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龙政变看姚崇的活动和策略

陋室文史 2022-09-23 14:48:53

中国古代社会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之中,社会阶段大致有三种,适应自然的原始社会阶段,完成过渡的奴隶制社会阶段和走向成熟的封建社会阶段,仅是这最后一个阶段,就有两千年的时间,从秦朝伊始,到清朝结束,历经朝代无数。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史,改朝换代作为社会主流,其进行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就是通过大规模战争推翻原有的统治,建立新的国家,这是封建社会中最主流的形式。另一种这则是通过政变的方式发动小规模争斗夺取政权。

后者多为统治者内部的斗争,仅在唐朝时期,就发生过两次政变,一是李世民夺权的玄武门政变,二是夺取武则天权利的神龙政变,神龙政变之中,宰相姚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系列的活动和策略推进着政变的进行。

一、宰相姚崇与政变

1.姚崇与唐朝早期政局

古代社会的多数宰相的建树大都在治国理政方面,比如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即使最萧条的国家环境也可以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变得井井有条。

但是姚崇不同,作为宰相,他不但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还精通武艺,颇具上将之风,这种文武双全的人才即使在科举制度日趋成熟的当时也并不多见。

姚崇不同于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年轻时期的姚崇大都在习武狩猎,直到二十岁之后才开始发愤图强读书,即使是这样,还是很轻易就高中入仕成为太子李弘的挽郎,后来又担任了参军和郎中等职位。

696年,契丹发生动乱,河北多地发生战争,当时紊乱的军机事务在姚崇的把持下有条不紊地运行,这一点让武则天非常看重,两年之后将姚崇调入朝廷,升任宰相。

能文能武的姚崇在国家整治方面也是绝对的雷厉风行,刚当上宰相,就对武则天的一系列政策提出了改进意见,比如对武则天的告密,酷刑和杀戮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

当时的武则天也算是明君,对姚崇提出的反对意见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其全盘接受,甚至还对他进行了赏赐,在姚崇的不断改革和皇帝武则天的支持之下,早年的唐朝政治一片向好,局面稳定。

2.政局混乱与神龙政变

世人皆有是非两面,晚年的武则天也逐渐开始贪图享乐,最钟爱的男宠乃是张易之,由于对姚崇的作为怀恨在心,他经常在武则天面前进行诋毁,当时的武则天听信了张易之的谄媚之语,将姚崇贬官离京。

姚崇走后,张柬之担任了朝廷宰相,也就是这个人,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武则天被迫退位的根源所在。

上一任宰相姚崇被贬离京,新任宰相又是个八十岁的老人,这就导致张易之更加肆无忌惮,此人利用武则天的信任,玩弄朝政权利,拉拢官员,导致朝野矛盾逐渐尖锐,甚至在此人的运作之下,朝廷分为两派,彼此之间剑拔弩张,水火不容。

甚至在朝廷内部引发了巨大的贪污现象,此时面对肆无忌惮的张易之,身为皇帝的武则天不但没有及时制止,反而徇私舞弊,包庇男宠张易之,让这件大案子不了了之,甚至还将不少忠良放逐。

这件大事的如此处理让张易之更加肆无忌惮,开始以一些不着边际的方法排除异己,随意定罪,比如通过占卜的方式将大臣打入监牢,武则天对这种情况竟然听之任之,群臣力谏之下才将张易之定罪,但是没过多久又将其特赦。

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彻底惹怒了群臣。神龙元年之时,武则天病重,除了张易之兄弟之外所有人不得进入寝宫,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为“举大事”提供了商议和密谋的机会。

705年2月,张柬之等朝廷重臣带着百余兵马来到玄武门,并派人接来了李显,慷慨陈词道“江山本是李氏一族的江山,祖先的皇位本应该由殿下来坐,但如今殿下却被无缘无故的幽禁起来,天下之人无不愤怒。”

“如今上天垂怜,北门士兵整装待发,只要殿下一声令下,群臣必定齐心协力诛杀逆贼,恢复李唐江山。”

