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被遗忘的“领土”,是我国最后一个藩属国,1947年才停止纳贡

鉴史录 2024-02-24 12:21:22

在1947年7月的一个清晨,新疆方向传来的消息震惊了全国。一个国家急切地表示愿成为中国的疆域的一部分,不仅作为一个自治区,甚至作为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也愿意。那个想要归附中国的国家名为坎巨提。

南京政府接获此消息时感到左右为难。一方面,解放战争的战火正炽,国军节节败退;另一方面,蒋介石深知卷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政治纷争可能会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危机。

三个月的时间悄然流逝,南京政府那边却迟迟没有给坎巨提使者一个明确的答复。这三个月里,使者每日在寓所中来回踱步,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焦虑。他曾多次向南京政府递交申请,期望能得到一个回应,但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坎巨提使者深感无奈。他明白,自己作为外交使者的任务是艰巨的,没有政府的支持,他无法完成使命。于是,在那个秋日的黄昏,他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归国的路程。

在离开南京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使者的心情格外沉重。他望着这座繁华的城市,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次离开,可能意味着坎巨提与中国的关系将走向一个未知的方向。

那么,坎巨提为何非要加入我国?在被拒之后,坎巨提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从古老的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坎巨提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我国新疆的西南方向。这片土地仿佛是自然之神精心雕琢的一件艺术品,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和兴都库士山脉在此处交汇,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地理画卷。这三大山脉如同三条巨龙,盘踞在坎巨提的周围,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标准的四战之地。

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与现实交织,战争与和平共存。坎巨提的战略地位使得它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商队络绎不绝,驼铃声响彻山谷。而如今,这里又成为了现代军事力量的交汇点,铁甲洪流在此集结,战鼓声震天动地。

在遥远的唐朝时期,坎巨提这片土地并非如今天所知的名字,而是被称为小勃律国。它坐落在唐帝国和吐蕃王国之间,成为了两者之间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为了保卫国家的西域疆土,唐玄宗天宝六年,唐玄宗皇帝特命大将高仙芝率军进攻坎巨提,亦即当时的小勃律国。

高仙芝,这位唐朝的名将,英勇善战,智慧过人。他深知坎巨提的战略重要性,决心将其牢牢掌握在唐朝手中。于是,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坎巨提。

随着唐军的到来,小勃律国的命运开始发生转变。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如同一股铁流,迅速攻占了坎巨提的各大要地。在激烈的战斗中,唐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意志力。

面对强大的唐军,小勃律国自然不敌,经过一番挣扎,小勃律国只好无奈地选择了投降。当时的小勃律国国王被唐朝军队俘虏,被带到了遥远的西域。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自从小勃律国投降后,中亚的七十二个国家也相继向唐朝俯首称臣。唐朝的声威一时无两,犹如烈日中天,无人能与之匹敌。

这一时期,大唐帝国达到了鼎盛状态,四海之内皆宾服,天下的国家都来朝贺,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随着唐朝的衰微,一千多年以来,中原与坎巨提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少。坎巨提,这个曾经与中原有着密切交往的西域小国,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之中。

然而,到了清朝乾隆中期,一切发生了改变。清军进兵新疆,坎巨提国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他决定主动与中原恢复联系,寻求朝贡的机会。

于是,坎巨提国王派遣使者,带着珍贵的礼物和书信,长途跋涉来到了北京。他们在紫禁城外递上了请求朝贡的奏折,表达了他们对大清的敬意和忠诚。

乾隆皇帝收到了奏折后,深感坎巨提国王的诚意可嘉,便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从那时起,坎巨提与朝鲜、越南等国一样,正式成为了大清的藩属国。

双方约定,坎巨提每三年向大清朝贡一次,每次仅有15小包的贡金,合计一两五钱。这些贡金虽然微薄,但却是坎巨提人民的一片心意。而大清国为了彰显天朝的恩威,也会回赠一些珍贵的礼物,如精美的瓷器、绫罗绸缎等。这一时期的坎巨提与大清关系密切作。

