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万清军凭啥大败李自成百万之众?无关吴三桂,是海纳百川的力量

从菡聊历史 2024-05-30 19:56:45

公元1644年4月,觊觎中原已久的满清,趁中原大乱之机,挥师入东。

但,满清所有的军队加在一起,也不过10万余人,还留下了3余万老弱之兵,留守大本营沈阳。可以入关作战的,是摄政王多尔衮所率领的满、蒙、汉军,只有七万多人。7万余的人军队,是如何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中,一战定乾坤,最终彻底击败号称百万之众的大顺政权,最终一统中原的呢?

3月19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城,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明朝宣布覆灭。

关外明军在平西伯吴三桂、辽东巡抚黎玉田的带领下,撤入关内勤王护驾,但还未赶到北京,大明就亡了。吴三桂率领的辽东兵马,与山海关的守关部队合二为一,总兵力约5万余力,都是精锐主力,驻守在山海口,静观局势发展。

野心勃勃的满清,趁机派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军,迅速攫取了关外的广大地区。随着皇太极的病逝,幼子福临即位,大权落入了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多尔衮当机立断,几乎精锐尽出,星夜兼程,直赴山海关而来。

北京的大顺军、山海关的关辽军、关外的清军,一场混战迫在眉睫!

大顺军虽号称百万之众,但自西安东进以来,沿途不断分兵,在湖北、河南、河北等地,都留下了大量的主力镇守,真正跟着李自成进入北京的,只10余万人。

李自成的10万大顺军,与关外多尔衮的7万清军,将成为对战的双方。

介于大顺和满清之间的吴三桂所部,就成了举足轻重的力量,归降大顺,则李自成足可拒守山海关。如叛降大清,多尔衮则可顺利通关,直逼北京,与大顺主力决战。

满清对自身实力有着清醒的认识,一开始就对吴三桂所部高度重视。早在两年前,清军就不计较两军对阵战场厮杀的仇恨,皇太极前后三次亲自给吴三桂写信,对他好言劝慰,希望他可以归顺大清。同时,还多次请已经降清的吴三桂之兄吴三凤、舅父祖大寿等人,以亲属、旧谊的关系,给吴三桂写信,晓以利害,全力劝说吴三桂降清。

得知吴三桂先投降大顺,后又叛逃重新占领山海关后,多尔衮丝毫没有恼怒,当他接到吴三桂部将的求助信时,仍然诚意满满,“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直接承诺给吴三桂“裂土分王”,同时将一个投降异族、反复无常的小人,吹捧成忠君忠国的忠贞国士,给予于物质、精神双重诱惑。

当多尔衮见到吴三桂本人时,更是礼遇有加,赐坐赐茶,大肆表扬他为大清入关第一功臣,并大谈吴三桂的忠心忠义,“汝等愿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予领兵来成全其美。先帝时事,在今日不必言,亦不忍言。但昔为敌国,今为一家”,再次将反复投降的吴三桂,称赞为替崇祯帝复仇的忠臣,并代表大清,明确表示态度,原来同吴三桂是敌人,现在是一家人。

山海关战役刚刚结束,多尔衮就马上兑现承诺,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吴三桂也率领关辽军民剃发降清,心甘情愿被大清驱驰,为大清征战南北。

满清之前屡次入关进犯中原,与历史上所有的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一样,都是为了财物人口,干的都是烧杀抢掠的勾当,但多尔衮此次出兵,却严格约束军士,严令“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有抗拒者必加诛戮!”,入关清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多尔衮率清军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又打出为明帝复仇,讨伐大顺的旗号,并下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著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之后不久,以皇帝的礼仪,隆重安葬崇祯帝,赢取明朝各级官绅的支持拥护。

多尔衮对待士绅官员,无论是明朝官员还是大顺官员,只要归附清朝,就官复原职,甚至加官进爵。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冯铨,此人在天启帝朱由校时,依附太监魏忠贤,爬到了大学士的高位。崇祯即位后,魏忠贤倒台,冯铨被革职为民。清军进入北京,冯铨征召入朝,被委任为内院大学士,且位列第一,排在清朝新贵范文程等人之前。冯铨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请求将自己排名后移,但多尔衮却态度坚定,“国家尊贤敬客,卿其勿让。”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陈名夏,明崇祯十六年廷试探花,授翰林院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李自成攻占北京后,陈名夏投靠了大顺。清军进入北京后,陈名夏南逃到江南投靠南明政权,却不料被南明弘光朝廷视为“从贼逆臣”,追捕捉拿。陈名夏改投大清,被重用为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大学士,成为大清重臣。

清军的胜利,有人归结于大顺军在北京时突发瘟疫,战斗力受损严重;有人骂吴三桂叛变投降,为清军开关引路;也有人认为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腐化堕落失去民心。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多尔衮领导的大清朝廷,宽容大度,海纳百川,以7余人的军队入关,却汇集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所向披靡,席卷全国,终成大业,主宰中原三百余年。

0 阅读:3

从菡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