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说什么经费受限”!这3部剧一个比一个穷,却穷成了经典

张小锋说 2024-06-05 15:45:21

一、敬业有为铸就经典辉煌

昔日的电视剧剧组,虽然家徒四壁、资金短缺,可他们用敬业和执着的精神谱写了一段段永垂不朽的艺术篇章。回想起那些剧组在逆境中挣扎拼搏的情景,我们不禁钦佩他们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和对艺术事业的虔诚热爱。

是的,他们当年穷得揭不开锅,条件窘迫到了极点。就拿86版《西游记》来说吧,由于资金一度断绝,全剧组不得不暂停拍摄,大伙只好东挣西挤、四处筹钱。

有时拿到一笔钱就连夜复工,一拍一空很快又停工了。如此反复数次,老天终是垂怜,在艰难的条件下,这部传世佳作终于诞生。

《武林外传》剧组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他们为了省钱,宁可将拍摄地点选在偏僻的山沟里。太阳下山后,周围就是一片黑漆漆,只有狼嚎回荡在山野。

缺少基本電源,拍摄時常被迫中断,全组人手持电筒在黑暗中摸索。制作条件之差,已经到了家徒四壁的地步。

可正是因为家徒四壁、生活拮据,这些拍剧的人们才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们用虔诚的敬业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将平凡蝶变为永恒经典。

就像《西游记》导演杨洁说的:"我们是在拍一件艺术品",她要求全员时刻专注、决不允许半点懈怠,全力打造出最佳的视觉效果。

是的,虽然他们穷,穷得揭不开锅,但正是这份对梦想的执著和对事业的虔诚热爱,让他们在逆境中拼搏出了一个个永垂不朽的经典佳作。

这些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成为无数人难忘的记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怀着这样的敬业精神,今后定能创造出更多的优秀影视作品。

二、时下影视浮光掠虚愁云惘惘

不可否认,当下影视圈的制作阵容庞大、片酬高昂,制作预算动辄过亿,可谓是钜资重金。谁曾想,这些耗资颇丰的豪华大制作,与其付出的巨大成本存在着明显反差,真正优秀出众的作品并不多见。

明明投资巨大、道具服化昂贵无比,可主角们却只是身着统一款式的白色长袍,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随意游走,吹着空调,念着一成不变的台词。

剧中人物的形象渲染如此单一乏味,难怪观众们会产生审美疲劳。情节也显得千篇一律、平庸无奇,令人对这些豪阵云集的商业大片失去期待。

更有甚者,有些所谓的"顶级制作"完全是浮光掠虚,铺张浪费。明明号称人马经费耗资巨大,确拥有最顶尖的演员和制作人员,可细细分析却发现剧中人物形象不明、面目狰狞,根本无从欣赏所谓的"巨资真功夫"。

一些观众看在眼里,哂足了劲儿:"这样的大制作到底有什么质的飞跃和创新?制作费似乎只是掩盖内里空洞的外衣而已。

"的确如此,过去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虽然资金紧缺、条件拮据,可创作者们用心用力,毫不马虎,最终塑造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令人难忘的经典角色。

相比之下,现今影视界风光无限的大制作却常常显得没精力下功夫,只知铺张浪费,对艺术精神的执守和对细节的打磨缺乏应有的用心。

难怪有人感叹"一沓钞票真不值钱"。影视从业者若想在观众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就应当像前辈那样兢兢业业、诚诚恳恳,用虔诚的心态打造精品力作。

三、《西游记》一穷二白遇知音

追溯到80年代,当年杨洁执导的《西游记》因为资金短缺,创作之路可谓坎坷重重。一部剧的拍摄史就像一场马拉松,遥遥无期,杨洁不得不身兼数职,竭力支撑。

有时她得亲自穿上小妖的行头,在镜头前撒欢嬉戏;有时又得运笔临文,为插曲《女儿情》谱写歌词,字字凝聚着对这部作品的深深眷恋;"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朗朗上口的歌词,吟咏出导演对剧组的殷殷期盼。

当歌词一诞生,现场内外无不拍手叫绝,杨洁的这份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执著,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不仅是杨洁如此,该剧演员们在资金短缺的困境下同样使出了浑身解数。扮演唐僧的迟重瑞不仅在剧中塑造了这一主角,还分饰了井龙王、天庭神仙等一系列在内在外的角色。

他的师弟项汉则是将"多岗并任"发挥到了极致,只手遮天一人扮众角,从小喽啰到群魔乱舞统统是他。

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就连当年那个保守年代,项汉都担任了第一个"裸替"演员的先驱。观众们盯着荧屏上的白白嫩嫩的小蛮腰,却根本想不到幕后是个满脸横肉的老男人在"裸体出镜"。

四、《封神榜》妆衣道具虽简陋情怀却殊勃勃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90年代,温碧霞主演的《封神榜》同样是在拮据条件下诞生的。那年温碧霞年方34岁,正值女性魅力绽放的最佳时期,外形恰好与导演对"妲己"一角"媚而不俗"的要求不谋而合。

可就在温碧霞被确认出演妲己一角后,一个严峻的现实难题摆在了剧组面前:由于经费短缺,她的妆扮只能从简。

最终,导演下定决心,索性让温碧霞穿上一件单薄的肚兜就这么上阵演绎全剧。这可谓是相当大胆和前卫的做法了。

出人意料的是,当年的观众们竟浑然未觉有何不妥,这实属一种期待加迎合的双重效应在发挥作用。温碧霞肚兜加身的"妲己",行走于荧屏,确实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不仅妲己的妆扮出人意料,扮演哪吒的陈浩民同样是"潦倒"装束出镜。那会儿他刚好处于颜值巅峰期,扮相极为神武英勇。

可头上那闪闪发光的银色发冠,却是工作人员临时用废弃的卡纸DIY打造而成,制作朴素到啼笑皆非。

奇怪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廉价发冠配上陈浩民的俊朗相貌,反而成就了哪吒英武不凡的形象,倍受观众青睐。可见当时观众的接受能力是多么的"单纯"呀。

再看二郎神的"镇山之宝"三叉戟,它的身世同样出人意料。实则这把号称利器的三叉戟,只不过是剧组工作人员用几块塑料拼凑而成的玩具,分文不值。

但我们当年的观众却对它视若珍宝,个个痴心妄想能得此神器馈赠,可见我们是多么地"淳朴"。

除了服装道具如此简陋之外,《封神榜》的后期制作开支同样刻意压缩到让人咂舌。比如当需要出现20万大军开战的场面时,考虑到预算过于吃紧,只能草草一瞥便迅速略过,绝无停留和展示的机会。

更夸张的是,剧中的众多女孩子不得不身兼数职应景换装,如同变脸般今天演铠甲士兵,转日就扮作仙女,明日又变身丫鬟,活脱脱一副天生"能装"的模样。

制作费节省开支如此严厉,除了上述这些"智慧"之外,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大级人物被拉下水———就连陈浩民这位头号主演,竟也被"逼"上梁山,为该剧自编自导自唱片头曲,再一次展现了"多才多艺"。

0 阅读:118

张小锋说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