喂猪,我还能在父母农忙时帮忙下地干活,我还能年年保持第一的成绩。

可是,所有的独立,所有的坚强,在真正开始寄宿的那一刻,都显得微不足道:我会莫名其妙地失落,心里感到不踏实,还会不自觉地流泪。

即使我拼命告诉自己:我已经15岁了,我是为了求学,为了以后有更好的将来。可事实就是,我总是觉得失落,经常失眠,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忍不住哭泣。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一个月后,我才慢慢从悲伤中走出来。

孩子对父母有天然的孺慕之情,只要他们在,孩子就觉得心安,即使夜里醒来,也知道有爸爸妈妈在,因为他们会及时给我们情感上的慰籍。

可是,一旦住校,这份让人感到温暖踏实的链接就断了,如果是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更会感到不安和恐惧,对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

焦虑

有一位同事大哥,在孩子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忽然放弃了寄宿,天天去接送孩子,我们都不理解:路上花费的时间,够孩子多做很多题,多睡一会儿觉了,你这不是胡闹吗?

大哥却红着眼睛说,孩子本来心理素质就不太好,结果,越临近高考,孩子越焦虑,已经焦虑到整宿睡不着了,只有在家里才能安心躺一会儿。

教师朋友们也说,现在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孩子们住校,不但要安排好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拼尽全力去抓学习,去和同龄人竞争。

如果没有家人的及时关注和支持、安慰,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回想我自己高中住校那几年,最痛苦的就是返校的时候,眼里有泪、心里委屈、一步三回头。

即使晚上躺在了宿舍的床上,也常常难以入睡,总觉得心里堵得慌。我那时的室友都是大大咧咧的性子,我都会这样,要是遇上个情绪不稳定,也一样焦虑的室友,真不知后果会怎样。

安全隐患

这一点,在低龄孩子身上最明显。

曾经听一位在山区工作的教师朋友说过,因为条件太过艰苦,路途非常遥远,很多当地的孩子从一年级起就寄宿。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学校给孩子们的床安上了围栏,又垫了防撞条,老师们更是一晚上起来好几次查房。可是,依然防不住孩子们踢被子,猛翻身。每年总有几个冻感冒的、掉下床的、夜里哭着闹着找妈妈的。

除此之外,因为同一宿舍的孩子们家庭情况各不相同,难免出现恃强凌弱的情况。在安全方面,寄宿的孩子,确实比走读的孩子隐患更多。

早恋

一位当了20年班主任的老师说,在早恋这一块,住校生的概率比走读生大的多。

毕竟,在父母跟前,再胆大包天的孩子也会有所顾忌。可是,离开了父母,缺少了长辈的约束,一些懵懂的想法很容易出现。

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对异性充满了好奇,自制力也不是那么好,早恋也就很难避免了。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住校,父母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再做决定。

03

那么,哪些孩子不适合住校呢?

首先就是,年龄太小的孩子。

年龄太小的孩子,一般对陌生环境的反应大,自理能力也不太好,他们还需要父母的照顾和帮助。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生活上,都离不开家长。

如果勉强他们去住校,还可能带来心理的伤害,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其次就是,适应能力不够的孩子。

有的孩子天生敏感,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不喜欢和众多同龄人共同相处,也就是典型的适应性差、适应能力弱。

这样的孩子,即使融入集体也需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被迫住校,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不但不能促进孩子成长,反而会从身心上伤害孩子。

因此,这样的孩子也不适合住校。

再次就是,和父母联系紧密的孩子。

有些孩子天生就对父母感情深厚,和父母的联系也比别人更紧密,他们需要父母的情感扶持和安慰。而这份感情是不能由他人来代替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这样的孩子被逼着去住校,可能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产生焦虑情绪,对亲子关系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这样的孩子也不适合住校。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再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母亲。因此,在孩子住校这件事上,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入手,切不可一厢情愿、操之过急。

那么,你会让孩子住校吗?为什么?

4 阅读:766
评论列表
  • 2024-06-20 11:48

    我非常认同。因为我的孩子之前上火寄宿学校。孩子出现了焦虑失眠。后来我们转会了离家近的公立学校 孩子现在才开始活泼开朗起来

红红说育儿TXH

简介:关注家庭教育,分享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