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排名怎么样好不好?全球顶尖,学科建设赶超C9!

有何高教 2024-06-19 17:08:27

两院院士是我国科研队伍的领军力量,在科技攻关、战略咨询和弘扬优良学风中引领示范,作出突出贡献,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双院士”挂帅的“双一流”高校屈指可数,全国仅有7所,堪称理工类高校翘楚的大连理工大学便占据其中一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书记、校长作为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带头人,也是全校师生员工的主心骨,更需要对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方向把关。对于“双一流”高校而言,书记、校长“双院士”配置不只是如虎添翼,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使命,尤其是在科研方面。在这一点上,大工可以说是发展的典范。

在党委书记项昌乐,校长贾振元两位院士的引领下,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实力不断走上新的台阶,从引才聚才,筑就平台到成果落地,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增添着新的色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工深谙此道理,不断建设和完善科研平台,为后续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目前,该校共有国家级研究平台十余个,包括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以及50多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均成为大工攻克世界工程难题的“神兵利器”。

依托丰富高质量的科研平台,该校近年来研究成果频现,涉及到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能”。

仰观苍穹,能看到大工自主设计研制的辽宁省第一颗卫星——大连1号—连理卫星搭乘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飞向太空,彰显了我国在卫星研制领域的卓越实力与创新精神;俯瞰沧海,会发现由大工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项目已开工,这一项目将缔造世界首座风浪联合深水实验室,为我国深海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搭建起崭新的平台。

高峰之巅,大工在大气颗粒物形成机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成功登上Science、“最大单体电解水制氢设备”等一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自主连续体机器人打破世界纪录、3项成果实现国产化零的突破……可以说,凭借着突出的科研成果,大工不仅可以上天入海,也一直在勇攀高峰,不断创造着各个领域的“全国第一”。

不难看出,大工一直是以科技立身,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一遍遍刷新着自己的“上限”,而这也推动着其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截至目前,该校共有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3个学科入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同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7个学科获评A类,获评学科数量均居同类高校前列。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最新的ESI学科统计数据中,该校的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为全球顶尖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份新晋ESI前万分之一学科的内地高校只有7所,而这是大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在一众理工类高校中拔得头筹,赶超部分C9高校,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事实上,学科和科研是高校硬实力的最直观反映,也是支撑其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大工举国闻名的科研成果和一路高歌的学科建设足以表明,它不仅是昔日“四大工学院”之首,更是全方面领跑其他各大理工类高校,实力不容小觑。相信在双院士领衔之下,该校还能持续跑出“加速度”,做出令人惊叹的成绩,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注“有何高教”,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资讯!

1 阅读:67
评论列表
  • 2024-06-19 19:56

    大连理工不错,但赶超C9还稍微差点。

有何高教

简介:专注高校和科研领域,服务于考生、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