最终群臣带李显直至玄武门,不顾阻拦斩断门栓入宫,惊动了卧病在床的武则天,不等其反应,张柬之直接上前诛杀了张易之兄弟。

随后众将帅兵直入武则天寝宫,直言“尊奉太子令,犯上作乱的逆贼已经诛杀,如今太子已经成熟,还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并且直接拒绝了武则天让太子回东宫的理由。

最后为了防止事情发生变故,一众人将当时张易之兄弟的同党全部逮捕诛杀,自此,朝廷之中的分裂势力基本被铲除干净,武则天此时已经失去了所有。

不得已之下,在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三日颁布诏书,让太子李显代行国政,紧接着将皇位传给李显,就这样,一场恢复李氏江山的政变伴随着排除异己的运动结束了。由于当时参加政变的有五大将领,所以也被称之为“五王政变”。

值得一提的是,前任丞相姚崇并不在这五王之列,但实际上却和这次政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他在这一次事件之中究竟有哪些活动和策略呢?

二、姚崇于“五王”的密切联系

首先,姚崇和张柬之的关系,两人不仅先后担任了宰相,其实很早就认识且关系不错,因为张柬之成为宰相,就是姚崇推荐的,当时姚崇遭诋毁和贬谪的时候,武则天还有一丝清醒,所以向姚崇询问此后宰相的人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姚崇推荐了张柬之,其实在这里的时候,姚崇的高瞻远瞩就已经体现出来了,通过武则天对自己的处理方式,姚崇早就意识到她有昏庸无道的一天,到时便是恢复大唐江山的最好时机。

然而此时的自己已经远赴他乡任职,所以需要一个秦天柱一般的人来主持大局,所以推荐了张柬之,如此做不仅是因为他政治方面的才华,更是因为他对李唐皇室的绝对忠诚。

此时的他已经八十高龄,这种年迈的老臣无不是追随了几代皇帝,所以当朝野混乱,摇摇欲坠的时候张柬之一定有定海神针的力量。

所以八十高龄的张柬之担任宰相,其实就是姚崇最早的布局。甚至后来的政变可能都在姚崇的预料之中。

当然,和姚崇关系密切的不仅是张柬之,其余四王也和姚崇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当年四人默默无闻初入朝廷的时候,本来不怎么受重用,而后在狄仁杰的推荐下,四人才华得以施展,并且在朝廷中共事。

这里要清楚的是,狄仁杰在举荐四人的时候是同时提到,并没有先后顺序,这就能表明,其余四王和姚崇之间,除了相似的才华之外,很有可能还拥有同样的政局观念和做事方法。

并且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和姚崇共事,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近,甚至可以说是私交甚好,所以张柬之担任丞相之位的原因,姚崇或许对四人或多或少的有所提及,所以才能导致在政变发生的时候,张柬之和其余四王很有默契的举事。

因为之前五人共进退,同入朝的关系,四人集体参与政变之后很难让人不联系到前任宰相姚崇,毕竟姚崇和他们在思想上有很多的共同点。

三、姚崇的任职与政变的联系

其实姚崇不仅和政变的五位领导者有私交,甚至和那些参与政变的王侯也有所交集,参与政变的除了五王带着太子李显之外,还有李唐皇室的贵族“相王李旦”,虽然他没有明面上参与,但确实在政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当时的李旦深受唐中宗的喜爱,甚至将他当成了皇位的第一继承人,掌管大队人马,但是在武则天把持朝政之后,却将李旦的爵位削除了,此后继承人变成了亲王。

但此时的李旦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甚至结交了禁军首领。武则天做的一个重大错误决定就是让姚崇进入相王府担任长史。

或许就是在此期间,姚崇对相王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并且二人达成共识,直接导致了政变发生的时候,相王和相王府下辖的军队,全都坚定不移的站在政变一方。

总结

从总体看来,虽然这次政变姚崇没有直接参与,但是处处都是他的影子,或许早从和四位同僚入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后来与相王府的关系也是其策略的一部分。而张柬之任职就是计划的开始,此后的姚崇仿佛在幕后见证着一切。

姚崇所推荐之人与当年和自己共事的人成为政变的领导者,当年姚崇任职长史的王府成为政变的中坚力量。所以这场惊为天人的政变,从头到尾都少不了宰相姚崇的布局和谋略,尽管他不曾出现。

0 阅读:48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