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彭德怀视角看粟裕:建国后屡次违令行事,虽无私心,但风险过大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9-07 17:05:01

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历来很高,还曾说过:“我的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都可以领元帅衔!”

不过,粟裕主动让出了元帅衔,毛主席不禁感叹:“难得粟裕! 壮哉粟裕! 竟三次辞帅,比起那些人强千百倍!”

最终,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且是毛主席钦点的“第一大将”。

除了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叶剑英等开国元勋,都对粟裕赞不绝口。

那么,建国后曾与粟裕短暂共事过的彭德怀,他眼中的粟裕是怎样的呢?

英雄为何泪满长襟?

“您怎么了,这怎么哭了?”

1954年,张震去粟裕办公室里送文件,竟看见他低头垂泪。

张震追随粟裕多年,从没见过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流过泪,震惊之余,赶忙问是什么原因。

粟裕长叹了一口气,向老部下缓缓道出了心声。

1954年新中国国防部成立,9月彭德怀出任国防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职领导,并以军委领导的身份,主持军事工作。

两个月后的11月9日,粟裕被任命为总参谋长。

自此,彭德怀成了粟裕的直属领导。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美援朝之前,毛主席曾想过让粟裕率军入朝。

当时的粟裕,由于脑中的弹片头痛欲裂,几近昏厥,却还是接下了这个重担。

不过出发前夕,粟裕的病情仍不见好转,甚至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只能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线上。

无奈之下,粟裕向中央提出,先去青岛休养一段时间。

粟裕还写了封亲笔信,托罗瑞卿转交给毛主席。

毛主席体谅的回信道:“你可以安心修养,直至病愈。修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问好。”

最终,彭德怀成为了志愿军司令,征战朝鲜。

革命年代,彭德怀、粟裕两人一北一南,相隔甚远。

不过,两人第一次见面却是在1928年。

当时,井冈山的队伍与平江起义部队在成功会师,彭德怀代表红5军作了发言。

担任红4军28团3连连长的粟裕,是台下的观众,这也是粟裕第一次见到彭德怀。

不论是长征、抗战还是解放战争,两人都因为职务差距、战场距离而很少产生交集。

不过,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能征善战。

凡是有本事的人,肯定都有自己的个性。

彼此并不了解的功勋宿将,如果凑在一起,“勺子难免不碰锅沿”。

所以,担任总参谋长的粟裕感到有些为难。

毛主席跟粟裕说过:“每周或半个月到我这里来一次。”

之前,总参谋部的文件都是直接报给毛主席的。

粟裕表示:“彭总回国主持军委常务工作后,我很尊重他,就把原来直接呈送毛主席的文件,送到彭总那里,请他转呈。不想,彭总有些不高兴。他说:‘你要给主席送文件,就自己送,为什么还要我转?我不当你的通信员!’”

所以,粟裕就跟原来一样,把文件直接呈送给毛主席了。

结果,毛主席会见彭德怀时问他:“总参报上来的那几份文件,你有什么看法?”

彭德怀不知道是哪些文件,所以没法回答。

回去之后,彭德怀就问粟裕:“总参报主席的这份文件,为什么事先不给我看?”

粟裕用手帕揩了揩眼泪:“究竟哪些文件总参可以直接报主席,哪些要通过彭总转报,他也没有明确,我无所适从,很为难哪!”

让粟裕感到为难的,还有“署名”问题。

有的文件没有用国防部名义,领导就批评批评说:“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用部里的名义?”

有的文件,总参建议用国防部名义发出,领导又说:“这点小事,还用国防部名义!”

其实,粟裕没错,彭德怀也没错。

归根结底是国防部刚刚成立,又隶属国务院领导,跟军队各总部的关系、分工、职责等条例尚未建立,分歧就由此而来。

可是,应该怎么明确分工呢?

粟裕想来想去,想到了“老大哥”苏联,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粟裕的后半生。

《回忆录》:他极度痛苦,极度悲伤

曾有位元帅,这样对粟裕说过:“你很有军事才能,但是政治经验不足。”

1957年11月,粟裕作为彭德怀访苏军事代表团的一员,来到了莫斯科。

按照外交礼节,粟裕以我军总参谋长的身份,拜会了苏军总长索科洛夫斯基,这是粟裕第一次跟索科洛夫斯基见面。

粟裕突然想到国防部和总参的分工问题,已经改了五次稿子,但仍未通过。

从借鉴外军经验出发,粟裕便趁这次拜会的机会,向索科洛夫斯基提出,请他们提供一份苏军“关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职责的书面材料”,以便参考。

“我们的总参谋部隶属于国防部,没有什么分工问题,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材料。”索科洛夫斯基只是在交谈中,简单介绍了一下苏联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组成、职责。

然而,这件事情却成了“告洋状”。

因此,粟裕作了多次“说明”:“我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时的动机还是想参考一下苏军的经验,来草拟我们已经写过五次还没有定稿的工作职责条例。”

紧接着,又在1958年的一起会议上发生了一起误会,粟裕因此而“极度痛苦”。

1958年的一天,粟裕的夫人楚青刚准备上班,粟裕叫住了她:“你今天可不可以请个假帮我个忙?”

