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胜利在望,却不准越过辽河,蒋介石:长春有六千苏联红军

兴衰五千年 2024-08-30 09:36:11

蒋介石的一生,是对外妥协的一生。只要有外国的军队,蒋介石就会退避三舍。北伐战争时期是这样,抗日战争时期是这样,解放战争时期,也是这样。

对此,白崇禧表示了不满,甚至在1962年后口述的回忆录中,也对蒋介石当时的决策,表达了遗憾和愤懑……

在白崇禧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当时若长驱北进,直下东北,消灭林彪,而后抽兵入关内,则对于整个大局或稍可改观。”

白崇禧说的当时,指的就是1946年5月。那时候,在国民党军的攻势下,林彪产生了改变死守四平的思想。

然而,林彪却没有及时下达撤退的命令,甚至对黄克诚多次来电请示从四平撤退的建议,不予回电。对此,黄克诚的心里感到非常疑惑。

1946年3月,在东北的苏联红军陆续回国。

此时,在美国的帮助下,蒋介石已经将20余万人的国民党军送到辽宁沈阳一带,并在这里驻扎下来,企图与东北民主联军抢占东北。

当时,毛主席说:“化四平街为马德里!”,而蒋介石则强调:“没有四平就没有东北!”

3月13日,在吉林四平的苏联红军全部撤离四平。

收到消息后,国民党军便以沈阳为基地,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分两路向本溪和四平方向,同时对四平大举进攻。

那时候,国民党军借着拥有美械装备的优势,刚从沈阳出发,就叫喊着:“4月2日前占领四平,4月8日前占领长春。”

为了迟滞国民党军北犯进度,争取更多时间建设根据地,中共中央向东北局、西满分局发出指示:“应立即准备粉碎蒋军的进攻……苏军撤退后,必须打几个胜仗,弄得蒋军在东北处于困难的情况下,蒋军才会在我们所能接受的条件下和我妥协。”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在苏军撤离后,首先控制沈阳以北的长大铁路干线城市,并由西满军区部署首先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在一战四平中,东北民主联军打击了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国民党接收大员依靠伪满残余武装,接应国党民正规部队的幻想。

一战四平后,中共中央立即电示东北局,宣布:四平街为东北民主联军占领。

此时,东北民主联军无疑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然而,对于这样的战略要地四平,蒋介石是不可能放弃的。

4月初,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亲自来到四平,部署作战事宜。

4月18日,国民党军开始向四平发动正面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四平城区保卫战正式打响。

战斗中,国民党军虽然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在9天的连续攻城中先后发动数十次冲锋,但都以失败告终,形势对国民党军非常不利。

5月15日,国民党代理陆军总司令白崇禧,亲自飞到北平,与杜聿明商讨了东北作战问题,并参与了对四平作战的指挥。

5月17日,白崇禧又飞到沈阳督战,对四平阵地上的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击,连续发起了十几次冲锋。很快,战争的天平向国民党军倾斜。

不久后,白崇禧与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等将领一举将林彪的部署击溃。在此次战斗中,杜聿明的部队在四平战役中取得了大胜。

战争期间,考虑到形势对东北民主联军不利,黄克诚多次给林彪发现,请求从四平撤退,以保存实力,待将来再战,却迟迟没有等到林彪的回电。直到多年后,黄克诚才从毛主席那里知道林彪的压力也很大。

直到5月18日,林彪才下令将守卫四平的东北民主联军撤走,四平保卫战结束。

在下令撤退前,林彪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说:“估计敌人明天就可占领塔子山,廖耀湘必定要以全力攻塔子山。塔子山如失守,敌人就可以从我后侧迂回,封闭四平我军的退路,那时我们就完全处于被动,且有被歼之危险。”

后来,在总结这次战斗的时候,林彪强调了敌人在客观上存在的巨大优势。他说:“我们对全部美械装备的敌人还是估计不足,三纵的防线被新六军迅速突破,影响保卫战的全局,这是最大的教训。”

5月19日,林彪收到中共中央发来的撤退命令:“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时,你应主动地放弃四平,以一部在正面迟滞敌人,主力撤到两翼休整,准备由阵地战转变为运动战。”

