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做示范”江苏13市这样拼

扬眼 2024-01-25 17:38:32

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谱新篇!正在召开的江苏省“两会”上,挑大梁、扛重任成为代表委员们共同热议的话题。连日来,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与会的13位设区市市长,他们纷纷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发进取、奋勇前行,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南京市市长陈之常:奋力交出“走在前、做示范”的南京答卷

南京市市长陈之常

新的一年,南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坚决扛起省会担当,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以实干实绩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聚焦挑起大梁,奋力交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新答卷。加快450个省市重大项目和249个工业“双百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扩大制造业、新基建以及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领域投资。推动商旅文体康展融合发展,打造国金中心、金陵中环等商业新地标,挖掘新型消费、夜间消费、都市圈消费潜力,新增首店300家。放大“自贸+服开”机遇,实施“走进跨国公司总部”和“全球CEO到访南京”行动,培育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外贸增长点。

聚焦焕新升级,奋力交出产业强市建设的新答卷。以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等项目为引领,加快石化、钢铁、汽车、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焕新。专班化、项目化推动软件、智能电网、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巩固放大平台经济、总部经济优势,建设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

聚焦四链融合,奋力交出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答卷。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和第三代半导体、EDA、高性能膜材料等国家级创新中心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推动龙头企业、新研机构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万家,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和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聚焦功能提升,奋力交出城乡建设治理的新答卷。加快南京北站、宁芜铁路扩能改造以及地铁、过江通道等年度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禄口机场三期工程,加快建设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化有温度的城市更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数字化精细化治理水平,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美丽南京。

聚焦富民惠民,奋力交出民生保障改善的新答卷。围绕实现更高水平“民生七有”,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社会保障水平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高质量办好十类40项民生实事,努力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广大市民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苏州市市长吴庆文:为“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苏州力量”

苏州市市长吴庆文

新的一年,苏州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牢固树立领先率先争先意识,加压奋进、担当作为,切实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发挥好“压舱石”的作用,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率先在苏州变为现实。

我们将全力以赴提升经济发展质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工程,构建“1030”产业体系,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巩固外贸基本盘,促进量稳质升。扩大传统消费,壮大新型消费,打造“苏州购物”品牌。

我们将一以贯之保持转型升级定力。把创新驱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八大工程”,加快动能转换,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持续加大科创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10%以上。服务保障好苏州实验室建设,高水平推动“一区两中心”等重大平台发展。大力激发企业创新原动力,加快创新联合体建设。实施“全球科创伙伴计划”,全年新增科创项目超1万个。

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对标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拓展中德、中日、中荷和海峡两岸合作,精心办好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系列活动。深度融入全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助力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我们将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长江大保护和太湖治理,加强水源地保护,守护好长三角“大水缸”。持续建设“无废城市”,打造更多“无废园区”“无废工厂”。加快构建碳普惠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实施文化强市“811”计划,推动人文与经济交融互促。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持之以恒做大“民生蛋糕”,让“福气苏州”更有内涵、更有质感、更有温度,在高质量发展中为“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更多“苏州力量”。

无锡市市长赵建军:以无锡一域之光为全省发展大局添彩

无锡市市长赵建军

无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对无锡工作要求和省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进一步抢抓机遇、勇扛责任,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统筹好经济增长和质量效益、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聚力走深走实、走在前列,更好展现新时代工商名城风采,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一是全力稳经济强动能。扎实推进年度新开工、竣工等“五百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50亿元。持续推动企业“上量、上规、上市、上云、上榜”,更好发挥头部企业、链主企业的“头马效应”。大力发展中间品贸易,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力促外资企业总部化基地化发展。坚持“无难事、悉心办”和“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二是全力拼科创强产业。坚持固本培元兴新,以“特色园区+链主企业+生态扩容”夯实提升“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突出产业科技创新,围绕突破“卡脖子”技术和中长期任务推动组建一批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完善产业科创交融赋能机制,探索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三是全力抓机遇强支撑。放大无锡实体经济和区位、生态、文化优势,构筑更加有效的全局支撑。大力融入沿环太湖科创圈建设,拓展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成效。实施太湖治理标志性工程,持续推进控源截污、减磷控氮和入湖河流治理,更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以优秀传统文化、工商文化、创业文化不断提振和增强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内在动力。

