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打还是不打:如果74年前,“林帅”们占据上风会怎样?

文史风云 2024-08-24 23:24:41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毛主席在中南海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所谈论的,是一个将影响中国未来命运的重要问题。那就是,抗美援朝打还是不打?

毛主席是主张打这一仗的。

然而,这次会议上,很多人对于此战提出了反对意见,林彪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说:“朝鲜只有几百万人口,而中国近5亿人口,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中国,是不划算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大战在即

当然,今天我们都知道,最后,还是毛主席力排众议,坚决打了这一仗。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的胜利,才保卫了中国的边境安全,也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场战争对中国带来的正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然而50年代,没有人能够预料到未来。

所以,林彪所提出的反对意见,在当时其实是一种主流的声音。

人们普遍认为,新中国百废待兴,我们刚刚才走出战争的阴影,如果又投入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一定会为国家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

更何况,这一次我们要面对的敌人是美国,是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

他们已经拥有了一支极为现代化的部队,而中国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还停留在一无所有的阶段。

所以,当时国内外都普遍认为,中国一旦参战,那就是以卵击石,最终只会和朝鲜一样,沦为美国的手下败将。

因此,林彪的观点放在当时的背景下,不能说是错误的。

这也是众多同志分析了国内现状之后,所做出的一种比较谨慎的选择。

而毛主席是少数的反对者。

毛主席当然也明白,打这一仗,代价很大,而且,想要取胜非常困难。

但毛主席的眼光是比任何人都要超前的,他清楚的预料到,打这一仗的成果,会远远多于损失。

今天,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人们也会产生一种猜测:如果当年毛主席的坚持没有奏效,林彪这种较为保守的观念占据上风,那今天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分析这个问题,离不开历史的大背景。

从当年的种种资料来看,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本就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朝鲜半岛所发生的战争,一开始,背后就充满着美苏两个大国的博弈。

原本统一的朝鲜半岛,在二战之后,分别被美苏两国所占领,从而变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朝鲜与韩国。

而朝鲜半岛上的这南北双方,其实都有着统一的野心。

随着美苏陆续撤军,双方之间的矛盾也一触即发。

当时,表面上来看,南朝鲜李承晚的军事实力要更强一些。

因为,美军离开之前留给了他大量的美式装备。

李承晚靠这些装备,武装起了足足六个美械师。

而北朝鲜这边,却只有三个师,而且,现代化程度远不如南朝鲜的军队。

措手不及

这让金日成感到了巨大的军事压力,所以,在1948年时,金日成便曾经向苏联方面求助。

朝鲜和苏联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所以,金日成对苏联的援助抱有很大期望。

但当时,苏联也正处在二战之后艰难的重建之中,自身同样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所以斯大林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公开站队朝鲜,和美国撕破脸。

因此,最后斯大林只是秘密的援助了朝鲜一些武器。

这些武器对朝鲜的军事压力而言,只是九牛一毛,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金日成后续又几次找到苏联求助,但斯大林的态度始终比较冷淡,这让金日成心中更加不安。

所以,在1949年五月时,金日成又找到中国求援。

当时在解放军之中,有一部分士兵来自于朝鲜族。

金日成请求毛主席,让这些朝鲜族军人对朝鲜进行支援。

这些军人人数统计起来有五万余人,规模不小,不过毛主席还是慷慨的同意了。

这是因为,毛主席考虑到朝鲜半岛上很难有永久的和平,南朝鲜属于一个定时炸弹,是美国与苏联博弈的棋子之一。

所以,总有一天美国会利用这颗棋子挑起冲突。

因此,北朝鲜的确需要武装力量来进行自保,也只有北朝鲜安定,中国的边境,才能够安定。

同时,毛主席还预料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此刻的金日成心中,除了有对于南朝鲜的惶恐之外,还有着强烈的统一欲望。

金日成

一旦有了中国的军队援助,加上后续苏联所支援的武器装备,恐怕又会催生出金日成的勃勃野心。

但毛主席深知,此刻绝不是朝鲜半岛掀起战争的好时机。

一旦金日成贸然对南朝鲜出手,妄图进行统一的话,美国绝不可能隔岸观火。

到那时,金日成就会处在美国人的重压之下,很有可能连北朝鲜的土地都守不住。

为防止金日成冲动,毛主席在同意支援之后,又警示金日成:“希望朝鲜半岛在中国国土全部解放之前,北朝鲜不要跟南韩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

毛主席的言外之意是,中国依旧会支持朝鲜半岛的统一大业,但是中国需要先腾出手来解决台湾的问题。

等到台湾收复,解放军有了余力去支援朝鲜,那个时候胜算会更大。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中朝两国兵力的强盛,美国权衡利弊,也未必会再出手干涉。

但金日成却终究没有这个耐心。

1950年四月,金日成又秘密访问莫斯科,向斯大林提出了统一的想法。

斯大林也深知这是一次极为冒险的军事行动,但他最后还是拍板同意了。

因为此时美国在放烟雾弹,让苏联和朝鲜错误的以为,美国不会轻易对朝鲜半岛有什么军事动作。

另外,斯大林还对中国有所企图。

他认为,如果朝鲜半岛作战不利,中国的安全也会岌岌可危。

到那时,苏联可以打着派兵保护的名义,在中国的港口长期驻扎。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总之,当时得到斯大林的首肯,金日成兴奋不已,回国之后便着手发动了战争。

