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18件,比元青花还珍稀的北齐青瓷莲花尊

牛奶文化 2024-06-25 06:26:51

厍狄迴洛墓封土堆

1973年4月,山西文物工作委员会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对山西省寿阳县西南贾家庄的一座古墓进行发掘。

在此次的发掘中,考古人员惊喜的发现,该墓葬虽然有盗洞,但是盗洞并未深入墓内。因此,墓主随葬器物绝大部分都未盗掘。

厍狄迴洛墓墓主、妻妾并座壁画 寿阳厍狄迴洛墓出土

通过这次的发掘,考古人员不仅清理出300多件珍贵文物,而且还通过甬道入口安放的三合六方墓志,明确了墓主及其夫人和妾室的身份。

‬厍狄迴洛

厍狄迴洛墓志 北齐 山西古建博物馆藏

墓主为厍(shè)狄迴洛(506-562),北齐鲜卑人。生前因为骁勇善战,为东魏和北齐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深受高氏家族的喜爱。所以他先后担任了朔州、夏州和建州刺史,身份尊贵,地位显赫。

据墓志记载,厍狄迴洛于北齐“大宁二年(562)二月死于邺”,同年葬于朔州城南。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朔州并非现在的朔州市,而是由怀朔改镇为州而来。

根据《魏书》所记载:“朔州,本汉五原郡,延和二年置为镇,后改为怀朔,孝昌中改为州。后陷,今寄治并州界。”。可见,北齐时的朔州就寄置于寿阳县境内,而厍狄迴洛墓志中的“葬于朔州”其实就是现在的寿阳县。

厍狄迴洛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中除了有一具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座木构屋宇式木椁外,还留存有精美壁画、鎏金铜器、玻璃器、玛瑙、泥质陶俑和原始青瓷等。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聊聊厍狄迴洛墓中出土的比元青花还珍稀的原始青瓷——北齐黄釉莲花尊。

原始青瓷从何来

说到原始青瓷,它出现于3000多年前的商王朝,它是由印纹硬陶演变而来。

原始青瓷以含铁量高的黏土制胎,再施以一层由瓷土和草木灰混合而成的青绿色釉料,后经1200℃的高温烧制而成。

其特点以釉色青黄、硬度高、不吸水,敲击时声音清脆而著称。可以说原始青瓷是陶瓷由陶向瓷过渡的重要标志。

青釉原始瓷洗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由于,早期青瓷有用料易得、工艺简单、轻巧耐看、易于清洁、干净实用的诸多特点。所以,一经问世就受到商贾贵胄的喜爱,一时间,成为了他们眼中青铜器和漆器的最好替代。

之后,原始青瓷历经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的岁月洗礼,在制作工艺上逐步精进,逐渐由原始走向成熟。

表现在器物上,就是胎质更加细腻、釉层更加厚实、光泽更加晶莹、纹饰更加丰富、器型更加规整。

揭秘低温铅釉陶

釉陶器 北齐 山西博物院藏

考古人员在厍狄迴洛墓中清理出的随葬陶瓷器有34件,大多破损,这些原始青瓷属于低温铅釉陶。

低温铅釉陶,是以氧化铅为主要助熔剂的一种低温釉陶器,约在西汉中期出现。它的主要成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经700℃左右的低温焙烧,铜和铁就会呈现出翠绿色、黄褐色和棕红色。

由于,铅釉陶烧制温度低,气体不坚固,以及铅釉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低温铅釉陶的用途多为明器,而非实用器。

由此可知,厍狄迴洛墓出土的这些低温铅釉陶,它们的实际用途就是为墓主专门烧制的陪葬品。

‬黄釉莲花尊

黄釉莲花尊 北齐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考古学家在清理中,发现厍狄迴洛墓出土的陶器大致分为:釉陶尊(7件)、釉陶碗(8件)、釉陶盘(7件)、釉陶杯(8件)、釉陶盒(4件),其中尤以黄釉莲花尊最为引人注目。