四是全力惠民生强保障。坚持心里装着群众、工作贴近群众、评判交给群众,更大力度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坚持小切口、大文章,抓紧抓实孩子抚养教育、青年就业成才、老人就医养老等“家事国事”。深化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锡心医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两大行动”,加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关爱帮扶。大力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通市市长张彤: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南通市市长张彤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南通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切期望,肩负着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使命,我们将在中央和省、市委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激扬锐意进取、竞相发展的精气神,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深入推进产业倍增、城市更新、债务管理三年行动,进一步落实好招商引资季度分析会、项目建设季度观摩会、科技创新双月例会、企业上市月度联席会四项机制,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打造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加快跨江融合、向海发展,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是着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力突破大投入、大产出、大牵引的重特大项目,开展精准招商“敲门行动”,全年投资超5亿元工业项目新开工220个、新竣工达产200个以上。二是着力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策应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做实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扎实推进北岸先行区建设,开工建设苏通二通道,打造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是着力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进一步做强船舶海工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轻纺、化工等传统产业焕新,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抢先布局未来产业,聚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四是着力增强创新动能,一体推进科创项目、人才、平台招引,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700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00家。五是着力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推进“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六是着力推进美丽南通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书写“沧桑巨变”新答卷。七是着力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做优“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以重点领域改革提效能。八是着力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推进幼有所育、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全龄友好城市建设,促进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绘就“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更美图景。

常州市市长盛蕾:走在前、做示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篇章

常州市市长盛蕾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两会”精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

一是用更硬肩膀扛起时代使命,提升城市辐射力、承载力、支撑力。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认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当好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智能制造“传动轴”。勇担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精准发力加强太湖治理、攻坚污染防治,纵深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高品质、高体验感的文旅消费目的地。

二是拿更优举措深耕实体经济,彰显产业集聚度、显示度、贡献度。瞄准新型工业化方向,加快数实融合步伐,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建设“1028”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咬定2025年产业规模超万亿目标,加快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三是以更大力度激发内生潜能,构筑发展新优势、新空间、新格局。靠创新攀高,发挥科教城“创新之核”作用,用优良创新生态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改革开路,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用开放搭桥,争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级新能源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四是在更细微处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稳就业促增收,让人人都有通过勤劳奋斗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倾力办好民生实事,突出“一老一幼”重点,持续擦亮“六个常有”民生名片。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城市治理水平。

徐州市市长王剑锋: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点

徐州市市长王剑锋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徐州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全会部署和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实施11项重大事项行动方案,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首位度,扛起“头马”担当,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更好地承担起拓展江苏发展纵深的功能,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

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打造产业支撑力更强的“支点”。锚定“十四五”迈入万亿级城市目标,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提升“343”创新产业集群量级,积极构建“5+X”未来产业体系,全年招引超50亿元项目20个以上,服务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保持回升向好、快于全省的态势。

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打造创新驱动力更强的“支点”。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建强云龙湖实验室,争创国家高端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打响“彭聚英才·城就未来”品牌,共建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徐州科创圈。

加快建设区域教育文化中心,打造文化软实力更强的“支点”。围绕教育强市和文化强市建设,实施高等教育培强、职业教育升级、校地融合赋能行动,积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传承保护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打造世界级汉文化重要交流窗口和区域精神文明高地。

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集聚辐射力更强的“支点”。立足徐州都市圈建设,构建“米”字形高铁枢纽,完善高速公路网,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与周边城市共建“1小时通勤圈”。

加快建设双向开放高地,打造引领带动力更强的“支点”。主动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着力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链接点城市、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和区域营商环境高地。

盐城市市长张明康:牢记嘱托担使命 实干争先走在前

盐城市市长张明康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盐城考察为强大动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深入展开“四个三”工作布局,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稳定经济增长,实干争先、多作贡献。坚定工业强市。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抓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积极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打造更多千亿级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全年工业实时开票销售总量突破1.1万亿,GDP增长6%左右。狠抓重大项目。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紧盯31个列省重大项目和540个市重大项目,力争一季度开工率达50%以上,确保三季度全部开工。造浓招商引资比学赶超氛围,全年新签约、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不少于1400个、800个。释放消费潜能。开展“5·15盐城消费节”等活动,扩容升级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培育国货“潮品”等新热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示范引领、打造样板。聚力低碳发展。以获批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低(零)碳产业园和示范项目建设,深化全要素碳论证工作,努力得到国家认定、国际认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风光名城、绿能之都”。聚力农业强市。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扎实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强化“盐之有味”品牌赋能,做好“土特产”文章,“6+N”农业全产业链规上开票销售超过550亿元。聚力生态保护。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名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盐城范例。

