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战,8万红军锐减至3万,为何红8军团的损失最为惨重?

文文研习历史 2024-05-09 02:20:52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由于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苏区即将被国民党军攻陷,为了保证这最后的有生力量,中央最后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长征”。

然而,在长征一开始的时候,由于当时主持中央的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红军在长征初期就损失惨重,当时博古、李德等人对于长征的战略目标也极为不清晰,根本就没将这次目标看做是战略转移,只不过认为是一次“搬家”,因此把坛坛罐罐都带走了。

而我红军战士背着这几十斤重的大铁锤撤退,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而李德、博古的战略目标一开始就为老蒋洞悉,而老蒋在这之后调兵遣将率领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1934年11月27日,数万红军队伍到达湘江边上,而此时敌人的大部队也已经追到了湘江边上,为了掩护中央纵队过江,红一方面军8万多将士在湘江边上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湘江战役虽然成功的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可是此战之后红军也可谓是损失惨重,在红军刚出发时红一方面军有8.6万人,湘江之战后红军仅仅剩下了3万多人。

这其中红一军团牺牲4000多人,红三军团牺牲4000多人,红五军团牺牲5000多人,红九军团牺牲8000余人,而损失最为惨重的则是红八军团,原本1万人的队伍最后仅仅只剩下了1200人,这其中还有一大半是挑夫等非战斗人员,而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当时身边仅仅只剩下了一个警卫员。

由于红八军团损失过于惨重,湘江之战后,红八军团番号被撤销,剩余的人编入红一、三、五等军团之中。

同样是在湘江之中血战,为何红八军团的伤亡要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军团呢?

成立仅仅两个月的红八军团

1934年9月,由于中央苏区在长达一年多的“反围剿战役”之中损失过大,为此中央苏区紧急下达了“扩红”的命令,之后根据命令,李德等人将大批扩红的新兵充入到了红21师和红23师之中,由此组建了红八军团,周昆任军团长,政治委员黄甦,参谋长唐浚,政治部主任罗荣桓。

扩编之前红21师原本有1300多人,此时经过几次战役后老兵仅仅只剩下了1000人,红23师人数更少,当时实际人数仅有500人。

经过“扩红”之后,红8军团有近万人,可是这背后却有巨大的隐患,那就是有经验的老兵只有十分之一,剩下的都是新兵。

组建红八军团之前,当时负责军事工作的“三人团”之一的周总理不同意成立红八军团,他则是建议将这些新兵扩充到红一、三、五、九军团之中,这样的话老兵带着新兵就能够尽快的实现战斗力。

从军事角度来看的话,周总理当时的建议是正确的,可是当时中央的军事指挥主要由是李德这个来自德国的“军事家”说了算,他并未听取周总理的正确建议而是一意孤行的执意成立红8军团,认为新编一个红八军团可以壮大红军的声势。

甚至他当时还用了一个极为不恰当的比喻:“5根手指捏起来的拳头,总比4根手指有力量。”

新成立的红八军团声势上确实壮大了,可是部队却并未形成有效战斗力,当时全师共有10000多人,可是枪支弹药仅仅不到3000支,很多的战士拿的还是长矛和大刀等武器,甚至还有拿扁担的。

因为缺少老兵,所以红八军团也没法进行像样的训练,当时一个老兵要兼顾10个新兵,分身乏术的他们只教会了他们如何开枪,而且部队由于缺乏教育训练,所以刚加入部队的新兵由于远离家乡,所以开小差的有很多。

从这一系列事情就能够看出,李德博古在军事指挥上的问题,不单单是湘江战役的指挥上,就连在部队建设上也无法听取正确的建议,最终也就导致了这支新成立的红八军团减员惨重。

血染湘江,红八军团损失近9成

1934年10月10日,中央已经意识到了苏区危在旦夕,于是在这之后开始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长征”。

按照当时中央军委的部署,战斗力较强的红一、红三两大军团为左右路前卫,红五军团则为殿后军团,红八军团的战斗力较弱,所以便安排红八、红九两大军团跟在红一、红三两大军团后面,负责保护中央纵队左右后翼的安全。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到达了湘江边上,惨烈的湘江战役开始了。

此时国民党军队以重兵在湘江边上围追堵截,同时派出部队向红军的左右两翼杀来。

本来,红八军团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所以更多时候都是尾随红三军团行动,掩护红三军团的右翼,同时帮助红三军团扩大战果,尽量避免和敌人大规模战斗。

然而,李德等人想的很美好,敌人却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当时中央总队的左右后翼都有战斗发生,此时红三军团自顾不暇,而红八军团不得不要独自面对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

这个时候,红八军团身上的担子是很重的,他们既要掩护中央机关撤退,还得一边打一边撤,而这无疑就迟滞了整个军团的行进速度。

11月30日,中央纵队已经开始渡湘江了,而此时红八军团才刚刚到达灌阳,整个军团距离湘江还有四五十公里的路程。

而就在这个危急的时候,军委又给红八军团发来了命令:命令红八军团去接应在潇水附近阻击敌人的红三军团六师,而行进至一半的红八军团又不得不往回撤。

事实上,越是关键时刻就越是能考验部队的实际指挥能力。

作为当时红军的最高指挥官,李德居然连自己部队的确切位置都不知道,只知道看着地图瞎指挥,最终导致错失了各种战机。

事实上,当时由于新圩告急,六师已经奉军团命令紧急前往新圩阻击敌人,等到红八军团接到命令的时候,其实六师已经走在了红八军团前面。

可是,李德等人却对这个消息一无所知,而红八军团缺乏作战经验,在接到命令之后也没有立即派出侦查员侦查敌情,而红八军团也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大半天功夫。

11月30日晚间,等到红八军团赶到水车的时候,碰上了担任后卫任务的红34师,这个时候红八军团才了解到了战场的实际情况,然而此时红八军团已经远远落后于整个大部队,本该走在红五军团前面的红八军团居然成为了红军的后卫团。

然而,此时红八军团想要往前赶已经来不及了。

夜色之中,桂军的两个师从四面八方围剿过来,同时一个团的桂军从红八军团的中间插入,将整个红八军团拦腰截断,直接导致红八军团的建制混乱了。

一时间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一开始的时候罗荣桓元帅还能够维持秩序,可是由于情况太过混乱,很快整个部队都被打散了。

此时,军团长周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紧急下令:“让中央警卫师断后掩护,其余的尽快往湘江方向冲击,非战斗单位也一律跑步前进。”

可是,此时红八军团撤退的路线都被桂军堵死了,红八军团被桂军重重包围在了这狭小的区域之内。

在生死存亡关头,红八军团的战士也爆发出了莫大的勇气,有的战士被敌人全身打成了筛子仍然死死咬住敌人的耳朵,有的战士被炸断了双腿仍然拉响了手榴弹和附近的敌人同归于尽。

12月1日上午,通往湘江的浮桥被炸断,此时敌人因为没有全歼红军主力而恼羞成怒,将怒火撒在了这支来不及撤退的主力部队身上。

而涉险渡江的红八军团战士只能冒着敌人的子弹和炮火前进。

12月1日晚上,掉队的红八军团战士渡过了湘江和在江边接应的红一军团会合。

然而,经过清点人数之后整个部队陷入了一片阴霾之中。

全军团战斗人员仅剩下了600人,连挑夫和勤杂人员在一起整个军团仅仅剩下了1200人,部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最终在12月18日晚间,经过黎平会议决定红八军团番号撤销,剩余人员并入红五军团。

而这支成立仅仅两个月的队伍,最终就这么葬送在了李德的错误指挥下。

0 阅读:27

文文研习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