而且,金日成竟然完全没有知会毛主席一声。

力排众议

等到毛主席得知消息,战争态势已经无可挽回。

虽然朝鲜前期在战场得利,但是随着美国的加入,朝鲜人民军很快就被打的节节败退。

金日成只能狼狈地,继续向苏联和中国寻求帮助。

但这对中国来说,是有些措手不及的。

由于事前没有足够的战争准备,所以,此刻一提起要进入朝鲜打仗,很多将领都强烈反对。

当时,在会议上,林彪的态度是,相比于出兵援助朝鲜,还是先拱卫我们自己的边防更为重要。

他说:“在这个问题(保卫国防)上我们四野责无旁贷,要出多少人就出多少人,要出多少武器装备就出多少。”

对于美国,林彪也确实是忧心不已。

毛主席提到出兵的问题,林彪指出:“美国还有海军、空军优势,如果贸然出兵,必然会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

林彪说的,其实也是大实话,是所有人心里都在顾虑的问题。

所以,毛主席召开的首次会议,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果。

到了10月2日,毛主席又一次召开全体会议。

当时,金日成再度向中国求援,而且,这一次边境状况已经十分紧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甚至,美国的轰炸机正在轰炸我国的村庄。

所以,我国想要避开这场战争,早已是不可能的了。

毛主席再次提出,出兵之事,十万火急,不能再耽搁。

但林彪还是提反对意见,这和林彪一贯的谨慎性格有关。

他再次强调,中国和美国之间实力差距太大,甚至一旦惹急了美国,他们是有可能动用核武器的。

林彪还指出,现在,苏联没有明确说要援助中国和朝鲜,我们如果就靠手头这点装备去打这一仗,很难改变结果。

林彪的意见再次得到众人的支持,毛主席看到这样的结果,也没有强求。

回去之后,他思索良久,决定急召彭德怀回京。

他相信,彭德怀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能够明白这一战的重要性。

果然,10月5日,彭德怀刚一回来,便对毛主席说:“主席,我拥护出兵的决定,出兵朝鲜是必要的!迟打不如早打,争取主动!”

听到这句话,主席才松了一口气。

很快,又一次会议召开了。

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讲了一番掷地有声的话:“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否则,等美国占领了整个朝鲜,将来的问题会更复杂。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摆在我们家门口,它想发动侵略,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与其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建设。”

可以说,彭德怀的回归,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在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等人的坚持之下,再加上前线的压力不断增大,许多同志才慢慢转变了看法,认为出兵打仗是可以接受的。

功在千秋

几天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出发,踏入了朝鲜战场,展开了漫长而艰巨的斗争。

至此,关于出兵的争议告一段落。

林彪的意见没有被采纳,而事后谈起这个问题的时候,毛主席对于林彪是有些失望的。

他说:“林彪打仗谨慎有余,胆略不足,身为高级将领,如此缺乏战略眼光,临阵怯阵,实属不该!”

在是否出兵的问题上,林彪的确出现了重大的判断失误。

当然,林彪的出发点并不坏,但对于大国而言,一个判断失误,很有可能就是致命的。

如果按照林彪的观点,这场仗是不该打的,我们能做的最多就是屯兵边境,守卫自身。

但是,今天的人们已经清楚,当时美国派出的兵力十分惊人。

在美国人海战术以及狂轰滥炸之下,我们能把边境守多久,是一个未知数。

何况,在国际战争中,只想自保是不可取的。

如果我们只顾自己,那么,朝鲜弱小的国力,根本没有办法和美国做长期的抵抗,说不定很快就会亡国。

而朝鲜一旦灭亡,就意味着边境门户大开,美国再想侵略中国,易如反掌。

就算我们始终在边境提高警惕,也无法对抗美国的大军压境。

所以,自保的策略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属于饮鸩止渴。

还有一个难以预估的后果,便是苏联的态度。

虽然在人们的印象里,苏联和美国一直水火不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漫长的历史中,双方都屡次做出过退让和妥协。

美国一旦攻陷朝鲜,亚洲的局势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动,美国一下子拥有了朝鲜半岛这样一个庞大的战略基地,苏联的亚洲战略也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

到那时,一方面,为了抵抗美国的锋芒,苏联可能会在很多利益问题上做出让步。

而另一方面,为了和美国在亚洲打擂台,苏联可能会想要进一步的去控制中国。

从苏联周边小国的发展史也能够看出,苏联对于其他国家的控制是非常专横的,毫不顾及对方的主权。

而中国之所以有反抗的余地,正是因为,在诸如抗美援朝这类事件之中,一直都鲜明的表达着自己的立场,一点一点的给自己打出了国际地位。

所以,苏联才不敢轻易的把中国当成可以拿捏的棋子。

美国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抗美援朝,所以,之后尽管中美无数次的发生冲突,但美国在对中国开战这件事情上,始终保持着足够的慎重。

这才让中国在美苏两个大国的夹缝之间,依旧争取到了发展的权利。

但如果没有抗美援朝,以上一切都将成为泡影,中国可能会丧失主权,可能会陷于分裂,可能会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所以,我们不得不感慨,抗美援朝,是一个英明的决策。

参考资料:

齐德学《巨人的较量:抗美援朝高层决策》

刘宏煊《抗美援朝研究》

逄先知《毛主席与抗美援朝》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4 阅读:1242
评论列表
  • 2024-09-05 18:43

    伟人所以为伟人就是比所有人都看得远,看得清楚!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2024-09-08 09:53

    那是应该把周边的小国全部收回来

  • 2024-09-09 18:17

    可以晚打,抓紧时间解放台湾、收复钓鱼岛为上策。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