三是厚植发展动能,激发活力、拓展空间。坚持创新引领。完善科技创新生态,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新培育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50家和200家以上,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驱动力。优化营商环境。践行“无事不扰、有事必到、一诺千金、亲清有加”郑重承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深化开放合作。落实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深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牵引功能,提升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水平,创塑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区域性开放支点。

淮安市市长顾坤:以新型工业化引领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

淮安市市长顾坤

今年是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淮安殷切嘱托、在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义”的全面展开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两会”精神,紧紧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总体要求,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更大力度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更高水平招大引强、培优培强,更高质效以工业强市打造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切实以攀高比强的务实成效和跨越赶超的过硬成果,努力在全省“走在前、做示范”大局中贡献更多淮安力量。

强化沿链布局,加快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深度对接融入长三角产业集群分工和省“1650”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重特大项目“顶天立地”和专精特新项目“铺天盖地”并重,大力实施项目招引“4833”工程、项目建设“1533”工程,力争全年协议引资额超4000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00个,5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当年签约项目开工300个;全年完成工业投资不低于1200亿元,新开工超亿元项目500个以上,新竣工超亿元项目300个以上,竣工项目转化为列统企业300户以上。

强化融链创新,加快打造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全力主攻聚焦产业、赋能企业的应用转化型科技研发,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奖补和科技招商力度。在去年新引进2个国家级、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上进一步扩容升级,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强化全链服务,加快打造“四最”优质营商环境。聚焦物流成本最低,积极推进物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聚焦要素成本最低,全力保障水电气热稳定优价供应,扎实推进企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聚焦办事效率最高,积极构建极简申报、极速审批、极优服务新模式;聚焦服务环境最优,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泰州市市长万闻华:交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泰州答卷

泰州市市长万闻华

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更加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一是锚定产创融合,奋力交好稳中求进的发展答卷。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创新赋能为路径增强产业动能,国家药品进口口岸等高能级平台支撑大健康产业加速成长,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等标志性载体密集落户,新浦化学高端新材料等7个百亿级项目在批在建。新的一年,我们将紧扣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坚持以“产创融合”为核心,统筹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分类梳理产业创新核心要素、牵引环节、关键平台,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引领提升产业素质,以重大项目增量注入为抓手强链补链延链,以“优势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为方向开辟发展新赛道,坚定不移走好内涵增长、创新驱动之路。

二是聚焦以城留人,奋力交好精致精细的城市答卷。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强基补短为重点焕发城乡活力,综合交通体系、城市功能品质、城乡协调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深化“一轴一核三极三城”建设,不断彰显“水之灵动”“文之韵味”,统筹推进片区规划设计、重点项目实施、服务业态丰富、老城有机更新和城市智慧治理,着力打造安全韧性的运行环境、便利通畅的出行环境、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充满烟火的消费环境、文明善治的社会环境,努力建设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是突出人民至上,奋力交好幸福温暖的民生答卷。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核心擦亮幸福底色,泰州学院纳入省属,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城市,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新的一年,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稳定就业夯实民生之本,以教育、医疗、“一老一幼”为重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以健全社会保障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以祥泰行动持续夯实基层安全基础,切实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扬州市市长潘国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扬州市市长潘国强

扬州市委市政府将2024年确定为“实干争先年”,按照高于省均水平设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认真贯彻省“两会”精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为全省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一是聚力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打造产业兴旺的“好地方”。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大做强“613”产业体系,加快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上市发展之路,建强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国汽轻量化研究院等科创平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生态系统。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积极推进列省、市级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城,打造文旅共兴的“好地方”。扛牢“让古运河重生”历史使命,全面提升“运河十二景”,推进“十里外滩”、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等项目建设,精心打造瓜洲、十二圩、湾头等重点片区,形成更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扬州特色、扬州示范。加强古城保护利用,实施皮市街、广陵路等城市更新项目,更好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良性循环。积极构建“一轴多片”全域旅游新格局,大力发展度假型、体验型、旅居型旅游产品,探索非遗开发利用新路径,创办扬州文创峰会,推动扬州传统文化更好走向市场、走向大众。

三是积极建设生态宜居名城,打造人民幸福的“好地方”。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深入开展城市有机更新,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积极建设美丽扬州,“一山一策”“一湖一策”推进生态保护,让生态财富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主动顺应人口变化新趋势,整合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布局,实施好10大类55项民生实事项目,不断增进群众民生福祉。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镇江市市长徐曙海:更好展现“镇江很有前途”生动图景

