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除了“豚鱼计划”,还想要“云南特区”?是谁阻止了这一切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4-06-11 08:40:44

近期,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突然发了一篇文章:《假如以色列就在中国》。

网友虽然不解其意,但鉴于美国“爱搞事”的习性,猜到这里面肯定憋着坏水。

果不其然,文章强调,那位影响世界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不留余力地推动犹太人在中国云南安家落户。

细思极恐,假如当时这个计划真的实施了,如今巴勒斯坦的悲惨命运很可能转移到中国!

这中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而美国旧事重提的背后,又打着什么算盘?

«——【·日本"河豚计划"的卑劣与痴心妄想·】——»

在解释以色列为什么不可能在云南建国之前,先看看历史上某些人曾经哗众取宠的表现。

1938年12月6日,一个名为“河豚计划”的秘密行动获得了日本政府的正式批准。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东北地区推行为犹太人建立"留居区",乃至最终在那里为犹太人建立一个"国家"。

看上去,这似乎是日本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为饱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然而,事实的本质却大相径庭。

这个计划的代号"河豚",实际上就是一个巧妙的隐喻。

河豚鱼虽然美味可口,却有剧毒,如果烹制不当就会酿成人命关天的大祸。

日本给这个计划起这个代号,无疑是在明示,他们将对犹太人戒备有加,防止被犹太人"咬了一口"。

日本当时的政策主张是,要充分利用犹太人在经济和外交上的影响力,以改善日本与欧美列强特别是美国的关系。

因此,他们将犹太人视为一枚可以被自由操控的棋子,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工具。同时,也将我们的国土算计在内。

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不会容忍这种公然侵犯领土主权的举动。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凭借爱祖国、爱家乡的坚韧意志,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硝烟弥漫的峻峨岁月。

怎会被一张华丽的"羊皮"所迷惑,接受分解国土的命运?面对日本的无理诉求,中国人民充满愤怒和不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日本统治者痴迷于扩张野心和殖民梦想,一心只想在中国这片热土上,通过武力和欺瞒扎根、卷土重来。

"河豚计划"无疑就是他们狂妄幻想的一个写照。

然而,历史的发展终归按照人民的意愿在前进。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抗争终于赢得了胜利,日本的侵略计划也就此被彻底粉碎。

这是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不朽篇章,凝结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定意志。我们有理由为之自豪,也有资格去审视那段黑暗的历史。

«——【·"云南计划"的历史波折·】——»

在上个世纪30年代,当纳粹对犹太人实施疯狂的种族屠杀时,中国国民党政府也曾设想过在云南为犹太难民提供庇护所。

这个计划虽然最终没有实施,其中的曲折历程同样值得回顾和玩味。

1939年,正值抗日战争烽火连天之际,国民党领导人提出了在云南为犹太人建立聚居区的设想。

这一设想看似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但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和现实主义的算计。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正孤军奋战,战火仍在持续蔓延。在这个危难的时刻,获取美国和英国的军事援助,成为了他们的当务之急。

而他们深知,英国的经济命脉实际上被一些犹太人掌控。

因此,如果能够在中国大规模接纳和安置犹太难民,必将对英国人产生有利影响,从而赢得他们对中国抗战事业的同情和支持。

这就是"云南计划"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当然他们也认为,这些商业头脑颇为出众的犹太难民,可以为中国落后的内地地区输送宝贵的经济智慧。

从长远来看,他们有望帮助中国成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强国。可以说,这种"借力打力"的思路,正是当时中国政治家的一种策略考量。

然而,这个计划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除了国民党政府自身手头拮据,无力承担大规模迁移和安置难民的费用支出。同时,当时的美国政府也表现出了置身事外的态度,对于提供资金支持并不热衷。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日军的进一步侵略,这一计划不得不被无限期搁置。

抗日战争一直持续到1945年,之后国共内战又紧接而至,国民党最终被赶到了台湾。"云南计划"也就此成为一段仅存于纸上的往事。

从这段历史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国民党,还是英美等国家,对待犹太难民问题都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

面对人道主义危机,他们更多地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寻求某种政治和经济的实际回报,而不是出于纯粹的人道主义关怀。

只有拥有自己的国土和主权,犹太人的命运才不会完全被他国所左右和摆布。这无疑是一个深刻而沉痛的历史教训。

«——【·旧事重提是何居心?·】——»

尽管"云南计划"早已过去将近一个世纪,但就在最近,美国一家著名杂志却突然就此事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的言辞和用意,不免让人觉得怪异和可疑。

2023年6月2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假如以色列就在中国?》的文章。

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假如1939年的"云南计划"真的实施了,那么以色列国家就有可能建立在中国境内,而不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

这番话充分暴露了美国一些媒体狭隘和偏执的心理:"他们"认为,只要是涉及犹太利益的事情,别国就理所应当照单全收,任凭摆布。

不这样做,就是"误读"了他们的影响力。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吗?

