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前夫被打回了原型,不过最可悲的不是他,而是我婆婆

宛凝评情感 2024-04-28 05:39:12

朋友自诩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人生就像安徒生笔下那个寒冷冬夜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充满了心酸与无奈。除了日常的早出晚归,周末还要兼职做一些经纪工作,筹备各种活动。她总是抱怨自己缺钱,上周刚完成一场活动,原以为她能暂时松一口气,结果她却告诉我,刚拿到手的收入又转给了刚步入社会的妹妹。

她只是简单地抱怨了一句:“我当初实习的时候,没有人给我钱。”然后就沉默了,对于父母和妹妹,她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她说她是个老实人,可以对天发誓,她并没有那么多心机,只是口才好了一些,给人留下了不太一样的印象。其实,她并不愿意委屈自己,但是,生活就是如此,没有太多的选择。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能理解她的处境。有的可能是家里的长子或长女,被父母寄予厚望,必须帮助弟弟妹妹;有的可能是父母实在困难,只能自己站出来,帮助弟弟妹妹;还有的可能是属于所谓的“付出型人格”,虽然内心深处明白爱自己很重要,但还是会不自觉地为身边的人付出。他们内心似乎有一个声音:如果不付出,就感觉好像亏欠别人了一样。

我的朋友也是这样的人,她在爱情和友情中,总是付出的一方。她说,和前任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像母亲对待儿子,或者姐姐对待弟弟一样,承担起所有的责任。然而,时间久了,她发现付出得太多,而得到的太少。她不求对方付出和她一样多,也不指望对方报答她多少,但她至少希望对方能有一个感恩的态度。然而,对方却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无所谓,包括她自己。这让她感觉到了不公平,她开始对对方提出一些要求,仅仅是一些很低的要求,比如对他态度好一些,多体谅她一些。然而,这些要求却让对方翻脸,最终,他们的爱情也走到了尽头。

这就是我朋友的故事,一个付出型人格的女孩,一个总是为他人着想,却忽略了自己的女孩。她的故事,或许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也能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付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在友谊的温床上,她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为闺蜜的婚礼无私奉献着自己的芳香。她不仅是请帖的巧手匠人,婚礼策划的智多星,还是那个在仪式中伴娘的不二人选。她心中的愿望只有一个:为闺蜜编织一段难忘的婚礼记忆。然而,现实的针线却总是与她的设想相违背,她的每一个精心构思都被闺蜜轻描淡写地否定,而替换方案却无从谈起。

面对如此局面,难道不应该感到心疲惫吗?情感的付出未得预期的回报,心中的困惑与失落如同潮水般涌来,让人难以喘息。

在探讨人格类型的泥潭中,常有人以命运般的口吻断言:“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当发现自己被贴上了“付出型”的标签时,有人一边自我厌恶,一边仍旧不停地给予。这种思维陷阱似乎将人束缚在了无法逃脱的轮回之中,让人活得既疲惫又局限。

然而,若我们深入探究人格的根源,便会发现,是人们先展现出了某些特质,之后才有了对这些特质的命名。因此,一个人可以拥有某些特征,也可以改变它们。无需让既有的标签成为心灵的枷锁,否则人生便会陷入无尽的劳累与束缚。

一位读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也曾深陷付出型人格的泥沼。然而,经历了痛苦离婚的洗礼后,她重新找到了自我。她突破了内心的限制,其改变值得他人效仿。

离婚后,她的前夫和婆婆都陷入了困境。婆婆长期以来都将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仿佛她生来就亏欠他们一般。然而,当她离去,婆婆才意识到,没有了那个默默付出的人,生活将变得多么荒芜。

回首那段婚姻,她觉得自己过于天真。恋爱时的不对等付出已经让她感到不满,但她仍然期待婚姻能够带来改变。然而,婚后,她的付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沉重。她像牛马一样辛勤劳作,为家庭还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我不是非要什么回报”,她坚定地说,“我为何不能要求回报?我生来并未签订任何亏欠他人的协议。我的付出理应得到回报,否则这对我是不公平的。”

她学会了要求公正,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平等与回报。在友谊与爱情的旅途中,不应让付出的花朵在无情的风雨中凋零,而应该让它们在关爱的阳光下绽放,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美丽。

我投入了金钱,付出了情感,消耗了青春,却不见任何回报。他们竟然还要求我继续为婆家充当免费的保姆。我究竟得到了什么?

我无法忍受别人对我说:“女性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究竟命运是否悲惨,女性完全可以自己掌控。曾经,我不敢任性,但经历了那段失败的婚姻后,我坚信,余生我必须信仰一句话:越自私,越幸福。我仍会保持善意,但不会再盲目地付出。我只愿意与那些能在物质和情感上与我相互尊重、礼尚往来的人交往。

前面提到的那位读者,与前面两位朋友的态度有所不同,他选择了改变。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没有人会不知道原地踏步等于没有任何改变。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所有的事实都在提醒你做出改变。你不改变,只是一味地抱怨,这又有何意义?

说得难听点,你说你没办法,不得不付出,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吗?真的不得不付出吗?即使付出,保留一部分不行吗?

以她为例,她当然可以继续帮助妹妹和父母,但不必把所有都给他们,可以留一部分给自己。没有人规定说做出这样的改变不行。

在爱情和友情方面,我们也完全可以不必承担太多。该付出就付出,该计较回报就计较回报。如果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果断地放弃。没有人规定人在友情和爱情方面必须不断增加负担。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减少负担。

生活中的其他问题都可以用类似的思路去解决。不要还没尝试过改变就说自己没办法,你有没有想过办法?你有没有尝试过其他方式?路是走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希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

0 阅读:1098

宛凝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