在古代,尊的用途一般分为两种:一为盛酒器;一为作陈设的摆件。而厍狄迴洛墓出土的七件黄釉莲花尊,是专门用于随葬的明器。

这七件黄釉莲花尊形制相同,通高39.7㎝、口径10㎝、壁厚0.8-2.5㎝。

黄釉莲花尊作为随葬品,其釉色浅黄带绿,光泽晶莹,这种釉色在陶瓷艺术中较为罕见,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

黄釉莲花尊 北齐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另外,黄釉莲花尊造型也非常别致,大口外侈,体若胆型,平底,尊盖作僧帽形,直边锯齿状,宝珠形圆钮。这种造型不仅使得莲花尊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而且也体现了其作为随葬品的特殊用途。

还有就是,黄釉莲花尊纹饰繁复,在器体上满贴塑莲花瓣、宝相花和圆片菊花等纹饰,这些纹饰繁复华美,线条流畅明快,体现了制瓷工匠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莲花尊纹饰与佛教

《白马驮经图》丁云鹏 明代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统治者的扶持下,凭借其抚慰心灵的力量得以快速传播,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生根发芽。

而黄釉莲花尊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制瓷工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体现出佛教文化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黄釉莲花尊 北齐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就拿厍狄迴洛墓出土的黄釉莲花尊来讲,其上贴塑的莲瓣纹、宝相纹和菊花纹,就是佛教植物纹饰对中国传统纹饰的深刻影响与融合体现。

莲花纹饰

其中,莲花有“佛门圣花”的美誉。它不仅代表了佛教的圣洁与高贵,而且还有生死轮回的意思。

宝相花纹饰

而宝相纹则是以不同花型重组之后的复合型花纹。在佛教中,宝相是指佛的庄严形象;在纹饰中,它则象征吉祥、富贵和美满,是一种完美的圣洁之花。

菊花纹饰

菊花盛开在寒霜的秋季,代表了高风亮节和长寿。用菊花纹进行装饰则象征着高洁的情操、坚贞不屈的性格。

黄釉莲花尊作为北齐时期的陶瓷文物,瓷器上的莲瓣纹、宝相纹,菊花纹体现了佛教对世人的巨大影响,它不仅代表了当时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也蕴含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

‬贴花工艺与外来艺术

厍狄迴洛墓出土的7件黄釉莲花尊都采用了贴花、堆塑和划花等多种装饰工艺。

其中,贴花工艺模仿了萨珊王朝金银器上的鎚鏤(chuí lòu)工艺。所谓鎚鏤工艺,就是通过在金属上敲击、雕刻,形成凹凸有致的装饰效果,使得器物表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智慧的北齐陶瓷工匠将这种技术应用到铅釉陶的装饰上,通过贴花的方式将图案附着在陶器表面,再经过烧制形成类似金银器的立体装饰效果。

这种摹仿不仅体现了北齐陶瓷工匠对萨珊王朝工艺的学习和借鉴,而且也展示了他们在陶瓷装饰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

胡人吃饼骑驼俑 北齐斛律彻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那么,萨珊王朝的鎚鏤工艺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北朝大地的?

说到这儿,就得感谢活跃于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粟特人作为古代中亚的商业民族,他们常年频繁的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成为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要承担者。

在北齐,统治者非常重视西域胡商,在高湛和高纬这对父子皇帝执政时,他们就与粟特商人关系密切。于是,西域的一些可供玩赏的器物也随着粟特人的贸易一并进入关东地带。

童子葡萄纹鎏金银高足杯/人物动物纹鎏金银高足杯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历史背景,在山西博物院的藏品中就有了采用了鎚鏤工艺,具有波斯风格的童子葡萄纹鎏金银高足杯和人物动物纹鎏金银高足杯。

这种模仿金银器的鎚鏤工艺,不仅丰富了北齐瓷器的装饰手法,也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黄釉莲花尊 北齐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北齐厍狄回洛墓出土的黄釉莲花尊,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陶瓷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只是据目前所知,世界各地博物馆所收藏的青瓷莲花尊只有18件,可见其数量上比元青花还要珍稀。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0 阅读:25

牛奶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