此时,林彪的撤退命令已经下达了。虽然林彪提前下达了撤退命令,但可以看得出来,林彪的决定是对的。

当天,林彪在公主岭附近的范家屯召开会议,对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进行讨论。

在这次会议上,有着两种完全对立的意见。其中:一种主张坚守长春,不能再退了;另一种则主张果断弃守长春,大踏步后撤,撤至松花江以北。

在这次会议上,林彪说:“固守长春,无异于划地为牢……长春人口九十万,防线百余里,需要大量的守军。如果敌人先围城,同时集中飞机、大炮、坦克掩护步兵攻击一点,我军则既不可能守住城市,又要丧失运动战的机会。所以今后主力仍以打运动战为好。”

然而,林彪的意见却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此时,罗荣桓果断支持了林彪的意见,说:““长春、吉林都是大城市,不利于防守,防线又宽,现在部队打得很疲劳,如果守长春,敌人从梅河口沿奉吉线插到吉林,就会把我们的后方打个稀烂。到那时,不但长春防不住,非退到西满和蒙古大沙漠不可。我赞成撤出长春,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

很快,林彪便把会议上讨论的情况,电告给了中共中央。

再说白崇禧。在取得四平战斗的胜利后,白崇禧主张继续追击,占领长春和吉林,并将东北民主联军彻底歼灭,或者赶出与苏联接壤的东北边境。

然而,蒋介石却在此时发布了一个命令,要求国民党军归杜聿明指挥,且军队不准越过辽河。对此,白崇禧在回忆录中说:

“当时,我奉令至四平街督战,并速将林部击退,继占长春、吉林,本可就此乘胜追至佳木斯和满州里,将林部歼灭或驱出东北境外,以永绝祸根。而中央忽令军事归杜聿明指挥,且军队不准越过辽河,理由为长春有六千苏联便衣红军,若我军越过辽河,恐引起冲突。当我一到四平,下令继续追击时,杜聿明即出此命令予我。”

那时候,白崇禧对蒋介石的命令感到难以理解,便说:“既是我下令追击,责任当由我负。”

随后,白崇禧又乘飞机回到南京,与蒋介石面谈。

在见到蒋介石后,白崇禧说:“战胜则当进,或迫其退出国境,或予以歼灭,盖共军已仓皇撤退,全无斗志矣!”

听了白崇禧的话,蒋介石说:“据报长春有六千着便衣的苏联红军,万一肇事起冲突,怎办?”

此时,白崇禧才知道,蒋介石又犯了畏惧外国军队的老毛病,便说:“共军已溃退,多六千红军,亦不济事。”

对于白崇禧的建议,蒋介石并不认同,又问:“若红军再来,如何?”白崇禧回答说:“此非我一人之责任,按撤兵规定,红军应已撤回,若红军再来,此乃联合国之问题。”

听了白崇禧的回答,蒋介石也没有了主意。

第二天,蒋介石便和白崇禧一起,乘坐马歇尔专机飞到沈阳。此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长春,并没有发现那“六千着便衣的苏联红军”。

于是,蒋介石又和白崇禧转到长春。得知战事顺利后,蒋介石才消除了心里的恐惧,转忧为喜。

看到蒋介石高兴,白崇禧趁机建议“若东北剿赤完毕,可以少数部队驻防,而先抽回五美械装备师于华北助北平行营剿共,待事毕再行调回”。

听了白崇禧的话,蒋介石说:“6月1日国防部成立,你回去接事。你的意思,我交代杜聿明去做。”

这时,白崇禧又说:“你在东北,我也在此!”蒋介石说:“你在此,若马歇尔问你是否继续追击,你不好说话。你回去,我在这里,可以推到我身上,所以你还是回去。”

于是,白崇禧便返回南京,担任了国民党国防部的第一任部长。

不久后,在马歇尔的压力下,蒋介石下达了停战命令。随后,杜聿明在哈尔滨停顿攻势整编部队,给了东北民主联军休养生息的机会。

后来,林彪率领的部队迅速发展,最终在辽沈战役结束后,彻底解决了东北的问题。

这便是白崇禧在回忆录中说“当时若长驱北进,直下东北,消灭林彪之大患,而后抽兵入关,如此于勘乱或稍可改观”的原因。

从这句话里,也透露出了白崇禧对蒋介石看外国人脸色行事的不满,并因此感到终身遗憾。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倘若。

3 阅读:370
评论列表
  • 2024-08-31 23:59

    怕白崇禧打成了东北王,国民党的精锐都在那,要是成功还有上百万散落的民团,之间台儿庄大捷桂系就出尽风头,这次说什么都不会给机会,白崇禧这人太狡猾不可掌兵权,当个国防部长参谋参谋就挺好,老蒋是不会让他钻空子滴。

兴衰五千年

简介:莫问历史多少岁月,一切尽在五千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