楚青问道:“什么忙?”

粟裕拿出了当时的会议简报,并对楚青说:“你看看这些,帮我写份材料吧,我自己下不了手!只要能通过,怎么写都行。”

看着眼前的简报,楚青着实吓了一大跳,她知道粟裕为人刚直不阿,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她不顾实际地去写材料。

楚青照做了,粟裕过关了。

粟裕回家后,冷冷地对楚青说:“还是你有办法。”

后来,粟裕多次因实在控制不住这种痛苦的情绪而责备楚青:“你为什么把我写成这样?简直不成样子!”

楚青当然也很痛苦:“不是你说怎么写都可以,只要能过关就行吗?”

两人默默无语,相对而泣。

“沧海一粟”,三块弹片在粟裕脑中残留了五十四年

如果问彭德怀如何评价粟裕,除了“违令行事”去做风险大的决断外,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正直。

1959年,粟裕坚决不落井下石。

他铿锵地表示:“我绝不利用治风浪的起伏”,他还说:“我相信我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

其实,只要稍微了解粟裕的过往,都知道他是一个没有私心且低调谨慎的人。

粟裕是开国“第一大将”,反“围剿”中,用兵如神,活捉张辉瓒;解放战争时期,他勇当先锋,苏中七战七捷;血战孟良崮,他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全歼“国军”王牌军第七十四师;淮南战役,他是第一大功臣。

谈起这些功绩,粟裕却说:“我之所以能对革命作出点贡献,是毛主席中央军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野战军配合的结果,是广大指战员流血牺牲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的结果,我个人只是沧海之一粟。”

毛主席也曾说过:“粟裕,一不是樊哙,二不是韩信,三我毛泽东也不是刘邦;粟裕就是粟裕,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将,是人民的好儿子!”

而且,从“壮哉”“难得”的三次辞帅中,也能看出粟裕的为人。

1945年, 粟裕坚持张鼎丞任华中军区司令员,自己任副司令。

1948年,粟裕执意让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自己任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再者就是1955年,秘书向粟裕报告,听说中央准备授予粟裕元帅衔。

粟裕严肃的指出:“评我大将, 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今后不要议论这方面的问题了,这都是些低级趣味,有什么意思呢?”

粟裕认为,自己不论是资历、年龄还有各方面,都无法与朱德、陈毅等老帅同列,坚决不当这个元帅。

粟裕让出元帅,让掉了荣誉,但不让责任,不论是在总参谋部还是军事科学院,他都兢兢业业的为巩固国防作贡献。

1984年2月5日,77岁的粟裕大将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2月15日,遗体在北京火化后,粟裕的长子粟戎生在火化炉床上捡扫骨灰时,竟意外发现了一块黄豆大小和两块绿豆粒大小的乌黑色薄片。

拿起一看,竟然是三块残碎的弹片。

这三块弹片,就是粟裕头疼病的罪魁祸首,而它们已经在粟裕的脑子里住了整整54年。

按照粟裕的遗愿,他去世后没有遗体告别仪式,没有追悼会。

他的骨灰,洒在了曾经转战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参考文献:

吴欣峰.1958年粟裕降职之谜[J].共产党员,2009,(23):56.

陈干群.以沧海一粟自况,以普通一兵自律——纪念粟裕大将诞辰100周年[C]//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出版者不详],2007:6.

吴跃军.粟裕大将的革命经历与为官风范[J].凯里学院学报,2015,33(01):68-71.

谢武申.粟裕大将垂泪为哪般[J].世纪,2020,(04):64-69.

蔡晓铭.粟裕:第一大将从蒙冤到平反始末[J].红广角,2011,(07):39-42+44.

41 阅读:9684
评论列表
  • 2024-09-08 07:25

    粟裕大将军真正的职业军人!

  • 2024-09-08 19:30

    如果不是伤病去不了韩鲜,哪怕露个脸,元师军衔想辞都辞不掉。

  • 2024-09-08 20:39

    胡编乱造!

烟寒若雨话秋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