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鸡”论坛上夹带私货的“贾”思考和“贾”建议

机汽小侃 2024-06-27 07:02:26

谁能想到,在这个6月里,竟然出现了两个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论坛。一个是“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一个是“2024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

与前者这种官方论坛相比,后者就显得有些不堪。一来是这个论坛需要加上一个大大的双引号,二来是说事实讲道理成为“夹带私货”,三来是论坛沟通交流的作用变成了阴阳、单方面批斗的工具。

以往,一些非官方组织的行业性质的论坛,无非就是“你捧钱场我捧人场”、搬个奖杯、喝喝红酒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即便偶有牢骚,也不能改变这是一个大号的沙龙、有限范围Party的主基调。

这种“论坛”,其他行业笔者不清楚,但“2024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算得上是汽车圈里较为知名的之一了。只是,“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这个创建于2009年3月,由《汽车商业评论》发起,“轩辕之学”协办的论坛,但其实本质上是扯大虎皮好唱戏。

而掌舵这一切的,便是集《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轩辕之学校长、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等职务于一身(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是个啥?望知情人士留言告知),也是让这次论坛引起广泛关注的“贾可”老师。

其中,“轩辕之学”曾用名“轩辕大学”,后在国家八部委出台文件清理整顿大学、学院名称使用乱象之后更名为“轩辕之学”。

即便没有任何统招办学资质,属于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机构,但却引得汽车圈内大佬趋之若鹜。其中,不仅有汽车圈内司职要务的领导作为其学员,据传更有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和谊、威马汽车创始人/CEO 沈晖等这样的大人物作为“学校”的导师或校董。

遗憾的是,徐和谊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沈晖去年借口参加德国慕尼黑车展,随后转机直飞美国纽约,远走海外,业内无法借此机会再次一睹二人风采。

不过贾可毕竟人脉深厚,当日,贾可长期关注、采访的商界游人,远在美国的汽车创业行为艺术及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家,每次都错过回国航班的贾跃亭先生,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了一次画饼行为艺术及语言艺术表演。

难能可贵的是,如此豪华的“师资”力量下学费却十分实惠,据悉,该机构的报名费每年仅为10万元。

尽管滥用“大学”,但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媒体人、高知,贾可老师在业内仍是备受赞誉的。尽管其通过办学、协会等方式,串联起了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管理人员,但从未听说或者传闻拉拢相关媒体和企业管理人员滋生腐败的问题。这里必须承认,贾可虽然是假“校长”,但确实做了很多真实事。

但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位泰斗级的人物,却在其自己操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翻了车,这也是这次论坛引发热议的根源所在:

贾可在6月14日举行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开幕词《中国汽车往何处去》当天在其《汽车商业评论》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正常来讲,这本该是一篇阐明论坛主旨的欢迎辞,但最终因为不够专业和夹枪带棒的观点论证,让贾可老师的商业盛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滑铁卢。

以下引用《中国汽车往何处去》原文原图:

“……中国汽车向何处去至关重要。现在,我们又到了中国汽车发展的十字路口,走得好,我们中国汽车就会海阔天空,能够真正跃迁到世界一流汽车阵营,走得不好,又可能前功尽弃,此时此刻,可以说,中国汽车到了最好的时候,但却又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再看两组数字。一组是国际车企2024年第一季度的经营情况,一组是中国车企的经营情况。看完之后,大家的感受是什么?表面上,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在突破性增长,新能源市场渗透率更是高歌猛进,我们中国车企整体经营情况越来越差。我们是不是忙了个寂寞?这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引用结束)

在这份《汽车商业评论》制作的表格中,从净利润同比数据来看,实在无法做出“我们中国车企整体经营情况越来越差”的结论。

首先,汽车是重资产长周期的规模经济,这里仅通过一个季度的数据实在太过片面,如理想汽车,虽然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了36.7%,但去年,这家公司的年净利润可是高达118.1亿元。汽车企业的盈利(除少数超豪华、奢侈品牌以外),基本上首先都是依靠不断提升规模,这也是所有车企都在追求的共同目标。其次,全球车企的利润组成不光与车卖的多少有关,也和汇率等因素息息相关。

当然,《汽车商业评论》或许有更充分的数据为其论点进行支撑,只是某种原因没有使用,但接下来的观点和立场,不但完全有失水准,更是有失公允,虽然通篇对比亚迪一字未提,但每一个标点符号和声调都像在点名暗指比亚迪。

关于行业现状部分,其认为:1、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2、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3.卷资金:拖欠货款,代币伺候;4、卷用户:平息事端,连蒙带哄;5、卷关系:上下腾挪,左右逢源;6、卷舆论:混淆视听,水军盛行。

以上六点中,除了打口水仗的部分,存在太多的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如,1、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请问,电脑的价格相比十年前如何?汽车是发动机造假了还是电池造假了还是车身造假了?性能差了吗?日本企业不卷价格,他们造假少了?这和卷有直接关系吗?2、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这一点怕更是无稽之谈吧?哪个抄答案的能考第一?

关于这篇文章的很多观点,知名汽车媒体人青主也有撰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其《原来反对的不是卷而是比亚迪,这不是一个媒体该持的立场》一文中剖析得十分深刻和客观,感兴趣的可以移步阅览。

笔者惋惜的是,贾可老师这样一位行业泰斗,为何会在这次论坛上如此有失风度呢?

有消息称,这或许和贾可老师与比亚迪较早时期结下的“梁子”有关:

2016年4月22日,太原某出租司机因病猝死。

贾可老师将该信息造谣为“出租车司机被电死”,并被各路网络媒体转载报道,此事也对比亚迪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当时比亚迪特意对此进行发布了法律声明,根据检测结果显示,未出现漏电现象。随后,比亚迪法务部门介入,向《汽车商业评论》进行追究法律责任。此时,贾可便找到多方面的关系,到处说情。而比亚迪在承担巨大损失以及险失重要业务、计划从严处置的情况下,仅让贾可老师做出公开道歉,也并未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6年12月23日,贾可才被迫公开道歉(而在这份公开致歉信上,不少业内人士才知道贾可的真名叫余勇),而且道歉词充满了不情不愿。此时,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了整整8个月。

或许,贾可与比亚迪的恩怨情仇从2016年便已开始。贾可(余勇)与《汽车商业评论》以及其主导的颁奖、论坛对比亚迪的刻意回避和“春秋式”无视,似乎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观点。

但这或许并不绝对。这里,仅以轩辕奖、金轩奖、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等这些在汽车圈内响亮的榜单或者论坛为例,未曾领奖、上榜或被表扬的车企绝不只比亚迪一家,很多公认备受消费者认可的热销车型,都不在榜单或评奖范围以内。如果质疑按照上述逻辑,那么以上评奖、榜单和论坛将毫无公信力。

这一点,笔者并不愿意相信。难道,真的是谁给钱谁上榜?毕竟,贾可(余勇)可曾公开明确表示,“我们应当清醒,自己干的不是赚大钱的买卖”。

而至于近日圈内传言贾可(余勇)在此次论坛上“因有其他企业的商业合作而针对比亚迪进行了一场刻意的‘黑公关’”,笔者更是不信。因为论坛上,贾可(余勇)自己也在反对卷舆论(混淆视听,水军盛行)。

0 阅读:1

机汽小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