在道光年间,坎巨提曾经与清朝有过一段深厚的友谊。那个时候,坎巨提不仅向清朝朝贡,还协助清朝剿灭了一些地方叛军,为清朝的安定和统一做出了贡献。

然而,同治年间,由于阿古柏动乱,坎巨提与清朝的联系一度中断。坎巨提身处中亚、南亚的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使得它成为了英俄两国争夺的焦点。这个时候,清政府已经自顾不暇,无法再对坎巨提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或保护。

但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坎巨提依然没有放弃与清朝的关系。他们知道,只有与清朝保持友好关系,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于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坎巨提立刻恢复了与清朝的朝贡关系。他们的诚意和坚持,让清政府十分感动,为此,清政府赏赐了坎巨提国王五品顶戴。

然而,随着英俄两国在中亚、南亚的霸权争夺愈演愈烈,坎巨提的处境也愈发艰难。英俄两国都看中了坎巨提的战略地位,为了争夺这个地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已经无力再为坎巨提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最后,坎巨提无奈地沦为了英俄的“两属之国”。

在历史的波涛中,坎巨提始终作为一个忠诚的朝贡国,向中国纳贡。从清末到民国,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坎巨提始终坚守着这份古老的传统。然而,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1934年,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对苏联势力渗入的担忧,英国开始采取行动,他们勒令坎巨提方面与我国断绝关系。这一决策,使得坎巨提的朝贡暂时中止,历史的轨迹也随之发生了偏转。

在二战的硝烟中,世界格局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英国在南亚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随着战争的结束,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也宣告结束。他们将所殖民的印度一分为二,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这一决策使得坎巨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面对新的世界形势,坎巨提开始寻找新的出路。1947年,他们计划申请加入我国,希望能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新的归宿。然而,历史的道路总是充满了曲折和变数,坎巨提的申请并未得到我国的回应。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耿飚,这位曾经在欧洲担任大使的武将,被召回了国内。不同于他的武将身份,这次他被派往巴基斯坦的首都,担任新的大使职务。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他将要面对的,是外交领域的复杂问题,而非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耿飚深知,外交不仅是言语的交锋,更是智慧与耐心的较量。他开始努力学习外交知识,研究国际形势,希望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他阅读了大量的外交文献,参加了各种外交培训,甚至亲自走访了巴基斯坦各地,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在担任大使期间,耿飚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果敢的决断,多次处理了巴基斯坦内部的棘手问题。这些问题复杂且敏感,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然而,耿飚凭借其深厚的外交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他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外交官的良好形象。他的工作得到了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两国关系在他的努力下变得更加紧密和稳定。

后来,耿飚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坎巨提原来是我国的一块“飞地”。这块土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都出现在我国的地图之中,属于我国的领土。

耿飚对这个发现感到十分震惊,他深知这块土地的历史和重要性。他决定回国述职时,特意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详细地介绍了坎巨提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以及它在我国地图上的出现和消失的过程。他强调了这块土地对我国的重要性,并呼吁政府重视这个问题。

耿飚的报告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政府内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坎巨提问题的严重性,更展现出耿飚深入骨髓的责任感和洞察力。政府高层被他的报告所打动,深感此事非同小可,必须慎重对待。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权衡,上级领导最终决定委派耿飚作为代表,与巴基斯坦展开关于坎巨提问题的沟通协商。这不仅是对耿飚的高度信任,更是对他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和智慧的认可。

在与巴基斯坦的谈判中,耿飚充分展现了他的外交才能。他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用详实的数据和事实为依据,让巴基斯坦方面深感坎巨提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不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在谈判中展现出我国的大国风范和宽广胸怀。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谈判,巴基斯坦方面终于同意将喀喇昆仑走廊划归我国。但在这份协议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我国必须承认并尊重巴基斯坦对坎巨提的主权。

1963年3月2日,中巴两国在外交部的会议室里举行了隆重的边界条约签订仪式。在这次谈判过程中,双方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诚意和冷静的态度。

中国代表团成员陈毅与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详细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主张。他强调了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则,指出中国对新疆地区的主权是不可侵犯的。同时,他也向对方介绍了中国在新疆地区的治理情况和政策,以证明中国对新疆地区的重视和关心。

经过多次磋商和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陈毅大使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并宣布将坎巨提正式划归巴基斯坦。同时巴基斯坦同意把喀喇昆仑走廊划入中国。

0 阅读:149

鉴史录

简介:用心创造出更好的文章,与君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