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为何是“金字招牌”?

华舆 2024-09-04 14:21:30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继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北京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2018年北京峰会之后,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也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

▲9月2日,民众从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景观布置前经过。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在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中,非洲是“基础中的基础”,中国对非政策保持着高度的延续性,这也体现在中非合作论坛稳定的发展历程中。自2000年10月首届中非合作论坛举办以来,中非关系完成了“新型伙伴关系”“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级跨越。

历经24年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的运行臻于完善,每届论坛固定发布“论坛宣言”与“行动计划”,既重新宣示中非战略共识,又会详细制定出未来三年的合作重点与规划。近三届论坛分别推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合作领域涵盖工业、农业、金融、基建、贸易、环保、教育、媒体、医疗、人文、安全等各方面,设置由优惠贷款、专项资金、基金等组成的资金篮子作为配套保障,并在峰会后择期举行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确保规划落地落实。在论坛引领下,中非合作硕果累累,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贸易额是美非合作的4倍。

随着对非合作新规划的公布,“对非合作撒钱论”“中国援外吃亏论”“花钱买穷国支持论”会再次冒头。然而,这样的论调在现实中经不起推敲。应该清楚地看到,中非合作的“互利共赢”并不仅仅是口号或者目标,而是真切的现实写照,也是中非合作论坛的先进性所在。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为非洲发声,非洲也在诸多国际问题上坚定“挺华”,这在根本上是因为中非政治诉求本就相近,在反干涉、反霸权上有深厚共识,双方在国际舞台上自然相亲、天然相近,这绝非通过单方面利益置换能买来的“选票”和“友谊”。中国对非洲的需要也并不仅仅停留在国际场合的政治支持上。在经贸合作上,非洲在中国的帮助下获得了发展亟需的融资、基建项目等。在中国发展的快车上,非洲并不仅仅是“乘客”。

非洲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洲是全球最年轻、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非洲未来将形成一个覆盖13亿人口、GDP总量达3.4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为中国的商品、技术、资金“走出去”提供广阔的空间。非洲国家还顶住来自外部的压力,与中国在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中国通信企业在欧美的业务锐减,在非洲则成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非洲成为中国标准、技术等“走出去”的重要通道。如此种种因素下,非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远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更为重要,在未来也将更为重要。

新形势下,中非合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论坛机制下中非合作的持续火热,以及非洲在国际地缘格局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西方国家和诸多新兴国家从忽视非洲转而积极投入在非洲的地缘竞争,纷纷开启中非合作论坛的“模仿秀”。已有20余年历史的中非合作论坛如何保持“先发优势”,面临考验。

中非合作论坛已形成中国与非洲“三年一聚首”的固定机制,轮流在非洲和中国举行,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也未中断或延迟,这是其他大国同非洲的合作机制所不能及的。此外,近几届的中非合作论坛,绝大部分非洲国家最高领导人或政府首脑均会出席,参会的国家与地区组织数量、最高领导人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的对非峰会。

中非合作水平的持续提升,既要更加扣准非洲的发展所需,也要怀着取长补短的心态看待其他国家的对非合作。中国的对非合作规划重视与非盟《2063年议程》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中国也在学习其他国家的对非合作经验,资源与项目更多地向“小而美”的民生合作倾斜。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相信又一次在北京举行的峰会将为中非合作举旗定向,助推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命运共同体。(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完)

作者/ 殷悦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