镇江市市长徐曙海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充分彰显了江苏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镇江作为苏南城市,应全力以赴争取最好发展实绩。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十周年,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奋斗指向,深入落实省“两会”精神,推动镇江高质量发展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努力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贡献更多镇江力量。

一是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在做大经济总量上拼出新成效。推动政府工作重心从全力防风险转向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奋力拼经济,千方百计扩投资、促消费、稳出口,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战略,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800亿元、省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额超过600亿元,“四群八链”新兴主导产业应税销售收入超过4500亿元。

二是用好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在激发动力活力上塑造新优势。扎实推进战略性、基础性工作,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园区建设提升年”行动为抓手,在规划编制、土地整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力求突破。以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贯通融合为牵引,推动科创主体、平台、人才持续增效扩容,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以上。以企业需求和感受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水平,用心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三是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作为。树牢政府过紧日子思想,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向发展所需、民生所急。今年市政府共安排40项民生实事和298个城建项目,年度投资达到246亿元,涵盖教育、医疗、“一老一幼”等公共服务以及市政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将抓好跟踪推进,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政府投资释放最大民生效益。

四是守牢安全稳定底线红线,在防范化解风险上彰显新担当。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毫不放松抓好存量债务化解、安全生产、信访维稳、“问题楼盘”处置等任务,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让安全底线坚如磐石。

连云港市市长邢正军:牢记殷殷嘱托 矢志后发先至

连云港市市长邢正军

近年来,连云港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后发先至”的殷殷嘱托,踔厉奋发、实干笃行,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我市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矢志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奋力谱写无愧于新时代的连云港篇章。

聚力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以推动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全面融入长三角发展,做足陇海线文章,加快建设国际枢纽海港,全力推动东中西区域合作,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办好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丝路物博会等,持续放大“一带一路”支点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

聚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十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落地落实1500亿元产业投入,加快崛起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持续擦亮“中华药港”产业名片,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打造基础更强、质态更优、能级更高的产业新地标。

聚力向海图强经略海洋。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海洋科技创新赋能,大力发展深水网箱等深远海渔业,加快突破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精心打造“百里蓝湾”,打造现代化海洋强市。

聚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拓展“工改”成效,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一件事一次办”等集成改革,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最大程度惠企利民,倾力打造“连心城、贴心港”营商品牌。

聚力创造更加美好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心打造山海特色公园城市,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文体等民生领域实事,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让港城发展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宿迁市市长刘浩:在“四个走在前”“四个新”指引下展现更大作为

宿迁市市长刘浩

省“两会”围绕深入贯彻“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细化实化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我们坚决落实要求,勇挑重担、实干笃行,为全省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聚力推进千亿产业攻坚行动,持续打响“中国酒都”“中国膜城”“华东光谷”等产业品牌,积极布局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年内高端纺织产值突破千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600亿元以上。建强百亿企业队伍、拓展上市企业阵容、打造“专精特新”集群,年内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60家。启动“千亿园区”突破计划,力争年内宿迁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促进港航产一体发展,积极申创保税物流中心,打造淮河水运中心、运河航运枢纽。

二是加速突破科技创新,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创新梯队打造计划,统筹推动“小升高”“规转高”“高培强”,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产业链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70%。实施科创资源集聚计划,年内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个以上,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个以上,创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计划,放大二级节点优势,加快“5G+工业互联网”项目步伐,推动洋河股份、南玻院等创建全省全国示范标杆。

三是集成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实施“千万工程”,开展“大美田园、和美家园、富美农园”试点,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扛起“江苏大粮仓”担当,做好重要农产品保障,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年内粮食产量稳定在410万吨以上。建设“长三角中央厨房”,发展新型食品产业,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三群四链”综合产值突破千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400亿元。做足“土特产”文章,致力让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年内“宿有千香”销售额突破12亿元。

四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用高水平生活体现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抓实抓好78项“六补六提”民生实事项目,更大力度建设民生“七有”。强化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丰富“乐业宿迁”“创响宿迁”内涵,推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实施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工程,力争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辐射鲁豫皖、全国一流现代化的医疗高地。开展医保惠民、临时救助提质增效等行动,年内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0万人,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8.5%以上。

记者 马祚波 薛玲 薛马义 丁波 郭小川 张斌 马志亚 陈燃 朱鼎兆 张凌飞 陈咏 万凌云 王国柱 高峰 朱信智

制作 李子佳

校对 王菲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