如若中国真被打上了这顶帽子,将极大地影响我们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国家的关系,从而削弱我们在中东问题上的影响力。

这不禁暴露出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的险恶用心。多年来,他们一直在企图以"反恐"的名义,插手并主导中东事务走向。

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人民友谊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一些人心存不满和妒忌,因而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

曾几何时,美国政客们还把中国对于人权、民主、自由的主张视作可笑与无谓,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出的声音付之一笑。

但今天,局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东、亚洲还是非洲等地区,中国的理念与主张都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民族的拥护与认同。

我们推崇的,是文明交流、民族平等、互利共赢。我们反对的,是武力霸权、单边主义。

对于这一立场,美国政客们虽然对外喊打喊杀,但内心深知再清楚不过了。所以,他们才会不择手段地炒作一些旧账陈话,妄图扭曲中国在正义事业中的形象。

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必将辗平一切顽固分子和反动狭隘的障碍。

中国将与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并肩前行,为维护正义、实现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

«——【·开封犹太人与中华大地的交融历史·】——»

讲到"云南计划"和中国接纳犹太人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一段独特的历史。那就是曾经在古都开封,就有一批经历了上千年的犹太人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的故事。

据石碑记载,开封犹太人的祖先"进贡西洋布于宋",也就是在宋朝时就已远涉重洋来到了中国。

宋朝皇帝见到这些远道而来的异邦人,既感兴趣又颇为欣赏,于是"龙颜大悦之下"就允许他们"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

也就是说,这些犹太人得到了在开封永久定居的许可。

这说明了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反犹太主义现象。相反,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在这里得以共同生存、和谐相处。

可以说,历史上的开封犹太人写下了种族融合的佳话。他们虽然保留了一些独特的习俗,但在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上,却与中国人没有太大区别。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亲和力,让这些客居的异乡人,也逐渐被温暖地包容进了祖国的怀抱。

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延绵上千年,与当地同胞相亲相爱,形成了犹犹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对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排斥异族异教的国度。民族大融合、包容开放,注重民族之间的友爱相互,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所在。

我们虽然对待外来文化持有谨慎和理性的态度,但从来不曾拒绝不同的观念和声音在祖国大地上共存、共荣。

«——【·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论及巴勒斯坦问题,我们不能不提及其核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持续百年的领土纷争。

中东和平进程一拗再拗,双方陷入了难以摆脱的泥淖。以色列政府一意孤行,不断扩大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非法定居点,剥夺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权利。

更有甚者,以色列武装部队还屡屡对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平民进行野蛮射击和袭击。

面对眼前的违法事实和人道主义危机,国际社会无疑应该勇于发出公正的声音,否则就有失其作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初衷。

从这一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站在了正义的一边,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今年5月10日,联合国大会就以压倒性的多数(143票赞成、9票反对、25票弃权)通过一项决议,建议安理会重新审议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申请。

可见,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国际社会"并非美国一家的主场,更不是任何单一国家或者集团可以左右的。

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以色列单方面侵犯巴勒斯坦主权,违反国际法与人道准则。只有通过公正、理性的方式全面解决,才能维护中东的持久和平。

我们反对一切人为制造和挑动冲突的行径,也从来不会破坏现有的地区秩序,更不会主动对任何国家或民族构成威胁。

我们崇尚以对话代替武力,通过互利共赢来化解矛盾,在不同文明间建立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局面。

中国深知,维护中东和平,解决好巴勒斯坦问题,不仅关乎当地人民的福祉,也关系到整个地区的发展稳定。

一旦这根燃燃火种彻底蔓延开来,附近国家必将首当其冲、遭殃池鱼。

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旁观者。

我们一直在中东问题上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努力为有关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他们以最大诚意、以务实态度进行对话,达成公平合理、互利双赢的解决方案。

0 阅读:218

朝史暮今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