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内向的孩子贴标签:他们不需要“拯救”,甚至可能会改变世界

阿卡的世界 2024-03-18 21:27:27

身为一名两个孩子的家长,我发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孩子的性格培养。

这本是件好事,但是在孩子的性格倾向上,所有的人似乎表现出了出奇的一致:“我家孩子太安静了,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我想让他变得更活泼。”

当他焦虑重重地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孩子正沉浸于角落里静静读书。

在我的眼里,那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专注于享受阅读的美好场景,他的父母却正在给他戴上一顶“可能需要心理咨询”的帽子。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类人,他们不喜欢无休止的社交活动,也不想成为聚会的灵魂。给他们一个安静的角落和一本好书,他们就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我很不理解,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内向”特质中开始含有了负面和贬义?

内向VS外向

首先来给这个讨论加点数据干货。

根据心理学研究,全球内向和外向的人数,大约各占一半。但若将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数据细分对比,这个比例可能有些不同。

欧美国家的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人数比大概是3:7,而在中国,或者说东亚国家中,由于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内向性格人群可能会更多一些,甚至以不到1%的微弱优势领先于外向性格人群。

这是不是和你的感觉是一致的?欧美国家的熊孩子多,而东亚国家的孩子们相对性格内敛。

但同时,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近些年又在不断向我们灌输“外向等于成功”“狼性文化”的公式。

现在家长们更加心潮澎湃了,看吧!我们就应该把孩子都培养成外向性格,这才是走向成功的道路,这才是大势所趋!

我不禁要问:真的是这样吗?

内向到底是什么?

内向的孩子可能不爱说话,喜欢独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懦弱、胆小,或者有什么心理疾病。内向只是说明他们从内心世界获取能量,而不是通过外部活动。

心理学大佬卡尔·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提出:

“内向型的人是那些能量主要来自内部世界的人,他们喜欢独处,思考,对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想法感兴趣。

而外向型的人则相反,他们的能量来自外部世界,喜欢社交,行动,对外部事件和互动更感兴趣。”

所以内向和外向的性格大概率是你生来自带的,你很难将一个内向的人扭转成外向,它也根本不是病态的表现。

内向的孩子,可能在心里已经想象了千万种可能,只是不喜欢把每一件事都挂在嘴边。他们的大脑装了个思维加速器,独立思考能力相较于外向型人更强大。

在他们的世界里,孤独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深入探索自我和世界奥秘的机会。

而当我们把这些孩子硬推到舞台中央时,他们可能会有点尴尬,但请相信,他们的内心世界比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

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有心理问题?

这是彻彻底底的误区。

将内向性格与心理问题直接等同起来,是对内向性格深刻误解的一种表现。

内向的孩子们享受独处的时光,喜欢深入思考,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可能不如外向的孩子那样明显或迅速。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更容易发展出心理问题,相反,内向的孩子们往往拥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好地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保持联系。

我之前的文章讨论了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有心理问题,是指那些压抑自己的天性,违背自己的意愿,为了迎合我们成年人的喜好,表现得异常“乖”和“懂事”的孩子。

重新定义孩子的“不懂事”,乖孩子背后的心理危机​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孩子,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反,假如那个内向的孩子,他在一场热闹的家庭聚会中一句话都不说,但回到家,他却能兴奋地跟你分享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爸爸,今天有个小朋友裤子的拉链没拉上!”

这是他观察力和对细节敏感的体现,也表明他在一个安全、熟悉的环境下愿意分享和表达。

又或者那个外向的孩子,他在外面玩得不想回家,偶尔在家却在墙上画了一幅“壁画”来展示他的创造力(虽然这可能会让你气得半死)。

这些行为也展示了他的活力、好奇心的强烈兴趣。

这些天性充分的体现了无论你们的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都并不存在什么心理障碍。

只有当强迫内向的孩子在聚会中表现得更加活跃,或者要求外向的孩子在家里安静地坐着不动(比如前面提到的被教育要内向的孩子们),他们反而会感受到不被理解或产生压力,才有可能导致焦虑或自闭等心理问题。

内向的人成不了大器?

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

美国作家苏珊凯恩著有《安静:内向性格的力量》,虽然她不是心理学家,但她的作品对于理解和欣赏内向性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她探索了内向性格在一个偏爱外向性格的社会中的优势和挑战,鼓励人们重新评价和欣赏内向性格所带来的深度思考、创造力和敏感度。

而且,历史上那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往往出自那些“角落里的孩子”之手。

他们可能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自己的见解。

许多改变世界的大人物,像是比尔·盖茨、乔布斯,甚至是爱因斯坦,他们都是有名的内向者。

你说这些都是国外的?那好,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哪个是社牛?

这些内向的伟大人们的共同点,是都善于深度思考,不被外界轻易干扰,能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找到无限的灵感和动力。

他们静静地改变了世界,不断地向我们证明:安静的水流深,内向的力量大。

怎么对待内向的孩子们呢?

归根结底,我们要给他一个和他个性之间匹配的适当环境,理解和接纳他,而不是给他打上标签和偏见。

这个清单可能可以帮到你:

当观察者是OK的:如果他们不想成为焦点,那就让他们安静地看看世界怎么运转,没必要非得让他们跳到台前。

别逼他们表演:如果孩子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那就别逼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的方式,不一定非得大声说话。

不要强迫他们社交:如果孩子不想融入一大群人,那就让他们保持自己的舒适度。他们可能更喜欢深度而有意义的一对一交流。

留给他们自己的空间:不要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给他们留点自己的时间,让他们可以自由探索、思考。

别取笑他们:内向的孩子可能不太能领会那种打趣或者戏谑,这种互动对他们来说不是那么有趣。

私下提出建议:如果需要指导孩子,找个私密的环境,别在别人面前批评他们,给他们足够的尊重。

陪伴是关键:在需要的时候,默默地陪在他们身边,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知道有人支持他们。

鼓励其他表达方式:如果说话不是他们的强项,那就鼓励他们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这样他们也能分享自己的世界。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个孩子在聚会上选择坐在一旁静静观察,而不是加入喧闹的游戏时,别急着用“现代社会成功指南”来衡量他,更不要给他打上“社交障碍”的标签。

内向并不是缺点,内向者不需要你去“拯救”,它只是人格的不同侧面。

这个世界已经充满了喧嚣和噪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声若洪钟的洪流,更需要那些安静但有力的声音来平衡。

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内向的孩子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个用他的深思熟虑来颠覆世界的天才。

而那个时候,我们会感激自己没有在他们小时候,就把他们的内向性格当作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0 阅读:11

阿卡的世界

简介:情感咨询认识一枚,双子座+稀有的infj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