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简史(1):难陀王朝

战史威锋 2024-03-14 10:02:28

印度次大陆的历史是不断被征服,被异族统治的历史,本地原住民更是早早就失去了领土的统治权。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似乎到处充斥着令人匪夷所思的习俗。那么印度到底是如何从一个文明古国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呢?今天我们来聊聊印度的磕头史。

古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泛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南亚次大陆就产生了文明,即“哈拉吧”文明,而创造这个文明的就是古印度原住民达罗毗荼人,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指的就这个文明。早在欧洲人还在山洞里和野兽一起居住的时候,哈拉巴文明就已经掌握了烧陶技术,并且用烧制的砖头建造出了城市,这里的城市面积虽然都不大,但是设施却很完善,政府办公地,浴池,下水道等等一应俱全,并且用烧制的地板砖铺路,由此可见当时在这块大陆上生活的人民过的都很不错。

哈拉巴古城遗迹

然而公元前1900年左右,哈拉巴文明却突然消亡,大量的居民逃离城市,而消亡的原因至今都是个谜团,目前最多的猜测是气候变化引起印度河干涸,导致原住民被迫离开家乡,寻觅新的定居点,古印度地区的文明也暂时陷入了混乱。

公元前1500年左右,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从北部兴都库什山脉的开伯尔山口入侵了印度,并快速占领了印度河和恒河上游地区,并在此定居了下来,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开伯尔山口,本来印度次大陆的地理位置极佳,北部是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其他三面都是海洋,这非常有利于一个文明的长期发展,即便放在任何一款即时战略游戏中,只要守好路口,那么绝对能够狗到最后发展壮大,最后横扫地图上的所有对手。然而就是西北部的这么一个缺口,导致印度三番五次的被异族从这里入侵,原本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屏障,却被印度人硬生生的玩成了死穴,甚至就连整个山脉都被入侵者起了一个极为侮辱性的名称兴都库什山脉,翻译过来就是:杀死那个印度人。

被雅利安人征服近千年的历史被记载在名叫《吠陀》的文献中,因此这段历史也被称作“吠陀时代”。吠陀文献一共有四部,其中《梨俱吠陀》产生的最早,记载的是公元前1500到900年的历史,这一时期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另外三部文献分别为:《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记载的是公元前900到600年的历史。这段历史被称为“后期吠陀时代”。早期吠陀时代的古印度还处于军事民主制阶段,就是一个部落的男人们平时在一起商量事情,战时推举带头大哥作为军事首领“罗阇(she读一声)”,此时的财产还是公有制。

到了早期吠陀时代后期,开始出现了财产私有制萌芽,贫富差距开始显现,社会上出现了等级分化的现象,随着等级的分化,种姓制度的萌芽产生了。到后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遍布了整个恒河流域,生产力也逐步提高,一切因素的催化下,文明开始改变,这一时期的印度发生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首先产生了我们所熟知的种姓制度,这个制度发源于早期吠陀时代的“四瓦尔纳制”,它把人分成了四个等级。第一瓦尔纳是“婆罗门”,负责掌管宗教祭祀;第二瓦尔纳是“刹帝利”,负责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瓦尔纳是“吠舍”,是平民阶级,主要从事农业商业等活动。大多数的雅利安人都属于这三个等级,前三个等级均属于“再生族”,是不是有些意外,“吠舍”居然也属于“人”。

而第四瓦尔纳“首陀罗”是除贱民外地位最低的人群,他们大多都是古印度的原住民达罗毗荼人,从事的工作也都是最苦最累的,并且得不到任何保护。首陀罗是“非再生族”,不能拥有第二次生命,各瓦尔纳之间也不能通婚,世代只能从事规定的职业,不能随意更改,也就是说贼的儿子永远都是贼,法官的儿子永远都是法官。高种姓的人伤害了低种姓的人会从轻处罚,而低种姓的人伤害高种姓人处罚则会非常严重。很明显,这个制度是雅利安贵族为维护统治想出来的剥削工具,这个制度非常不合理也非常落后,它的危害极其深远,直到今天,种姓制度在印度依然发挥着作用。

第二个重要变化是国家的产生,后期吠陀时代伴随着阶级分化,军事民主制遭到破坏,原来的带头大哥“罗阇”逐渐变成了国王,不过这一时期的国王还都是一些小国王,远远算不上专制君主,充其量就是部落酋长级别。伴随着种姓制度和国王的产生,印度的婆罗门教额随之诞生,种姓制度是维护等级利益的工具,国王则是负责统治臣民的代表,但国王的权利相对有限,国王想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就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婆罗门教(印度教前生)由此孕育而生。

婆罗门教的教义以种姓制度为核心,宣扬梵我合一和造业轮回。他们宣传人的肉体并非真实的,唯一真实存在的是被称为“梵天”的世界精神(梵天大神早期只是精神领域存在),人死后要重归于梵。通过造业轮回说,婆罗门教将低种姓人说成是因为前世作恶所以今世遭到报应,这种说法显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古印度早期的历史也是一本糊涂账,因为印度人并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导致很多古印度的历史只能通过宗教书籍来查找,直接造成了古印度历史的真空状况。至于之前的哈拉吧文明也没有保留下来多少记载,就连古城遗址也是在1920年才被大英帝国的摸金校尉们发现,在掠夺宝物的过程中有没有人为损毁其文献记载也已经无从考证。从而导致人们大多只是知道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之后就是不断的被征服,不停的磕头换爹。而雅利安人征服印度的记载除了创建婆罗门教、除了留下种姓制度外,至于其中的细枝末节几乎没有,很少有关于政治历史的资料。直到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99-500年),波斯人和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先后入侵印度,才使得印度的历史事件略有记载。

马其顿方阵枪指开伯尔山口

公元前6世纪到前4世纪(公元前599-300年),古印度迎来了第三个重要变化,这个阶段俗称为“列国时代”。列国时代小国林立,有数十个之多,在佛教文献中,提到了其中十六个比较大的国家,较出名的有:摩揭陀,般阇罗,塞建陀等。其中又以摩揭陀最为重要。列国时代的阶级分化更为严重,这导致了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冲突时常发生。期间最为激烈的冲突当数反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的运动。

婆罗门利用种姓制度将阶级固化,而自己则越来越腐败,祭祀的花样也越来越多,费用也越来越高,经常都要用活人献祭。种种恶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反感和思考,于是,各种反婆罗门教的思想流派开始出现。根据佛经记载,主要诞生了“六十二见”、“九十六外道”等思想,这些派别的思想也各不相同,但基本都反对种姓制度。其中又以佛教和耆那教的影响力最大,佛教和耆那教的兴起也直接导致了婆罗门教的衰落。

六十二见思想

列国时代后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也越来越激烈,此时摩揭陀逐渐强大起来,不断灭亡其他小国。公元前364年,摩揭陀国王庶出的儿子摩诃帕德摩·难陀杀光了其他兄弟,并且推翻了摩揭陀的统治者,建立了难陀王朝,定都华氏城,并基本完成了对恒河流域的统一,差一点就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帝国,但是为什么是差一点呢?因为就在这个时候,亚历山大带领着他的马其顿方阵,浩浩荡荡的跨过开伯尔山口,印度即将迎来又一次的入侵。下一篇,我们将继续聊聊难陀王朝灭亡后,孔雀王朝的兴起与衰亡,敬请期待。

3 阅读:91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